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在莒,簡單說就是“不忘本”。
很多人知道張恩照的名字,并不是他接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而是他跟隨王雪冰“前腐后繼”倒下之后。也是在這個時候,人們才知道這位省部級高官來自山東莒縣。
山東莒縣,就是“勿忘在莒”的古莒國,地處民風淳樸的沂蒙山腹地。2006年11月3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受賄罪判處被告人張恩照有期徒刑15年。一審判決后,張恩照沒有上訴,但卻提出了到上海服刑的請求。
大上海,繁華的大上海,是沂蒙子弟張恩照的發跡之地。
勿忘在莒,張恩照此時才想起回到他的崛起之地,是不是有點晚了?
上海故事,從城市平民拔地而起
張恩照祖籍山東莒縣,解放前全家遷到上海虹口區,張恩照的父親是一位普通工人,母親是家庭婦女。張恩照的出身用現在時髦的詞匯講,確實很“草根”。
1963年,張恩照高中畢業后被招入上海建設銀行做學徒。兩年后,張恩照當上了撥款員。“文革”后,上海建設銀行的業務基本停頓,但山西、山東等地的幾個軍工廠和鋼鐵廠一直沒有停產,張恩照被派出專門負責這幾個地方的建設撥款,躲過了這場浩劫。
1979年8月,國務院決定恢復中國建設銀行,33歲的張恩照此時成了為數不多的中堅分子。張恩照當過建行3期培訓班的老師,后來,這3期學員被戲稱為上海建設銀行的“黃埔生”,而張恩照儼然成為了類似于“蔣校長”那樣的“核心”人物。
張恩照不僅重情義,也勤奮好學。1982年張恩照到上海復旦大學進修了2年,獲得了金融管理專業的大專學歷。1984年張恩照回到建設銀行,被委派負責建設銀行上海分行投資業務部的籌建,這個部門對外稱“中國投資銀行上海分行”,張恩照的身份是副行長。當時,張恩照大膽組織以花旗銀行為首的國外銀團貸款,由建行轉貸給上海石化,并代理上海石化發行企業債券8億元人民幣。
此舉被當時上海的媒體譽為“上海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一次引進外資行動”,在國內引起了強烈反響,被稱之為“打破了中國銀行界的封閉”,具有歷史意義。之后不久,張恩照成為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一年后擔任行長。短短三年,張恩照完成了“連升三級”的仕途跨越。此時,張恩照剛滿40歲。
張恩照出事后,有些媒體評價張恩照“水平一般、酷愛雙頭鮑魚和高爾夫”,甚至有的媒體把張恩照描述成一個“善于見風駛舵、投機鉆營”的人物,這實在是有點冤枉了張恩照。
其實,張恩照在上海建設銀行一直是以務實能干聞名。張恩照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勤奮、踏實和創新精神,也得到了各級領導們的注意。即使后來中國建設銀行董事會在免除張恩照職務的決議中,最后還是給予了張恩照頗具人情味的一句評價:“對張恩照先生多年來對中國建設銀行的改革與發展所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張恩照在建行上海分行行長這個位置上連續干了13年之后,1999年10月,張恩照離開他發跡的上海灘,調到北京總行出任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張恩照的“忠厚”和“實干”再次給他帶來了機遇,2002年1月,張恩照接替被免職的王雪冰接任建行行長,走到了人生的巔峰。
張恩照當上中國建設銀行總行的行長,已經在他自己的王國里擁有了絕對權力。而不被約束的絕對權力,對一個自身約束力差一點的官員來說,往往是一個看不見的陷阱。像張恩照這樣要么坐著火箭連升三級,要么在一個職務上一干就是十幾年的領導干部,他們的心態非常容易在過快的速度中失重,或者在過慢的煎熬中失衡,他們在尋找著不同的機會,獲得權力或者金錢,卻往往不知道陷阱在什么地方等著他們。
