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財稅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這是今年兩會上溫家寶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要內容。在這份因務實重民生而得到普遍贊譽的報告中,國家的最高決策層直面最棘手的民生問題,將問題曝露于陽光下的勇氣和認真解決問題的努力贏得了贊譽。
在所有的民生問題中,住房問題受到最多的關注。緣于2006年那場前所未有的宏觀調控風暴,以及調控之后仍然居高不下的房價。幾乎所有人都在期盼著從總理的報告中獲得令人振奮的消息。
最后的結果如前所述。2007年,政府的住房改革思路也因此一點一點地顯現:國家將加大財稅支持,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政府的責任和政府的能力,政府應該做的和政府能夠做的,都越來越明晰。
社會是分層的,對于社會的底層,政府的責任是社會救濟,保護社會的弱勢群體。兩會閉幕,總理回答記者時如是說,“解決民生問題要首先著眼于困難群體,因為在中國城鄉,困難群體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特別是農民。一個艦隊決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個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個最慢的船只。如果我們改善了困難群體的生活狀況,也就改善了整個社會的生活狀況。”
當然,現階段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政府也只能在有限的能力范圍內提供救濟。“居者有其屋”,意指政府要保證老百姓都有房子住,但并不保證所有的人都擁有屬于自己產權的住房。這一點逐漸形成共識,也應該形成共識。
所以世界上許多國家所采用的廉租房制度,應該成為中國解決困難家庭住房問題的現實選擇;政府建房,從救濟出發,以較為低廉的價格,出租給社會需要救濟的群體,面積從“小”, 滿足“可居”即可,只租不售,配套完善的退出機制……作為社會保障措施和社會救濟手段的廉租房制度應該遵循公平原則和普惠原則:在現有財力下,最大限度地滿足低收入階層和無力購房的無房可居者,即最大限度地優化配置資源,惠及最廣大的弱勢群體。
我們呼吁對窮人利益的保護,反對任何忽視甚至無視窮人利益的舉措;但我們同樣沒有理由去剝奪富人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對高品質生活的消費權利。社會上存在對高品質住宅的需求,就應該允許市場的供給。這是市場的邏輯。商品房的市場規律,無論是供給還是價格,都不宜被人為地強行地打破。值得注意的是:對商品房市場的保護還可以反哺對低收入群體的救濟。發展商品房有助于政府提高稅收,有助于社會財富的增長。建筑品質的提高和社會財富的積累,以及政府從商品房市場獲得利潤和稅收,可以反過來為廉租房提供資金支持,滿足更多弱勢群體的需要。
高品質生活的需求應該得到保障,因為那是激勵社會成員不斷向上的動力,激勵有能力者努力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當然,我們反對浪費和奢靡。
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只有這樣,才能把效率和公平很好地結合,“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