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移動廣東公司成立8年來,走過了輝煌的歷程,企業實力不斷增強,走上了一條高速、穩定、持續、健康的發展道路,客戶規模、網絡質量、資產規模、收入規模占集團的1/5,凈利潤占1/4。公司在中國移動通信發展史上創下了“六個之最”:1987年11月18日在全國最早開通了第一部移動電話;1997年10月23日,是最先在境外上市的公司之一;最早實施品牌經營管理,全球通、神州行、動感地帶三大品牌首創于廣東;1999年最先實現獨立運營;2001年業務收入最早超過當地電信公司;2003年最早實現收入1天1個億。
當前,構建和諧社會已經成為我黨和政府治國安邦的重要理念和方略。作為一個大型國有企業,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從2005年的信息化“八項工程”到2006年的“感謝廣東”,可以說,在履行責任、構建和諧的道路上作了諸多思考和探索。
“八項工程”助推信息社會公平和諧
通信企業對社會的最大責任和貢獻,就是用信息化手段來改善和提高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總經理徐龍表示,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將承擔起一個優秀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在構建公平和諧信息社會中謀求更高、更快的發展。
2005年,中國移動廣東公司提出“信息化八項工程”,表達了一個優秀企業公民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努力為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作貢獻的強烈愿望。
“八項工程”內容包括:一是推進移動電子政務工程,實現政府辦公無址化無紙化;二是推進應急通信工程,打造平安廣東;三是推進山區信息化,開展信息扶貧;四是推進企業信息化工程,發展內源型經濟;五是推進通信文化產業工程,使制造、運營和通訊形成“三雄鼎立”格局;六是推進愛心移動工程,帶動弱勢走強;七是推進信息化培訓工程,催生人才資源;八是推進泛珠江信息合作工程,促進移動通信產業的跨區服務。
中國移動廣東公司與廣州市政府合作,在發展信息服務產業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在天河軟件園高塘園區建立了廣東信息服務產業園,規劃目標是形成“115”即1個基地(中國移動南方基地)、10個國際級技術研發中心(如:愛立信、諾基亞、摩托羅拉等)、500家信息服務企業的建設目標,廣州市政府已給予一定優惠政策,重點扶持在本地注冊和辦公的公司,現已有30多家信息服務企業入園。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已提供“四大平臺”,作出十大“承諾”,助力廣東信息服務產業的發展。
同時,中國移動廣東公司還開創政府“無址化”辦公新模式,為各省級政府機關及地級市實施移動辦公、工商稅務查詢、社保醫療信息等項目的移動電子政務工程提供了方便,已為50多個省級政府機關提供了移動辦公和便民服務,為19個地級市實施了移動電子政務工程。
公司以打造“平安廣東”為己任,建設信息化應急通信平臺,在全省各地實施緊急信息發布、防風抗災、氣象防雷、安全監測、目標定位、警務、交通等應急通信類項目36個。2006年,面對省內百年未遇的臺風洪災,我們加強了“預防、預警、抗災、救災”應急通信能力,全力以赴保持網絡暢通,做到了“基站不退服、通信不中斷、服務不打折”,譜寫了“隔山隔水不隔音,中國移動最有情”的動人篇章,信息產業部和集團公司通報表彰了公司抗擊臺風通信保障先進事跡,有35個集體和100名個人受到了省市各級政府的表彰。
在農業信息化方面,中國移動廣東公司開展信息村村通和“五個一”工程,已在10多個山區市組建了“農業信息網”,在數十個縣開展了信息化“五個一”工程,并聯合愛立信分兩年投資1 000萬元開展農村信息化試點,累計投資100多億元用于村鎮網絡建設,將網絡由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逐步縮小城鄉“數字鴻溝”。
在企業信息化方面,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目前已完成近3 000個集團信息化應用方案,電力監控終端超過10萬個,安裝了定位監控系統的公交、出租車達3萬余輛。全省近4萬家中小企業使用公司信息化軟件,實現了移動辦公、移動供應鏈管理、移動客戶管理,企業競爭力明顯提升。在集團客戶市場,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創立的“動力100”品牌已經頗具影響力。據了解,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開始選擇“動力100”信息化解決方案武裝自己。眾多行業信息化應用也應運而生,東莞的“商業通”、佛山的“港信通”、惠州的“鞋業通”等,都紛紛針對不同的行業擺上了一桌桌科技盛宴。同時,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全面推進百鎮千家信息化培訓計劃和信息化合作伙伴計劃,不僅四處傳播信息化的理念,還帶動了整個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共同成長。