而張恩照的落馬,是因為他錯誤地在三個“不等式”算術題上,劃了等號。
第一個不等式,2億元等于70.69萬元
根據法院的判決書,在判決上張恩照的犯罪次數是三宗,這三宗罪有一個共同的罪名:受賄。
楊震寰投資的公司租用了北京中華民族園的房子,為了緩繳中華民族園的房租,2000年底,楊震寰趁中華民族園公司二期工程建設需要資金的機會,找到了中華民族園的董事長談條件,楊震寰承諾能夠通過張恩照的關系辦理貸款審批手續,但要緩交拖欠中華民族園的部分房屋租金。雙方達成協議后,經過楊震寰牽線搭橋,中華民族園董事長與張恩照見面,之后建行北京朝陽支行向北京中華民族園公司發放了貸款人民幣1.2億元。
當然,除了給中華民族園貸款,楊震寰也是要貸款用的。在張恩照的直接干預下,建行北京朝陽支行向北京海緣山公司發放新增貸款人民幣3010萬元,并先后為兩家企業辦理了共計人民幣9960萬元到期貸款的轉貸手續。
這些貸款的最終結果是,截至2006年5月,北京中華民族園公司已歸還貸款人民幣6700萬元,貸款余額人民幣5300萬元。而楊震寰的貸款抵押物均為位于湖北省武漢市的部分房產,這些貸款均被評定為次級類不良貸款。
2001年5月3日,張恩照在上海波特曼酒店餐廳收受楊震寰給予的3000美元,這是檢察機關認定的張恩照受賄的開始。放出去2億多元的貸款,張恩照得到的好處是11次收受楊震寰的錢物共計折合人民幣70.69萬余元。
2億元等于70.69萬元,不知道張恩照的這筆賬是怎么算的。
第二個不等式,6.5億元等于80.95萬元
覃輝的名字,遠遠不如以奢靡聞名北京乃至全國的“天上人間”著名,而“天上人間”的老板就是這個覃輝。
2004年4月,星美傳媒有限公司向建設銀行提出解除部分抵押物權用以公司資產重組,但建設銀行認為解除貸款抵押物權會引起信貸風險而沒有同意,之后覃輝通過張恩照過問此事。而在對星美傳媒公司進行信貸評估時,由于張恩照的多次催辦,有關部門沒有對星美傳媒有限公司的資信情況認真核實,僅憑星美傳媒公司提供的財務報表等資料形成了客戶信貸評估報告,并提交信貸審批會審批。
至于四川的那5000萬元,實在是個小數目,覃輝只是想解除部分貸款抵押物的抵押權,達到“借新還舊”的目的。張恩照就讓秘書安排建設銀行四川省分行行長與覃輝見面。2004年6月,覃輝的成都長豐通信公司辦理了人民幣5000萬元的貸款。
可以確認的是,星美傳媒有限公司人民幣6億元的貸款,2006年2月已經全部到期,截至2006年6月,星美傳媒公司貸款余額為人民幣3.45億余元,欠息人民幣3388萬余元。而成都那筆“借新還舊”的轉貸手續,也只是由擔保方償還貸款1000萬元,余款4000萬元至今沒有償還。
在這兩筆共計6.5億元的貸款中,張恩照得到的回報是,他的岳父在上海住院治療時,覃輝委托人交給張恩照的妻子人民幣10萬元。而張恩照的兒子在2005年春節前,在北京中國大飯店收到了轉給他的2萬美元。80萬元與6.5億元的懸殊,這個賬誰都能算清楚。可是,張恩照卻心照不宣地算糊涂了,而且又劃上了一個等號。
第三個不等式,行長面子等于267.66萬元
張恩照的第三個不等式說穿了就是用他自己的面子而不是貸款換來的。擁有香港身份的老板鄒建華為提高自己在信息技術行業內的知名度并獲取巨額報酬,經鄒建華安排,張恩照與中國建設銀行有業務合作關系的國際商業機器服務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就是我們所熟悉的“IBM”)、安迅公司等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見面。2004年底,鄒建華得知中國建設銀行需購進磁盤存儲設備后,立即向張恩照推薦了香港日立公司作為設備供應商。
