“作為共產黨的干部跟普通官員是不一樣的,我們不僅擔負著政府官員的責任,而且在履行這種責任的過程中,還要盡量騰出時間和精力來履行作為共產黨員的責任?!?/p>
青縣,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人口數在河北只能是中等縣。從2002年起,青縣以其在村民自治、新農合、新城合、農合組織等方面創(chuàng)造了諸多“青縣模式”,而頻頻見諸報端,成為各地取經學習的榜樣。
在外界看來,青縣的創(chuàng)新源自于執(zhí)政理念的變化,而幕后策劃者趙超英卻把“青縣模式”稱為他們的“業(yè)余之作”。

“我們只是做了一些想做而且應該做的事情。”2001年7月,趙超英擔任青縣縣委書記后,在完成上面的任務的同時,把他的大部分“業(yè)余時間”都用在村治模式探索和當地社會建設上。
抓民心
“農村問題很多,居住環(huán)境差、公共設施不足、生活條件差、文化生活水平低、社會保障不足等等,這些問
題都讓國家花錢解決行嗎?不管我們怎么著急,政策怎么傾斜,也不可能由各級政府花錢去買一個新農村?!遍L期關注研究農村的趙超英一直在苦苦思考,農村問題的“根”在哪里?
“實行大包干后,原來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新的生產關系了,此時中央提出了村民自治的框架。路子完全正確,但我們的領導方式還沒有變,村民自治沒有按照要求真正運行起來,農村才出現了這一系列矛盾。”趙超英告訴《決策》。
矛盾的最直接表現就是“兩委”矛盾以及“核心”與“民心”之爭,它不僅阻礙著村民自治的推進,也在一天天吞噬著基層黨組織領導的權威性。這一度讓趙超英感到痛心和憂慮。
經過多年的思考,趙超英發(fā)現農村問題的“根”就在于領導模式問題?!拔覀兊暮芏嗤緵]有意識到,過去生產大隊控制著生產資料,對農民有指揮控制權,而村委會是村民自治組織,兩者有本質的區(qū)別??墒怯行┤诉€用老辦法,讓黨支部把村委會當過去的生產大隊來指揮控制農民。”
如何尋求一條使黨的領導與村民自治共生雙贏的路徑?在一次村黨支部書記培訓課上,趙超英提出這樣一個公式:民主+民生=民心=選票=執(zhí)政地位?!叭绻€按老一套去領導農村,農民就不會聽你的,現在必須抓民心。從領導方法上來講,不能以領導者自居指手畫腳,而是要站在農民的角度,維護農民的利益,這樣領導權就過來了。從領導模式上說,抓住了民主就抓住了民心?!?/p>
2007年4月,趙超英在《學習時報》上撰文,總結了他在農村治理方面的思考與實踐。他把中國村民自治的演進總結為“鬧事”、“海選”、“變法”三個階段,與此同時,村民自治由覺醒到突破,并逐漸走向成熟。而青縣創(chuàng)造的“黨支部領導、村代會作主、村委會辦事”的新模式,就是村民自治走向成熟的模式之一。
“青縣村治模式的核心就是把村代會由虛變實,以村代會為載體,真正實現村民自治?!北M管有很多壓力和質疑,但過去5年來,趙超英一直不遺余力地在全縣范圍內推廣,并且多次召開研討會,不斷摸索和完善。
“這種村治模式已經基本成熟?!壁w超英自信地認為。青縣幾年來實踐的成果也給他的自信平添了幾分底氣。2002年實行新模式后,青縣農村信訪量逐年下降,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產品的投資是以往年份的4-5倍,每年發(fā)展農村黨員的數量是以前的兩倍多。
“理順了黨支部、村代會和村委會三者的關系,所有事情都能迎刃而解?!睂τ谇嗫h村治模式趙超英有著更深的理解,它的真正價值也許在于破解了黨的領導與民主政治的悖論。
“合作化”
“‘大包干’氣數已盡。”在趙超英關于“合作化”的理論文章中,他做出了這樣的論斷。雖然語出驚人,但背后卻有著深刻的思考。
“大包干”其實是小農的生產方式,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無法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對接。在市場經濟下,小農經濟只有死路一條,必須改變傳統(tǒng)一家一戶條塊分割、零散經營的小農經濟模式,實現農業(yè)的規(guī)模化、集約化經營。在趙超英看來,促使小農經濟向社會化大生產轉變的就是“合作化”。
提起“合作化”,至今人們仍談虎色變。但趙超英認為,過去我們搞的是集體化,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化。集體化是產權不明的共同共有關系,而合作化是把小農們組織起來,互相幫助、共享資源,通過集約化經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提高利潤、增加農民收入。
