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根 山東家”

2007-01-01 00:00:00鄭永福
尋根 2007年2期

到過韓國釜山的中國人,大都去過位于釜山東區草梁洞的“上海街”;或者說,去韓國釜山的中國人,一定要去“上海街”轉轉。因為這里是華僑華人活動集中的地區,方圓幾百米的地方,分布著釜山市華僑協會、華僑天主教會及教堂、華僑基督教會及教堂、華僑初高等學校(中學)、華僑小學、華僑小學附屬幼兒園等。在這里可以很方便地兌換人民幣或外幣,可以買到臨時用得著的地道的中國日用品,還可以飽餐一頓純正的中國餃子。這里出售的往中國打電話用的電話卡,種類繁多,十分便宜。在上海街周圍轉上那么幾圈,你就可以領略到當地華僑華人的生活面貌。

華僑華人集中居住生活在這個地方,起源于何時,成因如何,尚有待考證。不過,如今的華僑中學所在地,曾經是清朝中國駐釜山領事館的舊址,這自然給我們留下了歷史遐想與歷史考察的空間。

“上海街”·“上海街祭祝”

與這里華僑華人的歷史相比,“上海街”名字的歷史要短得多,不過是當代史。上海是中國第二大城市,同樣,釜山是韓國第二大城市。中韓建交的第二年,即1993年8月24日,上海市與釜山市結為友好城市。為促進中韓兩國間的經濟與文化交流,釜山市政府1999年決定在市內建設一條“上海街”。2002年10月,第14屆亞運會在韓國釜山市舉行,“上海街”整修完畢,釜山市政府于當年10月5日舉辦啟用儀式。

“上海街”占地約6萬多平方米,街內建有中式餐館、文藝演出館等中國風格的建筑物。釜山火車站對面,上海街入口處,有上海市和釜山市共同建立的有中國傳統建筑特色的“上海門”,這是上海街標志性的建筑物。

上海街又稱中國街。踏進街道,映入眼簾的是中國式的建筑裝飾及“鴻盛坊”、“一品香”、“中南海”、“華元”、“上海灘”等中國餐館的牌匾。但仔細考察起來,中國店鋪的數量遠不如俄羅斯人的商店多。難怪街道的另一端是用英文和俄文寫的“外國人購物街”。

2004年10月上旬,這里舉辦了釜山第一屆上海街慶典活動,在短短3天的時間里吸引了40多萬游客,盛況空前。上海街慶典的成功舉辦,向游人介紹了中韓文化,展現了兩國優良傳統,促進了釜山市旅游業的發展,也進一步增進了兩國人民及韓國人與華僑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合作。

2005年10月,這里又舉行了第二屆上海街慶典活動。此次活動,韓語稱之為“上海街祭祝”,英語譯為The 2ndShanghaiStreetFestival,漢語則稱為“第二屆上海街慶典”。

慶典的廣告詞是:“您好!茉莉花濃郁的上海街慶典歡迎大家!”

邀請書上寫道:“邀請您來到多彩和異樣的中國文化世界里!”

慶典由釜山廣域市東區區廳主辦,慶典活動時間是10月14日至16日,共三天。活動地點在釜山火車站、上海街及草梁洞豬排胡同。

10月14日下午,上海街慶典正式開幕。為了了解更多情況,我下午3時便來到釜山火車站。車站廣場上,中心舞臺已經搭好。臺前放了上千把白色塑料坐椅,供觀眾使用,前幾排用彩色帶子圈好,示意是領導和嘉賓坐席。觀眾席后面的花塔尚未完工,工人正在往上面放置花盆。廣場上的幾排白色帳篷里,已經坐滿了品嘗小吃的人們。

隨后,我來到上海街。這里已經有不少游人了。幾個臨時搭在街邊的帳篷,有的賣中國小吃,如粽子、月餅等,有的賣中國傳統小玩具,如撥浪鼓、泥人等;還有一人在街旁叫賣中韓大小國旗。距離4點半剪彩儀式尚早,我便來到附近的華僑中學。校園里,學生舞龍隊、舞獅隊、舞蹈隊正在集合,準備出發。我照了幾張照片后,隨隊伍離開學校,來到上海街。這時上海街上有兩撥韓國民間舞蹈隊正在表演,鼓樂聲震耳,街上已經人滿為患了。

