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經用微薄的工資資助她念高中上大學,他是她生命中最值得感恩的人。可是,當他們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感恩的心,卻讓婚姻遭遇痛苦和茫然。2006年7月,這對被傳為美談的恩愛夫妻,終于走到了婚姻的盡頭——
愛心接力:他資助的貧困女生考上了重點大學
1973年,周進出生在湖北黃岡市團風縣城一個普通人家。1991年,父親在一場車禍中去世,貧困的家庭失去經濟來源。就在周進準備輟學回家時,在學校領導的大力幫助下,北京一位不愿留下姓名的阿姨愿意資助他。在之后這個好心阿姨長達5年的資助中,他終于讀完了大學。
也許是北京這位阿姨的愛心一直感動著他,大學畢業后,在黃岡市一家行政機關單位上班不久,他決定用不多的工資,去資助一名和他曾經一樣的貧困學生。他的想法得到了善良仁慈的母親的支持。這么多年來,母親僅靠賣茶葉蛋維持生計。
1998年1月中旬的一天,他來到母校,找到過去的班主任王老師,拿出800元錢交給王老師說:“我太知道沒錢讀書的痛苦了。不是那位阿姨的幫助,我就沒有今天。我幫不了很多人,請您幫助我選定一個特別需要幫助的貧困學生。這是我發的年終獎金,您先拿著,等選好了資助對象,就給他。”王老師想了一想,選定了高二的一名女生,叫王娟,是山里的窮孩子。王老師說:“你先見見她再說?”周進當即搖頭:“我不想讓她知道。今后,我就把錢交給您,您再轉交給她。我只想幫助她,不圖回報。”
王娟每月收到王老師轉交的100元生活費后,都要給他寫一封信:“周大哥,我又收到您一縷溫暖的陽光了,我是多么幸運和幸福呀!”他喜歡讀這些溫暖親情的文字,那娟秀的透著女孩氣息的字跡,讓他感覺到無比的快慰和幸福。
1999年8月,王娟收到武漢一所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周進知道后,欣喜若狂,像當年自己考上大學一樣。高興之余,是對今后資助的經濟壓力的擔憂。母親看出了他的憂慮,對他說:“幫她把大學讀完吧,只當你多個妹妹。”
幾天后,周進把分別從三個同事那里借來的8000元錢,存進了讓王娟準備好的銀行卡上。同時,讓王老師告訴她,今后會每月在她的卡上存200元生活費,報名的錢如果不夠,他再想辦法。
兩地鴻雁:愛情在恩情的陽光下破土而出
9月上旬的一天,周進收到王老師轉交給他的王娟從大學寄來的信,懇求他告訴通信地址和姓名,她說要知道她的恩人是誰。他想到自己曾經想找北京的阿姨時的痛苦心情,決定寫信告訴她,他要讓她明白,之所以這樣背負艱難資助她,是希望她將來有所作為,貢獻社會,激勵她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不要虛度大學四年寶貴的光陰。
幾天后,周進收到王娟灑滿淚水的回信。她說,一直以來,她都以為他是一個很有錢的人,沒想到他其實并不富裕,她很震撼,震撼之余,是無盡的感激。她表示不忍心再接受他的資助了,她要想辦法打工掙學費和生活費。
當天晚上,周進急忙給她回信:“如果是因為你知道了我的情況而拒絕我的資助,我很后悔告訴你。知道你能打工吃苦,但是,那樣會影響你的學業。我不希望被我資助的人最后一無所成。”
2000年元旦前夕,他到武漢出差,下午辦完事后,他決定去看看王娟。來到王娟的寢室,他看見一個穿著白色長大衣的長頭發女學生,背對著門,坐在窗下看書。他禮貌地敲了一下門詢問。女學生轉身看著他,愣了一會兒,突然驚喜地叫起來:“你是,哥?”她就是王娟。光潔的額頭,明亮的大眼睛,白皙的臉蛋,還有修長的身材,周進沒想到她是這么漂亮的一個大姑娘。
回到黃岡后,一種感覺在心頭揮之不去:他愛上了這個漂亮的女孩。但是,他不敢也不愿對王娟表白,他害怕王娟會認為他資助的動機不純。想到這些,備感痛苦。
2002年5月,單位同事又給他介紹了一個在銀行工作的對象,接觸幾次后,聽說他在資助一位女大學生,覺得他荒唐可笑,斷然和他分了手。這是第三次被同事朋友介紹的對象不理解而分手。
這年9月,周進送母親在武漢協和醫院做胃切除手術。為了節約開支,他在離醫院很遠的一個小旅店里睡10元錢一晚上的床位,每天疲憊地步行奔波在旅店和醫院之間。王娟每天也不辭辛苦往返于學校和醫院之間,幫助照顧。母親出院時,王娟和周進一起去小旅店收拾東西。看見旅店破亂骯臟的環境,王娟心疼地哭了起來。周進笑了笑,幫她擦干眼淚說:“能節約一分是一分呀。這不是過來了嗎?哥要把錢留給你讀書。”離開武漢時,周進把200元錢給王娟,叮囑她:“這是10月份的生活費,節約點花,吃飽穿暖就行了。”王娟接過錢,含著淚,拼命點頭。
2002年12月20日,是周進29歲生日,想到自己還是形單影只一個人,心情不好,獨自喝了很多悶酒。借著酒勁,他給王娟寫信,向她訴說了他的孤獨和苦悶。信發出去后,他很后悔,擔心王娟會產生誤會。
王娟回了一封很長的信,大膽地表達了她一直以來對他的感激、依戀和愛慕。她說:“從你向我播撒第一縷溫暖的恩情陽光時,愛就在我心里生根了,只是我太不自信,一直不敢對你說。現在,我要對你說出來喊出來,你是世界上最善良的男人,你的恩情是我今生今世消受不完的幸福,我愛你!你能接受我的愛情嗎?”