中國移動廣東公司主動加強與各運營企業的溝通合作,配合相關運營商完善應急轉接網絡方案,建立了和諧的網間互聯新秩序;聯合媒體推出“手機報紙”,用戶數量超200萬戶;攜手手機音樂和手機游戲提供商發展手機娛樂業;協同14家金融企業共拓金融行業移動信息化應用新領域;與850余家SP建立合作關系,提供業務支持。
用“感謝廣東”全力發展和諧文化
如果說信息化“八項工程”是企業個體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和積淀,那么,2006年推出的“感謝廣東”則直接把感恩文化和責任意識提升為社會現象。
懷著感恩之情,主動對南粵大地進行全方位的感謝,不僅感謝客戶,還要感謝政府、合作伙伴、員工、媒體甚至競爭對手。中國移動廣東公司此舉,洋溢著超越一般企業自我利益的社會情懷,體現了廣東國有大企業的博大胸懷,無疑是當代企業公民行為的模范之舉。因此,也成為引人注目的社會熱點。
2006年中國移動集團提出了“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價值觀,在此指引下,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創造性地提出了獨具特色的“榕樹理論”:榕樹主干旺盛,根須繁茂;一樹成林,營造生態;聚集清涼,回饋大地;四季深綠,基業常青。這一理論切合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的發展環境,成為社會主導企業社會責任觀的代表性理論。
“感謝廣東”行動也正是在“榕樹理論”牽引下應運而生的。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和積累,中國移動廣東公司把感恩之心化為感謝之舉,實施了六大系列、十大工程、百大項目等大型活動。每一項活動不僅緊貼市場需求點、緊跟政府關注點、緊追社會熱點和難點,而且都抓住重點、攻克難點、除去盲點,從企業、產業、社會三個層面,切實承擔責任,構建和諧。
“四個一萬”工程是中國移動廣東公司“感謝廣東”活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包括“百村萬戶安居工程”、“殘疾孤兒康復工程”、“動感地帶千萬助學金工程”和“萬戶培訓就業脫貧工程”四項工程,其目的是捐助一萬個貧困大學生,為一萬個貧困農民提供就業培訓,幫助一萬個殘疾孤兒康復,幫助一萬個貧困農戶建房安居。
幫助生活困難的老百姓解決最關心(住房難)、最直接(子女上學難)、最現實的利益(看病難)等問題,切切實實帶領全社會邁向小康生活,是中國移動廣東公司構建和諧社會、善盡社會責任的一個縮影。
去年10月,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已籌集7 300多萬元善款全部用于推進這四項工程,這是廣州慈善事業史上單家公司通過客戶募捐出的最大數額贈款,其中,“百村萬戶安居工程”籌集捐款人民幣4 000萬元,目前已劃撥2 410萬元;“殘疾孤兒康復工程”籌集捐款1000萬元,目前已為殘疾孤兒支付了20萬元的手術費用;“萬戶培訓就業脫貧工程”已籌集捐款1000萬元,第一批資金合計200萬元已撥往有關市縣;“動感地帶千萬助學金工程”籌集捐款1100萬元,目前已為3 292位學生提供了553萬元的助學金。
同時,公司連續9年資助甘肅小洼山村民,持續5年發動員工開展“瑤族女童春蕾助學行動”,資助失學女童1000多人次,為貧困學生打開希望之窗。
此外,針對殘疾人群體,公司開發了定位系統、聾啞人短信呼叫中心等新業務,幫助他們克服生活困難;積極組織開展志愿者、義工、捐贈活動,選派60多名黨員進駐到全省45個駐點村,配合了省委“十百千萬”固本強基工程,得到了省委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在2006年“碧利斯”、“格美”、“派比安”災害期間,公司發動募捐、捐贈累計2 000萬元;發送短信10.69萬條,為政府部門發送短信3 886萬條;贈送受災地區客戶話費約1600萬元。在全省救災中公司共投入救災的大型應急通信車6臺次、大型應急移動發電車5輛次、小型移動應急油機450多臺次,參加抗洪人數2 000多人,唱響了“關鍵時刻 信賴全球通”的贊歌;贈送韶關移動用戶每人20元的話費,免費電話報平安,合計1600萬元。
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實實在在回饋社會的活動受到了社會和各級政府的高度贊譽,被媒體稱為企業在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同時尋求到一種推進慈善事業、展示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感的有效方式。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