下午4點30分,在上海街上海門前,剪彩儀式開始,鼓樂喧天。之后,韓中民間文藝隊伍游行開始。

我返回火車站廣場。近一個小時后,游行隊伍也來到廣場。我和無意中碰到的我的韓國學生小廉坐在最后一排椅子上。不大一會兒,我的一個女學生,身著一襲紅色旗袍的金年花來找我—她通過與廉手機聯絡得知我坐在最后排。原來她今天當翻譯,譯稿上有個人名,她不認識。劉鐵軍,很平常的三個字,只是因為寫的是繁體字,難著了她—她一直學的是簡體字。看來,要做中文翻譯,還得要懂繁體字。

6點整,上海街慶典正式開幕。廣場上座無虛席,周圍還站著不少人。開幕式上,東區區長、中國駐釜山市總領事館的田總領事以及和釜山東區結為姊妹區的山東煙臺芝罘區的副區長等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

講話之后是點燈儀式,再后是具有中國民間特色的文藝演出。

時間不早了,廣場上人仍很多,他們都期待著最后的焰火晚會。

15~16日,還有一系列的活動,主要有中國料理表演大賽、拉面示范和體驗、中國猜謎大會、快餐炸醬面大會、傳統茶試飲等,另有街舞比賽、吉他表演,還有“上海扭扭舞”,不知是不是扭秧歌。而16日火車站廣場的“PSB(釜山電視臺)秀”和TV流浪劇團的演出,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

這幾天,上海街的中國餐館,全部打八折,去品嘗的人肯定比平時要多不少吧!

上海街的中餐館有六七家,門臉不大—上海街的商鋪規模均不大,這里沒有高層建筑。我到“一品香”吃飯的次數最多。該店的菜以海鮮居多,餃子也很有特色,蒸、炸兩種,絕不比我在國內吃的遜色。白酒有天津二鍋頭、山東孔府家酒,另有煙臺出的“煙臺古釀”,戲稱“煙臺姑娘”。近年這種酒好像成了華人的首選,可能與這里的華人原籍煙臺者較多有關。一品香生意不錯,飯店所有事情全由老板自家人經營,這也省去許多花銷。兩層樓的鋪面,是老板自己買下的,據說一年有可觀的收入。

釜山華僑從事餐飲業者不少。釜山華僑協會會長王先生(兼韓國行政院僑務顧問)也經營飯店,名為“華國飯店”,規模比一品香要大,但雇員亦不多。該飯店不在上海街,我在那里吃過一次飯。我還去過一些華僑華人經營的小餐館,大都夫妻二人,一間鋪面,兩三張餐桌,狹小得很,想要多賺錢主要靠外賣。

上海街的中國餐館生意不錯,來的客人不僅有華人華僑和中國留學生,還有許多韓國人。大多數韓國人也喜歡吃中國菜。糖醋里脊(在韓稱糖醋肉)、番茄雞蛋,一般韓國年輕人都喜歡吃。說實在的,在韓國,中國餐館里的中國菜,為了適應當地人的口味,均是改良過的了。韓國物價高,剛到韓國時,我在一個小店要了一盤糖醋里脊,合人民幣160多元,嚇了我一跳,后來和工資比,才不覺得有多貴了。與國內相比,每盤菜的量也大。

在上海街隨便轉轉,就可以碰到大陸來的人。在餐館吃飯,我也多次遇到過中國留學生。留學生來韓國后,到中國街吃頓飯,不僅可以解解饞,也可以撫慰一下思鄉的心。大多數留學生家中并不富裕,出外讀書開銷也大,到中國街來一般不會大吃大喝。我認識一個女留學生,她說來這里吃水餃,僅要一份,一份是13個,價格合人民幣20元出頭,對她來說,這已經有點奢侈了。當然,這是她剛來韓國時的事,隨著她韓語的進步,有了勤工儉學的收入,一盤餃子那可是小菜一碟了。

上海街還有一家同仁堂藥店的分店,幾家中國人開的雜貨店。我常去街遠端的名叫“彤鑫”的一家雜貨店。年青的老板是東北人,說普通話且略帶京腔,娶了個韓國太太。小店營業面積不大,中國大陸來的貨,各種白酒、調料,還算齊全。我去那里主要是買電話卡,有時也買兩瓶孔府家酒,十三香也在這兒買。