從此,他們開始幸福的熱戀。2003年7月,王娟以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回到黃岡,在一家廣告公司當了一名廣告設計師。2004年元旦,他們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
恩情作祟:他們的婚姻壓抑而沉悶
婚后,周進承擔了所有家務,對王娟千寵萬愛。但是,生活很快歸于平淡、枯燥和瑣碎。
王娟所在的公司管理很差,效益不好,每月只有幾百塊錢的薪水,而且,公司對她不肯重用,她的設計方案幾次被公司領導無端否決。她開始厭倦這份工作,后悔回到這個閉塞保守落后的小城市。
家里經濟的拮據,也讓王娟備感苦惱。2004年12月,兒子小福出世后,日子更是入不敷出。王娟也漸漸有了許多抱怨和不滿。
周進是個安于現狀的人,工作上沒有什么進取之心,只想把家庭搞好。而王娟最看不起的就是不努力上進爭取一番作為的男人,周進在這個大機關里工作了上十年,還是一個辦事員,幾次競爭上崗,他都落在比他年輕后進機關的人后面,讓她失望。她覺得周進窩囊委瑣無用。
但是,王娟從不向周進傾訴心底的煩惱,她盡量掩飾著,她害怕傷害周進的自尊心,她怎么能“恩將仇報”呢?然而,壓抑這些情緒,又讓她感到痛苦。面對王娟的變化,周進感到茫然和無奈,他無數次找機會關切地詢問她,但是,每次她總是強裝笑臉,淡淡地說:“沒什么呀?”
2005年10月的一天下午,王娟天黑才回來。看見她神情暗淡,眼睛腫腫的,像是哭過,周進關切地詢問,“吃飯了嗎?”她卻淡淡地說了一句:“我吃過了。”就徑直走進房間去了。周進一個人在客廳里看電視,卻一點也看不進去,他實在是受不了這種沉悶和壓抑,一下子沖動起來,將茶幾上的玻璃杯摔在地上。
王娟在房間里被驚動了,她急忙跑出來,小心翼翼問:“你怎么了?”“我要瘋了呀!”周進大聲喊道,“怎么樣你才能有一張笑臉給我?”王娟哭了起來,連聲說:“對不起,對不起。”看見她淚水一串一串流出來,周進心疼起來,他扶起她坐在自己身邊,柔聲說道:“我是你丈夫呀,你如果有痛苦煩惱,告訴我,讓我和你一起分擔,好嗎?”