“其實‘大包干’明晰地權、多收多得的利益機制并沒有過時,相反‘大包干’的利益機制加上‘合作化’的集約經營,才是現代農業(yè)。”趙超英的這一新等式很快在實踐中得到了證明。
2002年,青縣大勃留村為了解決農忙季節(jié)勞動力不足的難題,自發(fā)成立了勃翔農業(yè)合作社,對社員集體購買籽種、統(tǒng)一機耕服務等,并且逐漸由單項合作、專業(yè)合作一步一步走向全面合作、全面發(fā)展。勃翔合作社的出現讓趙超英眼前一亮,“勃翔合作社社員自愿參與、民主管理,內部社員平等,沒有盈利,不存在剝削?!彼翡J地意識到這就是他所設想的“合作化”的雛形。
為了促進農村合作組織的發(fā)展,從2005年開始,趙超英把它列入農村工作的重點之一,不僅在注冊登記,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還通過宣傳典型、舉辦培訓班等方法培育合作組織的發(fā)展。在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2007年青縣的農村合作組織達到65個,入社會員4000多戶。
雖然合作社發(fā)展迅速,但趙超英清醒地看到,很多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合作組織。有些合作組織里面行政的東西太多,暫時看起來很好,但長遠看不行;有些是“公司+農戶”的形式,這種模式在產業(yè)化起步階段作用大,但之后矛盾會越來越多。雖然農村合作組織魚龍混雜,趙超英的宗旨是任其發(fā)展。在他看來,現在只能對一些好的典型加以宣傳,還不能用行政手段去推廣,因為還沒有搞清楚合作社的界限在哪,可能會出現什么樣的問題。
“‘合作化’的意義,不僅僅在經濟上,更重要是在政治上。小農經濟長期養(yǎng)成的散漫、無政府傳統(tǒng),農民缺乏組織意識,這對于農村社會治理是很大的障礙。農民組織意識是要通過多種渠道來培養(yǎng)的,經濟合作組織就是重要的一個方面?!壁w超英的這一觀點顯得頗為超前。
政治發(fā)展上抓民主,經濟發(fā)展上抓合作,這成為趙超英破解“三農”的兩個關鍵抓手?!斑@些事要慢慢去做,急功近利只會把事情搞壞,農村的事情要有耐心去細做。這幾年,我們重點著眼于給農村樹立一個發(fā)展方向,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社會生態(tài)。在這個環(huán)境中,農村的經濟發(fā)展和其他社會功能,都能自然而然的發(fā)育起來?!?/p>

“新城合”
“有些黨的領導干部單純地把自己變成官員,我認為這是‘以政代黨’。作為共產黨的干部跟普通官員是不一樣的,我們不僅擔負著政府官員的責任,而且在履行這種責任的過程中,還要盡量騰出時間和精力來履行作為共產黨員的責任?!痹谮w超英的執(zhí)政理念中,黨委在小心翼翼保護市場經濟積極一面的同時,也要看到不公平的一面,在社會治理和公共產品提供上盡量提供公平的東西,推進社會主義的公平與平等。這是黨的領導干部的責任,也正是他在青縣積極探索村治模式、全面實施新型農村與城鎮(zhèn)合作醫(yī)療的出發(fā)點。
2005年,全國開展第二批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試點,經過積極爭取,青縣成為河北省第二批試點縣之一。
“試點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痹谮w超英的這個死命令下,青縣縣委、政府把這項工作提到首要日程,成立專門的調研組,通過詳細的調研制定了試點方案。一開始,農民對政策的知曉率低,程序不明白,有些政策模糊,又在全縣開展宣傳月活動?!安皇寝r民不愿意參與,也不是他們素質低,是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到位。”事后,趙超英非常感慨。
運行初,報銷卡得過死,趙超英認為“合作醫(yī)療不能賺錢?!庇谑菙U大了報銷目錄,讓農民真正嘗到了合作醫(yī)療的甜頭。2006年,青縣被評為“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試點先進縣”。
2006年初,一次趙超英回家跟老父親說,他們縣的農民都參加合作醫(yī)療了。老父親聽了非常高興,又說,農民有幾畝地,住院還能報銷,職工也有職工醫(yī)療保險,但那些下崗工人怎么辦?你看菜市場上,賣菜的一走,撿菜葉的都是下崗的。老父親的話讓趙超英觸動很大。