在上海街,有一件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至今也沒弄明白,那就是,在街道地面上,每隔十來米就鑲有帶圖案的瓷磚以做裝飾。瓷磚大部分圖案是京劇臉譜,初看很是欣喜,但仔細一看,每個臉譜上都帶有個骷髏頭的印記。為什么?讓人費解。想起初次去韓國時,我曾帶了一些京劇小臉譜送給我的學生,大部分都喜歡,但也有例外。一個女研究生到我研究室上課時,多次把我掛在文件柜上的臉譜翻轉過來(另一面是漢字)。后來我問她為什么,她說:“好恐怖啊!”難道上海街地上的瓷磚臉譜在一些人看來也有恐怖的一面,因而要和骷髏聯系起來嗎?我不懂,看來,這也是文化。

華僑華人·華僑中學

韓國釜山的華僑華人,根在大陸,中韓建交后與祖國的來往日益頻繁,或探親尋根,或尋找商機。釜山市的華僑華人,祖籍大多在中國山東省,中年以上的華僑,一交談,便是滿口山東腔。年輕一代,如果會說漢語,也帶有濃重的山東味。因而釜山的華僑華人與山東的聯系格外多,“中國根,山東家”的說法,概因此得名。

據報道,2006年5月6日,韓國釜山華僑中學師生一行53人到山東濟南訪問,學生是該中學初、高中畢業班學生,其中絕大多數人的祖籍是山東,此次選擇到山東畢業旅行以尋根拜祖。代表團在省僑辦有關人士陪同下,參觀訪問了山東大學和一些中學,游覽了名勝古跡。

2006年6月4日,韓國釜山華僑協會會長王先生、顧問李先生率領的釜山華僑中學校友訪問團一行32人,到山東考察訪問, 他們都是韓國釜山華僑中學高55級、初52級的同學,分別來自韓國、美國和中國臺灣,他們從世界各地趕赴祖籍煙臺,之后訪問濟南等地。

2006年的7月下旬,韓國釜山華僑協會組織釜山和其他地區的華僑子弟共百余名,一起參加了旨在學習中華文化的“中國尋根之旅”山東夏令營活動,以加深對大陸的了解與對中國文化的認同,訪問團總領隊、全美韓華聯誼總會會長王先生親筆寫下“中國根,山東家”幾個大字。

2006年8月12日,應國務院僑辦和中國駐釜山總領事館的邀請,韓國釜山華僑青年會訪問團一行到山東省進行交流訪問。 釜山華僑青年會是釜山華僑群眾性社團,成立于1957年,近年來在反對“臺獨”、促進祖國統一和支持家鄉經濟建設等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這次釜山華僑青年會代表團的多數成員是經貿界人士,且祖籍在山東,經常往返韓國與山東之間。他們訪問山東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與山東省青聯建立長期的、經常性的聯系,以便更好地為家鄉人民多做貢獻。

第一代的華僑大都有一部艱辛的謀生、創業史。我曾經采訪過一位華僑老太太,姓劉,2003年時已經83歲高齡。她年輕時與丈夫來到韓國,其夫系一小飯店二掌柜,后來成為掌柜。當時韓國排斥華人華僑,不許華人華僑買房置地。不少華人華僑只好找韓國人,用韓國人的名義買,因此有不少人上當受騙,有的韓國人事后不認賬,把房地產霸占了。劉老太太說她遇到了好人,房子和地產還是自己的。不幸的是劉老太太丈夫去世了,他們共有4個孩子,大女兒當年才14歲。老太太靠經營小店和給人洗衣服,含辛茹苦,把4個孩子拉扯大,且除老大外,均在歐美或澳洲的大學畢業。如今,孩子們都出息了,分別在美國、中國大陸和韓國發展。老太太老家在北京朝陽門外農村,至今北京口音還聽得出來。老太太身體很棒,我見到她時,她剛從美國兒子那里回來,過幾天要去北京,她女兒女婿在北京開了個規模不小的飯店,還準備再開分店。由于到處跑,老太太坐大韓航空公司的班機已經七八十次了,這次從美國回來,得到優惠免票。說到這些,老太太頗有自豪感與成就感。為了了解更多華僑早年創業的情況,我和她說好,當她從大陸返韓時,我再去拜訪她。但四周后得知,她已經從中國回到韓國,又從韓國飛往美國了。