雖然最終因香港日立公司的設備存在技術風險而未能中標,但鄒建華賺取了這兩個公司劃給的22.5萬美元“服務費”。為表示對張恩照的感謝,鄒建華于2003年12月至2004年7月間,先后給予張恩照“緹法旎”牌手表1對、按摩椅1臺及位于上海市吳興路中匯花園住房1套。
2004年3月,張恩照的兒子準備結婚,要在上海買房子。一天,鄒建華與張恩照一家人吃飯時,提出他在徐匯區吳興路中匯花園有一套房子,可以給張恩照的兒子結婚用。2004年6月30日,雙方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并約定房屋價款為人民幣150萬元,隨后辦理了過戶手續,將房產轉移至張恩照兒子的名下。
直到2004年3月9日,鄒建華因一起涉外訴訟案件被起訴后,張恩照怕這事給自己找麻煩,才讓兒子向鄒建華在香港匯豐銀行賬戶內匯入“購房款”港幣150萬元。這是張恩照被“雙規”的前一天。但已經為時已晚,因為張恩照也被牽扯進了這起“涉外訴訟案件”。
勿忘在莒,誰來提醒張恩照
2004年12月9日,這是個改變他一生的日子。這天,美國的一家公司把他告到了美國的法院,告他違反了美國1977年《海外腐敗行為法》,收受了競爭對手的100萬美元,而且還接受競爭對手的邀請,到世界上最豪華的高爾夫球場之一加州卵石灘度假。
張恩照在美國受賄的傳聞不脛而走。其實,那100萬美元的賄金本身就是為擊垮對手由美國的資本家杜撰的謊言,實際上和張恩照毫無關系。但張恩照還是在2005年3月10日晚被“雙規”。之后,張恩照主動交代了他在國內收受他人賄賂的罪行。隨即,張恩照涉嫌受賄被逮捕。
2006年11月3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判處張恩照有期徒刑15年,直至上訴期滿,張恩照仍沒有上訴,這意味著59歲的張恩照將正式開始他長達15年的牢獄生涯。
法院的量刑正是罰當其罪,張恩照在法庭上的表現也很平靜。但凡貪官,似乎都有這樣的特點,在其大權在握,風光無限的時候貪欲膨脹,陷入權力尋租的深潭,直到受到法律的嚴懲時,才終于肯低眉垂首,靜思己過,甚至還會冠冕堂皇地說一聲“對不起黨的培養”。也許“黨”沒有提醒張恩照“勿忘在莒”這四個字,但是,“黨”從他記事起就讓他“為人民服務”,張恩照怎么就忘了呢?
可以想見的是,行賄者在行賄的同時無不在進行著精細的成本計算,他們在為貪官們付出成本之后,無疑是要獲得相比其賄賂支出成倍的回報,于是建設銀行在張恩照個人中飽私囊之后,也為此付出了近10億元包括不良貸款在內的沉重代價,而這種代價又不單是資金窟窿本身的問題,同時更帶來了銀行信用危機、金融改革受挫等等一系列后續問題。
張恩照從1964年12月進入建行到2005年3月被“雙規”,工作了整整40年。這40年里,他從學徒干起,一直干到了建行統帥人物。這40年里,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從早年從平民中崛起,到晚年提著球桿徜徉在大洋彼岸的高爾夫球場,再到中國的秦城監獄。像他的前任王雪冰,最終沒能把這40年贏得的榮光帶進暮年。在當領導的這些年中,有人提醒張恩照了嗎?或者已經有人提醒過了,但張恩照卻沒有聽進去。
人民幣419.3萬元,這是張恩照收受財物共計折合總數。這個數字對于張恩照這樣管轄著3.8萬億資產的銀行家而言,只能算個零頭,但是,他卻倒在這“蠅頭小利”上,況且案發后,涉案的所有贓款、贓物已全部追繳。
如此說來,貪官張恩照太不值得。難怪張恩照被“雙規”之后,天天念叨著幾乎相同的一句話:我對不起黨的培養,對不起國家和人民。
其實,張恩照對不起的何止是黨、國家和人民,他真正對不起的,是他從“草根”變成“大樹”的艱苦過程,對不起的是他腳下的土地。
他的出生地山東莒縣,就是那個“勿忘在莒”的莒縣。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