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之女張末
比起普通人家的孩子,生長在名人家庭的孩子總會有一點不同。他們有著聲名顯赫的父親或母親,從小就擁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然而,當這些孩子離開了父母,飄洋過海到了異國他鄉,沒有了父母的光環籠罩在頭頂的時候,他們會過上一種怎樣的生活呢?
如今,名人出書已成為風尚,但在這股風尚中,大導演張藝謀卻絲毫不為所動,他從來不提出自傳的事情。因此,有關他的家事、婚變及和鞏俐分手的真正原因,在眾多人眼中始終是個謎。
但最近這個謎卻即將被揭開它神秘的面紗,但揭開面紗的人卻不是張藝謀本人,而是他遠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的女兒張末。早在三年前張末上高中的時候,她在看了父親拍的影片《我的父親和母親》之后,便產生了靈感,想寫一本書,向世人展示自己眼中父母平靜、樸實的一面。但那時張末即將面臨升學考試,功課極度繁忙,課外又要抽出時間復習,她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考上美國排名前十位的大學。因此,她根本抽不出時間來寫書。
現在,張末終于如愿以償地考上了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可以抽出時間來寫書了。目前,張末在學校一邊上課,一邊寫書,并且書名已經定下來了,和張藝謀的影片《我的父親和母親》同名。書還沒有寫完,但已經有許多出版社向張末預約該書的出版權了。
張末是張藝謀與前妻蕭華在1983年3月31日所生的獨生女。張末的心里一直非常痛恨鞏俐,她認為正是由于鞏俐的出現,才使她的童年生活缺少了童趣。那時的張藝謀本來就很忙,平時很少回家,加上要和鞏俐在一起,就更少回家了。因此,張末認為是鞏俐剝奪了她的父愛,在她的內心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但另一方面,張末也是很佩服鞏俐的演技的。在父親拍的電影中,她最喜歡的就是由鞏俐主演的《紅高粱》和《秋菊》,她在國外也經常上網查看鞏俐的消息。

張末很愛她的父母,到美國讀書后,很大一部分時間她都會想念遠在國內的父母,尤其是想起母親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愛。張末每年都會抽空回國和母親住上一段日子,每當女兒回到西安,母親蕭華都會讓她去北京看望爸爸張藝謀,并囑咐她:你爸爸拍電影很辛苦,你一定要多盡孝心。
張末雖然怪張藝謀在自己童年時對自己照顧不夠,但她還是為自己有一個當大導演的父親感到很自豪。在美國讀書期間,張末會經常上網關注有關父親的新聞,并默默地為他的事業加油。平時,她也會驕傲地向自己身邊的外國朋友介紹自己的父親。張藝謀也會經常打電話給遠在重洋的女兒,但由于太忙,他經常跟女兒說不上幾句話就不得不掛斷電話。而且他經常還是在開著車的時候給女兒打電話的,能夠專門抽出時間來跟女兒談心的時候非常少。
2004年,哥倫比亞大學派出50多名學生作為交換生,到日本留學一年,張末就是其中一員。恰好此時張藝謀也在東京為其新片《十面埋伏》做音樂,因此,這就成了他們父女相聚的難得時機。3月31日是張末的生日,張藝謀父女手拉手在東京逛街購買生日禮物,不料這個場合卻被外界傳聞為“張藝謀、章子怡東京手拉手親昵購物”,令張藝謀哭笑不得。
陳凱歌與陳紅之子陳宇昂
陳凱歌和陳紅結婚后定居美國,現在育有兩個兒子。由于工作上的原因,他們不得不國內國外來回奔波,而他們的孩子可能也會跟著他們經常變換環境。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孩子的視野、見識會比較寬廣;但另一方面,也會使孩子很難擁有一種純粹的文化。考慮再三后,陳凱歌夫婦還是決定把孩子留在美國,只是偶爾帶他們回國內。
大兒子陳宇昂上幼兒園期間,由于一年中陳紅呆在國內的時間要比呆在美國多,缺少了母親照顧的小宇昂非常想念媽媽,經常哭鬧不停。一天,小宇昂在幼兒園上學的時候和同學鬧矛盾,并打起架來。事后,陳紅在電話里問他為什么要打架?小宇昂見媽媽要責罵自己了,便機智地說他是因為想念媽媽了,所以才去打架的。但小宇昂說著說著就忍不住“哇”的一聲哭了起來。陳紅在電話里聽見了兒子的哭聲后,難過得心如刀絞,淚水順著她的臉頰不斷地滑落,她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對兒子說“寶貝,媽媽對不起你”。
小宇昂的記憶力非常驚人,對漢語又極感興趣。剛上幼兒園的他就已經認識幾百個漢字,并能背誦60多首唐詩宋詞了。陳凱歌夫婦平時雖然教過他,但他們并不是逼著兒子去背,而是小宇昂自己對這些詩詞很感興趣。一般,陳凱歌夫婦在前一天晚上把相關詩詞對小宇昂說上三遍,第二天早上他就能一字不漏地全部背誦出來了。
小宇昂比其他同齡的孩子表現出更多成熟的特點,遇到問題善于思考。陳紅猜測,這可能與陳凱歌的年齡大出自己許多有關系。一天,陳凱歌去幼兒園接小宇昂,老師對陳凱歌說:你的兒子是我帶過的孩子中最聰明的一個!陳凱歌聽說后感到非常興奮,回到家后當即打電話給遠在國內的陳紅,并驕傲地說:咱們中國人本來就比別人聰明,況且宇昂又是我們的兒子!