華僑天主教教會的原任會長,如今已經70多歲。他與老伴經營著一個小的中餐館,終日勞作,僅雇用工人一名。他們的幾個孩子都已長大成人,有了不錯的工作和收入,沒有人愿意接他們的班。夫婦倆依然堅守自己的小餐館。這里記載著他們奮斗的歷史,有他們難以割舍的情結。老會長已經動過兩次心臟手術了,但精氣神尚佳。與老會長熟悉的人們都說,要不是他每日在餐館勞作,恐怕身體早就不行了。一次外出辦事,我從老會長的“中華料理”小館經過,順便拜訪他。樓下窄小的餐廳僅擺兩張餐桌,主要靠外賣賺錢,房間內的裝飾是中國特色的。那天,老會長很高興,一再挽留我吃飯。推辭不過,我在那里吃了兩位老人做的一碗炸醬面。

第二代華僑還都會漢語,但到了第三代,就有不少不會說漢語的了。我教的學生中有一對華僑子弟,他們的漢語水平很低,幾乎要從頭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力日增,在世界上影響越來越大。華僑華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無形中腰桿也硬了。1992年中韓兩國建交后,一些華僑到大陸投資,華僑華人回大陸探親旅游,也成了家常便飯。前年,華僑中學的叢董事長曾隨韓國華僑代表團到北京,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叢先生深以為榮。

華僑中學離上海街很近,學校正式名稱為“釜山華僑中高等學校”,就是我們說的完全中學。學校不大,2003年我去采訪時,全校共6個年級,6個班,170余名學生。據校長林先生說,前些年學校高峰時,學生達1000多人,幾乎是現在學生的10倍。問及為何學生劇減,云:“原因有二,其一,現在家庭人口變化,生孩子也就是一兩個,不像過去,三四個甚至五六個,自然學齡青少年就少。其二,也就是最主要的,華僑人數減少,其子女也自然少了。”問及為何華僑減少,云:“韓國對韓國公民包括入了韓籍的外國人投資比較優惠,而對仍持外國護照的人投資限制頗多(入韓籍門檻高,多數華人還持臺灣方面的護照),投資環境不好,大批華人轉而到美國投資。據說現在去美國投資的華僑比留在釜山的華僑要多很多。這樣,人都走了,生源也就不足了。”學生這么少,為什么不招韓國人子弟呢,我問。校長云:“當局不允許韓國人子弟上華僑學校,似怕文化上將其同化,故規定,只有華僑子弟才可入學。比如母親是華僑,父親是韓國人,也不許其子弟上華僑中學。除非父親去世,或父母離婚了,子女才可上華僑中學。”華僑中學長期未列入韓國教育序列,考大學都會遇到難題。近年情況有所好轉,但市教育部門對華僑中學提供的資助十分有限。

2003年下半年,系主任河教授開車,我隨行,去華僑中學看望在那里實習的四年級學生。實習的學生有10人,其中男生兩名。在韓國,教師的崗位還是讓人羨慕的。但當教師不容易,競爭十分激烈。一般教育大學(師范大學)畢業者當小學教師不必通過教育部的考試,而要當中學教師,則不管什么學校畢業,都必須參加教育部的考試,取得上崗資格證。通過考試,想找到一個崗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據說現在拿到上崗證的人很多,能找到崗位的人卻不多。韓國的教育比較靈活,去實習的10 個同學,是經過系里同意,暫時中斷了在系里的正常學習去的,系里不但同意,還負責聯系實習單位。一般學校都不大歡迎實習學生,怕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華僑中學和慶星大學中語中文系關系較好,才同意接納該校學生實習。這天是河主任去看望實習同學,更主要是去到中學向校方表示謝意。

由于學生少,經費更加緊張。校方聘些兼職教師,以減少開支。校長辦公室還算寬敞,室內正面掛有孫中山先生畫像,對面則是孔子畫像。校長林先生60歲左右,為人謙和、儒雅,亦健談,看來頗有能力。

2005年5月底,我隨系主任小吳教授和大吳教授驅車去華僑中學,看望在那里的實習生,向華僑中學校長、教育主任及輔導老師表示感謝。到華僑中學時,校長還在上課,他們是上午8點半開始上課,中午12點40分下課。乘此機會,我們先參觀了校圖書館。新書架是中國駐韓大使館贈送的,還贈了一些新書,其中有中國僑辦組織在香港出版的關于中國文化的叢書,這些在2003年我來時還沒有,看來,華僑中學與大陸的關系又有了很大進展。圖書館里大多數是來自臺灣一些團體的贈書,其中有歐美出版的一些大百科全書。

