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一部值得期待的港片,非爾冬升的《門徒》莫屬。在爾冬升的《旺角黑夜》得到業界的肯定后,再度接手黑幫題材的他則令人更加關注。自去年影片開拍起,港片迷們就已經對這部關于毒品真相的電影——《門徒》翹首以盼了。
看完之后,感覺本片確實是一部質量相當好的作品。但看完影片后的我,總感覺《門徒》的整體格調和春節快樂祥和的氣氛大相徑庭,沒想到這是一部極其黑色的電影,濃郁的黑色氣息彌漫在幾位主角身上,進行關于毒品的危害及人性的反思,所以帶有一定的說教模式。
《門徒》的故事主要是由兩條線索構成∶一條是由吳彥祖飾演的臥底阿力與劉德華飾演的毒品大佬林昆之間的兵賊較量,另一條線索是阿力與張靜初扮演的吸毒者阿芬之間的情感糾葛。故事較有新意,而且沒有大BUG。《門徒》的出現雖然沒有預想中的驚艷之感,所謂的大驚喜在《門徒》中不算太多,但是故事的編排和演員的表演上都具有一定的老港片風范和味道。主角們在一個個昏暗的特寫鏡頭下,呈現出的是影片敘述的重點——糜爛的毒品帝國。
關于毒品,本片顯然給予了它重點描寫。片中不乏對毒品制造流程的細致、全面地描寫,因此這些毒品也肆意地出現在黑色的畫面里。影片為我們揭秘毒品從種、采、初級加工直到販運、深加工、再到分售貨物到吸毒者手中的過程。這些無情的毒品摧殘著人們,是空虛恐怖還是毒品恐怖?片頭和片尾的這句話,使影片形成一篇首尾呼應的文章,但在毒品上做文章,難度一定比較高。故事能否吸引觀眾,看來十分重要,以毒品作噱頭是可以的,但故事不能完全依靠噱頭來講述,重點還是影片的精神內核和人文關懷,這點影片做到了。
劉德華、吳彥祖和古天樂的表演也是影片比較出彩的地方,三人各自有突破,不能不說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重點想說說劉德華,此次他再也不是像《終極無間》里那樣瀕臨死亡邊緣卻無力回天的感覺,再也不需要用極端的方式演繹角色。大佬林昆可以說是一個比較頹廢的大佬,這里的大佬也不是像《跛豪》、《英雄本色》里那樣的梟雄或者鐵漢,《門徒》里大佬林昆的角色被定位為一個患病的人,更加接近一個普通人的感覺。而劉德華演壞人通常是有善惡兩面的,劉德華摒棄了以往已經模式化了的風格,此次的表演絕對是他之前一百余部電影里少見的、令人驚訝的突破。
當張靜初飾演的阿芬一次次毒癮發作,影片似乎被蓋上了一層鬼魅的色彩。張靜初的表演可以打一個高分,她飾演吸毒者的感覺很精準,像是真正的吸毒者一樣凄慘地走向絕望的邊緣,一個弱女子的心酸被詮釋得十分到位,讓人看了不免感到心寒和震撼。我認為,張靜初在片中的風頭有些部分甚至蓋過了劉德華,而比起戲份少得可憐又有“掛名主演”嫌疑的袁詠儀的花瓶般演出更是一時無兩。
片頭的字幕告訴我們,《門徒》是根據真實案例改編,所以《門徒》更加是一部具有強烈說教色彩和強大說服力的影片。雖然《門徒》也是一部商業片,但是導演關愛社會人群的一面一覽無余。畢竟爾冬升導演以前自己吸過毒,而且作為一個知名導演,他也有義務向人們展示和宣揚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和正確的人生觀。可影片的煽情程度似乎很乏力,任憑主演如何絞盡腦汁地盡力演出,煽情方面的最高點還是未能達到,這可以說是故事改編的先天不足。
影片似乎過度想要宣揚毒品的危害性而突出了向內地市場作出妥協的一面,《門徒》放棄了港產警匪片原有的槍戰場面,因而《門徒》動作場面寥寥可數,且算不上高水準,使得一些想看到至少能有《三岔口》這樣的動作片場面的觀眾不免有些失望了,更別提拿《門徒》去比什么成龍、李連杰的動作片,這樣也削弱了本片的娛樂性。當然本片也不是動作片,只能算警匪片,但是很明顯地,更凸顯了本片的重點——說教。
《門徒》很顯然是在向觀眾宣揚“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的觀念,這種說教式的電影屢見不鮮,臥底題材更是都拍得濫了。毒品作祟、警匪博弈,一場場驚心動魄的較量仿佛在進行一場有硝煙的戰爭,《門徒》甚至在某些段落更顯暴力,但《門徒》保持了較高的新鮮感,影片的故事較為流暢,不拖沓。故事雖有時很平淡,沒有什么感情爆發極其強烈的段落,氣氛的渲染似乎不足,稍顯乏味,但對近年的港片來說,《門徒》在創新的觀念下越走越遠,越走越順暢。
門徒、兵、賊、腳,這些代名詞也成為了本片的一種符號和標志,象征著這滿地無情的罌粟對人類的挑戰和考驗。而這部電影對觀眾的視覺挑戰和承受能力的考驗還在不斷地進行,以毒攻毒,以毒品制毒品,本片以說教的態度、展現了毒品的危害和生命的寶貴。相信《門徒》的出現會給2007年的香港電影迎來一個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