“下崗、無業(yè)人員這個群體太苦了,政府欠他們太多,我們的社會政策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現在我們關注農民,但不能使一個群體得到了應有的保障的同時,而遺忘了另一個群體,這樣是不公平的?!逼鋵?,在2005年1月青縣推行“新農合”之前,趙超英就考慮把城鎮(zhèn)沒有職工醫(yī)保的居民并入“新農合”,但上級沒有具體政策?!安荒茉偻狭耍 壁w超英與他的縣長搭檔決定不等、不靠,由縣里自己搞。
2006年5月,青縣復制了新農合的模式,出臺并實施針對城市無任何醫(yī)保人群的“新城合”。所不同的是,補貼的錢全部由縣里承擔,為此縣財政拿出160多萬元的???。雖然青縣并不十分富裕,財政收入在河北只是中游水平,但趙超英認為還是要把這件事干下去。
短短幾年內,青縣建立新型醫(yī)療保障體系、困難群體救助保障體系、社會養(yǎng)老保障體系和貧困學生就學保障體系等四條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線,被青縣人稱為“銅幫鐵底”的社會保障安全網。
“政府財政政策應當遵循普惠原則,讓更多的老百姓受益。過去我們的社會建設中的主要內容——社會保障一直是缺乏的,其中主要是社會政策的缺失?!痹谮w超英看來,如何讓百姓老有所養(yǎng)、病有所醫(yī),這是社會建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也是黨委的重要職責。
“群英會”
每年春節(jié)過后,青縣都會召開別開生面的群英會,專門表彰一年來各方面的先進典型人物,其中包括“孝敬
模范”、“教子模范”、“文明之家”,以及各行各業(yè)的精英。與一般大會不同的是,少了領導長長的講話,普通百姓、優(yōu)秀公民成了會議的主角。
這個會的前身就是三級干部會議,一般每個縣都會召開。但趙超英認為,這個會是計劃經濟的產物,過去全縣就是一個生產隊,開這個會目的為了動員組織大家抓生產,而現在已經沒有必要開這樣的大會了?!拔覀儼选蓵臑槿河褪窍胪ㄟ^表彰各類模范人物,使政府與社會互動、黨與群眾產生共鳴,政府可以更貼近社會,讓老百姓有一種歸屬感。”
趙超英到青縣之后,把群英會作為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平臺。在青縣的社會建設中,令趙超英最為費心的就是道德建設。
“現在經濟發(fā)展如此迅速,但人的道德水準卻沒有同步提高,公民道德建設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痹涀鲞^司法工作的趙超英對道德建設尤其重視。1990年,他當檢察長時曾做過統(tǒng)計,當地被捕和被判刑的人數是建國以來最多的,但犯罪還是越來越多。因此他感到,單靠法律并不能降低犯罪率,更重要的是提高全社會的道德素質。
2001年,中央頒布實施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后,趙超英把道德建設放到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縣、鄉(xiāng)成立公民道德建設促進會,在各村和街道都建立“老年道德評議會”和“青年敬老協(xié)會”,并建立五項道德建設的長效工作機制。同時還組建了12支志愿者隊伍,登記注冊的志愿者近萬人。并且月月開展活動,試圖讓志愿者把整個社會帶動起來。
2002年,青縣電視臺開辦《德化人生》欄目,把發(fā)生在老百姓身邊的好人好事搬上電視,這個欄目也成為青縣人最喜歡看的電視節(jié)目之一。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不厭其煩的抓典型,不斷地宣傳表彰,使‘孝敬、友善、誠實、勤儉’等群眾最易接受、最易引起共鳴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深入人心。”在趙超英看來,一個地方要改變貧窮落后的狀況、發(fā)展經濟并不難,改變環(huán)境難,而改變人最難。百年樹人,真正要提高人的道德素質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必須從小事做起,一點一點地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