小宇昂的英文也說得很好,在幼兒園,他基本上能用英語和別的小朋友自如地交流。在家里和爸爸陳凱歌對話時,則一半用英文,一半用中文。
陳凱歌夫婦一直很想再生一個女兒,陳紅在拍《春光燦爛豬八戒》的時候就已經懷上了第二個孩子,但不料生下來后又是個兒子。小宇昂很喜歡自己的小弟弟,他沒有像其他獨生孩子那樣哭鬧著不讓媽媽生第二胎,而是與弟弟和睦地相處,并經常在一起玩耍。
陳凱歌夫婦不想讓孩子從小就產生太多的優越感,而是非常注意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他們從不在小宇昂的面前談工作,因此小宇昂到現在也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每當別人問他爸爸媽媽是干什么的時候,他總回答:我爸爸是看劇本的,我媽媽是洗碗的。因為陳凱歌經常在家里看劇本,而陳紅也經常在家里洗刷碗筷。
張鐵林之女張月亮
張月亮是張鐵林與他的波蘭籍前妻在1991年所生的女兒,由于張月亮出生那天正好是中秋節,便取名為月亮。
張鐵林年輕時曾在英國留學十年,在英國國立電影學院表演系主修表演和導演,期間與前妻相識并結為連理。后來,由于張鐵林想回國內發展,而前妻也不想放棄她在英國的事業,因此這段婚姻只持續了一年多,他們便友好地分手了。至今,張鐵林仍維持單身,在國內專心于演藝事業。他不僅在演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在藝術上也成就不小,不久前,他已經被聘為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前妻與女兒張月亮則留在英國,不過離婚后,張鐵林和前妻仍保持著朋友關系,張鐵林一年平均去英國見她們母女倆一次。因此張鐵林非常疼愛和想念女兒,平日里,他把張月亮的照片放在隨身帶的皮夾里,經常拿出來看。張月亮雖然長年住在國外,但她身上也有一半中國人的血統,她吃飯的時候會用筷子,而且特別愛吃中國的傳統食品。由于環境關系,張月亮在家里的大部分時間都跟媽媽說波蘭話,再加上和父親張鐵林在一起的時間并不多,因此她的中文說得并不好。但張月亮對父親說,自己總有一天一定會把中文學好的,為此,張鐵感到很是欣慰。
張鐵林非常疼愛女兒,在女兒出生前,他就開始為女兒記日記,并堅持了一年。在日記本的扉頁,張鐵林寫道:希望女兒長大時,能看懂這本爸爸用中文記的日記。
有一次,張鐵林替女兒買鞋子,由于父女久未見面,他不知道該為女兒買多大尺碼的鞋子,猶豫許久之后,他索性把三雙連續不同尺碼的鞋子一起買了下來,心想總會有一雙合適的。
時至今日,每當談到女兒時,張鐵林就會完全陶醉了,并深情地說:她真是我心中的月亮!
張月亮也很愛自己的父親,在她的房間里,到處都掛滿了張鐵林的照片。張月亮在國外經常關注父親的消息,對父親的身體尤為關心,她屢次勸父親把煙戒掉。每當她看見父親吸煙的時候,都會把他的煙斗奪走。所以,張鐵林每次和女兒在一起的時候,都得把煙斗小心翼翼地藏好,生怕被女兒搶走。
今年14歲的張月亮已經長得非常漂亮了,可能因為父母都是做演藝工作的緣故,張月亮在藝術方面也顯得很有天賦,她在畫畫、鋼琴、小提琴及跳舞等方面都很有造詣。張鐵林和前妻雖然主觀上不想引導女兒往這方面發展,但客觀上卻影響了她在這方面的興趣。
但身在演藝圈,張鐵林深知干這一行競爭很慘烈。要在演藝圈出類拔萃,需要具備很多的條件,“一夜成名”的想法是不現實的。因此,張鐵林不希望女兒進入這個圈子,他只希望女兒做一個好好學習、生活快樂的普通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