哭過之后,王娟告訴他,這些日子,她得到幾個大學同學的消息,她們在北京上海廣東武漢等大城市都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事業和財富。她說:“我感到好困惑,好無奈呀。讀大學時,我比她們成績都優秀,我的夢想也比她們大,我一直相信我會活得比她們精彩。可沒想到,我卻是這樣。我好不甘心呀。”
周進不知道如何安慰,除了給她擦去眼淚,只能緊緊的抱住她柔弱的身子。他忽然明白了她的痛苦和憂傷都是因為他所給予的這段婚姻。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和愧疚中,他覺得對不起她,甚至害了她。
一個偶然的機會,周進看到了王娟藏在梳妝臺帶鎖的抽屜里的日記本。在這些幽怨的文字里,他看到了王娟的矛盾、困惑、茫然和無助。她在日記中說:“我錯了,他只是一個很好的大哥,而不是我要的愛人,我錯把他對我的恩情當成了愛情,我錯把我對他無限的感激之情當成了愛情。雖然他對我無微不至,可是我就是找不到那種刻骨銘心讓人心悸的愛的感覺。然而,我已經陷入到這個讓我困惑不堪的婚姻之中,我不能對他不好,我不敢對不起他,我時刻記著他曾經對我海一樣深的恩情,這恩情已經成為了我心靈的十字架,注定要背負終生——”
看到日記的當天晚上,周進徹夜難眠。他完全理解他們婚姻如此沉悶壓抑的原因,也理解了王娟,同時也看到了她那顆善良無助的心。他不要王娟心存感恩,他只要她像一個正常的妻子一樣對他。
放飛愛情:他要讓所愛的人幸福和快樂
經過十幾天復雜而痛苦的思想斗爭,周進決定,和她離婚,讓她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和快樂。
面對周進寫好的離婚協議書,王娟斷然拒絕。周進說:“和一個不愛的人生活在一起,痛苦的是兩個人,不僅僅是你一個!”王娟爭道:“我們有責任有道義呀,小福子會因此不幸的。”“只有責任道義的婚姻是不幸福的,你還年輕,我希望你幸福!”
之后好多次,他們都這樣的爭執,離婚和不離婚都讓他們感到痛苦萬分。
2006年五一期間,王娟的一位大學同學和丈夫一起開著私家車從武漢來看她。面對家里的窘態,同學當著周進的面說:“你是怎么當丈夫的,讓我們的才女過這樣水深火熱的日子?”周進滿臉尷尬,連聲說:“沒本事,沒本事。”同學告訴王娟,和王娟一個寢室的李小月在北京開了一家很大的廣告公司,她老公是一個大老板。同學說:“何必在這個小地方呆著,你可以找小月呀。你去她肯定歡迎的。”
同學的來訪,擊垮了王娟一直堅守的防線。她心動了,她真的想改變一下這種生活。
6月下旬的一天晚上,王娟在家里接到北京李小月打來的電話。李小月熱情地請她去北京,給了她不錯的職位和薪水承諾。睡在床上,王娟翻來覆去睡不著。她想聽從周進的,辦完離婚手續就去北京,可是她狠不下心來。想到周進曾經對她的恩情,她無論如何做不出來。
第二天,王娟來到周進母親的住處,對她詳細訴說了她和周進的分歧和爭執。她想母親能做做周進的工作。母親很善良,當天來到黃岡,勸說周進。可是周進對母親說:“媽,你不明白,我逼她離婚,是因為我這輩子真的沒有本事讓她過好日子。”母親含著淚說:“傻兒子,媽知道你心腸好。可是,你不放她走,這樣不是兩人都苦嗎?如果她在外面找到了她的幸福,到那時離婚成全她也不遲呀。”母親的話提醒了他,他決定同意她去北京。
2006年7月初,王娟起程去北京。臨行前,周進熱淚盈盈叮囑她:“不要著急家里。我準備讓母親把家里的老屋賣了,讓母親來照顧小福子。你在外面照顧好自己,遇到合適的人,就和他好上,我會把離婚的手續給你寄去的。”王娟低頭哭泣,感覺就好像是生離死別。
國慶節,王娟沒有回黃岡,只寄回一萬元錢和一封簡短的信,說她剛剛適應工作,沒有時間回家。7月下旬,王娟把有她個人簽名的離婚協議書寄給周進,并給他寫了一封長達5頁的信,信紙上面,周進仍然可以看到斑斑淚痕。她說:“哥,在北京的這些日子,我徹底想通了,與其背負痛苦的感恩的十字架,讓我們倆都陷入困境,不如讓我們都放飛出來,尋找我們各自美麗的藍天。你做我永遠的大哥吧,哥!但是我還是不敢面對和你離婚的那一刻,請原諒,讓我委瑣地逃避一次吧。所以,我把離婚協議書寄來你去辦理吧。我知道你會原諒我的,因為,從現在起,你又是我的大哥哥了——”
遵照王娟的意見,周進帶著王娟寫好的離婚協議書來到法院,提起了訴訟。當法官詳細聽完周進的講述,有幾分感動,很理解他們雙方作出離婚的決定,當場受理了這起少見的離婚案,并答應了周進的請求,專程上北京對王娟做庭外調查。
2006年10月20日,周進在法院拿到離婚判決書。第二天一早,他來到郵局,把判決書給王娟寄去了。從郵局出來,外面是陽光燦爛,他感覺心輕松下來了。面對北方的高遠的天空,他虔誠地閉眼為王娟祈禱:老天啊,把幸福和快樂全部給她吧。
(責編:杜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