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解放后,周恩來曾經多次談到錢壯飛和李克農、胡底打進國民黨最高特務機關后對黨作出的巨大貢獻。他曾說,如果沒有“龍潭三杰”,我們這些人早就不存在了。
日前,《黨史博覽》發表了《共產黨人中的著名臥底英雄》一文,其中有多名皖人矯健身影,本刊特截取其中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李克農
曾任國民黨特務頭子徐恩曾在上海設立的特務機構特務股股長的李克農:1898年生于安徽巢縣(今巢湖市)。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化名李澤田以應考方式考入了上海無線電管理局。該局負責人徐恩曾對李克農觀察一段時間后,對李克農產生信任。不久,李克農便升任特務股股長。雖然徐恩曾對李克農很信任,但一個專供國民黨高級官員相互發電報使用的密碼本,絕不外傳。每次外出,徐恩曾都將其放在貼身口袋里。
一次,好色的徐恩曾從南京到上海開會時,李克農見其急著去找上海灘的美女,就用手指指其胸口,說:“不行!不行!徐主任,您帶著這個怎么行?”徐恩曾覺得言之有理,當即從小褂里掏出密碼本交給李克農,并囑咐他小心保管。徐恩曾走后,李克農立即將密碼本復制收藏。后來,就是用這個復制的密碼本,在關鍵時刻,幫助破譯了國民黨的絕密情報,保衛了中共中央的安全。
1931年4月25日深夜,李克農收到錢壯飛派人從南京送來的中共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叛變投敵的密信后,急忙與黨中央取得聯系。可這天不是與陳賡接頭的日子。于是,在夜幕下,李克農行色匆匆,找了一處又一處,最后終于找到了陳賡。接著,兩人又一起找到了周恩來,迅即對有關人員進行了轉移。此后不久,李克農離開上海前往中央蘇區。后曾任國家政治保衛局執行部部長,紅軍工作部部長等職。
長征到陜北后,曾任中共中央聯絡局局長、八路軍總部秘書長、中央社會部部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外交部副部長、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等職。是中共八屆中央委員。李克農這位中共情報、保衛戰線上的卓越領導人,雖然不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但卻可以列席中央政治局會議。毛澤東曾這樣評價李克農:“李克農是中國的大特務,只不過是共產黨的大特務。”1955年,這位從沒帶兵打過仗的開國功臣,被授予上將軍銜。1962年2月9日病逝于北京。
熊向暉
曾任國民黨高級將領胡宗南機要秘書的熊向暉:祖籍安徽鳳陽。1919年生于湖北武昌。原名熊匯荃。1936年12月在清華大學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系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清華分隊負責人之一。1937年12月,遵照周恩來的指示,到國民黨胡宗南(時任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后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的部隊“服務”,從事秘密情報工作。
1939年3月在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七分校畢業后,至1947年5月,任胡宗南的侍從副官、機要秘書,成了胡宗南的親信,負責處理機密文電和日常事務,起草講話稿。1943年,熊向暉獲得了一份胡宗南為進攻陜北地區而作的戰略部署的情報,并立即報告了黨組織,黨中央向外界及時揭露了這個陰謀,使之破產。后來,毛澤東稱贊熊向暉,說他一人可以頂幾個師。1947年7月,熊向暉被胡宗南派赴美國留學后不久,知道了熊向暉的真實身份,氣得暴跳如雷。
1949年11月,熊向暉接到周恩來的邀請,來到中南海勤政殿。當他走進勤政殿時,看見張治中、邵力子、劉斐等原國民黨高級官員也在里面。這些人見熊向暉走進來,親切地問:“這不是熊老弟嗎?你也起義了?”周恩來哈哈大笑,說:“他可不是起義,他是歸隊。今天,我請你們大家來,一是和你們聚聚,談談心,二是向大家公開一個秘密。”大家坐定后,周恩來指指熊向暉,說:“他是1936年入黨的中共黨員,是我們派他到胡宗南那里去的……”說完,周恩來爽朗地大笑,眾人大為驚訝。
國民黨前國防部參謀次長劉斐說:“怪不得胡宗南老打敗仗。”周恩來看了熊向暉一眼,說:“以后我們打算讓他搞外交工作……”后來,熊向暉一直在外事戰線工作。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后,熊向暉隨喬冠華首次代表新中國出席聯合國大會。熊向暉擔任過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辦公廳副主任等職。
趙榮聲
曾任國民黨高級將領衛立煌秘書的趙榮聲:安徽安慶人,燕京大學新聞系畢業。1935年在“一二·九”運動中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春去延安。后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任通訊組組長。1938年2月,趙榮聲受組織派遣,到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部做統戰工作,任衛立煌的少校秘書。劉少奇從延安到洛陽找趙秘密談話,囑咐趙長期隱蔽下去,等待時機,并要做好隨時應變的準備。
1942年,趙榮聲到遷往成都的燕京大學學習。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工人日報》文化生活組組長,1952年寫成長篇報告文學《我是勞動人民的兒子》,向人們系統地介紹了吳運鐸。1956年2月,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了其撰寫的長篇報告文學《在建設的日子里》。1957年,在反右斗爭中受到不公正待遇。1985年,文史資料出版社出版了其所撰寫的《回憶衛立煌》一書。
廖運周
曾任國民黨一一○師師長的廖運周:1903年生于安徽鳳臺縣,1926年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習,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1928年入國民黨三十三軍從事兵運工作。后在國民黨軍隊先后任團部副官、師部副官長、團長等職。1933年與中共失去組織關系。后升任國民黨軍少將旅長、副師長、一一○師師長。后恢復中共組織關系,在其任師長的一一○師建立中共秘密師黨委。
1946年任一一○師中共地下黨委書記。1948年7月,劉伯承、鄧小平指示一一○師黨組織,要做好起義的一切準備。11月26日,國民黨軍十二兵團司令黃維決定次日集中四個師齊頭并進,向雙堆集東南方向突圍。廖運周立即派人潛往中原野戰軍六縱報告情況,并請求乘突圍之機舉行戰場起義。考慮到四個師齊頭并進,一一○師被夾在中間,不利于起義行動,廖運周向黃維建議,將四個師齊頭并進改為梯次行動,如果一一○師先攻擊得手,其他師即迅速跟進,黃維采納之。
劉伯承、陳毅、鄧小平批準了廖運周的起義計劃,規定了起義部隊行進通道和聯絡信號,指示六縱做好接應廖運周師和阻擊黃維兵團的準備。11月27日,廖運周率一一○師師部和兩個團5000人,在解放軍炮火掩護下,經六縱讓開的通道迅速向指定的地區開進。黃維以為一一○師突圍成功,命令后續三個師沿一一○師路線突圍,當即遭六縱痛擊,折回雙堆集。廖運周率部起義成功,使黃維突圍計劃失敗。
新中國成立后,廖運周曾任沈陽炮兵學校校長兼黨委副書記、吉林省體委主任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6年病逝。
(責編:古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