林校長談起他的工作時說,學校是臺灣一些團體和個人捐建的,華僑中不少人持臺灣護照,自然少不了與臺方周旋。校長本人是山東人,大陸情結很深,工作上又和中國大使館、總領事館及中國僑辦聯系,如何拿捏好其中的分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華僑中學的范主任也是個能干的人,漢字書法頗有功夫。樓內公示黑板上有一欄,名曰“中心德目”,據說兩周一換,我去的那周的“中心德目”是“孝順”,并注明“孝順”的意思是“孝敬父母,和順家庭”,字是范主任寫的。

華僑教會·華人婚禮

在釜山,華僑教會可稱得上是一些華僑華人的“精神家園”。來教會的人,不僅因為有共同的宗教信仰,還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根,共同的中國情結。

釜山華僑教會有兩個,一個是華僑基督教教會,一個是華僑天主教教會。兩個教會和教堂均在上海街附近,相距不過一二十米遠。華僑基督教教會教友數較多,約一二百人,教堂規模也較大。我雖先后去過該教堂兩次,但時間匆匆,了解不多。華僑天主教教會的會長吳教授是我的同事和朋友,所以我去那里的次數要多得多。

吳教授原籍遼寧,在臺灣大學畢業后到韓國讀的博士,已加入韓國籍,太太是韓國人。據吳教授云,現在天主教會的教友很少了,只有二十人左右,而前些年多的時候達一二百人。詢及原因,和華僑中學林校長說的一樣,因為韓國對華僑投資限制太多,發展空間小,許多華僑都走了,到美國去投資。華僑天主教會有一座四層樓房和幾間平房。樓房除一層圣堂外,現全部出租,租金用來維持教堂水電等雜費和教堂日常活動經費。平房有一小會議室,另有臥室,供每月首爾來的神父起居。

天主教會不僅是華僑天主教徒的宗教活動場所,也是華僑華人交流情感、增強凝聚力的場所。每逢春節,在圣堂里還要設中國祖宗牌位,按中國傳統禮儀大家一起行禮。聽說有一年,中國駐釜山總領事館的領事一行來教會慰問華僑,看到是這樣的儀式,也面對牌位鞠躬。可惜,雖然我2004年春節是在在韓國度過的,但沒有去教堂。而每年的圣誕節、復活節的慶典,雖按天主教儀軌進行,但儀式后大人孩子放焰火狂歡那種場面,很容易讓人想到在中國過大年,這一點我曾多次身臨其境。

首爾的高神父每個月來教堂主持一次彌撒。該神父系美國人,在臺灣讀的博士,是個很開朗活潑的神職人員,漢語、韓語都很好。華僑天主教友頗具中國特色,他們信仰天主教,也信仰儒家思想,有時候還和佛教界一起溝通,而反對基本教義派的一些教規教義。教會會長吳教授,在華人中有相當的影響,受到華僑華人的尊重。

教友中,有幾位醫師、藥師,有幾位餐館的老板,有幾位中小學或幼兒園的教師,還有兩位中學生,是姐弟倆。2005年我再去時,姐姐已經到臺灣留學去了。教友中有一對姜姓姐妹,據說姐姐特別想嫁給華僑,而華僑中可以選擇的男性不多,錯過了最佳婚齡,至今尚未婚配。妹妹至今也是單身。她們倆人品都很好,相貌也不錯,對人和善熱情。姐姐無固定工作,有時教漢語,有時做點別的。妹妹在華僑小學附屬幼兒園工作。有趣的是,華僑幼兒園的學生主要是韓國人,收費也較高。韓國人想把孩子送到華僑幼兒園,而華僑華人卻愿意把孩子送到韓國人辦的幼兒園,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便于學“外語”。

釜山華僑天主教會儼然是一個華人的大家庭,人們在這里,互相關心,互相勉勵。每當禮拜完畢,如果沒有什么特別的事情,大家都不會立即離去,而是繼續坐在一起聊天,談自己的工作,談各自的生活感受,交流各種信息,其中少不了大陸和臺灣方面的消息。中午則一起到上海街或附近的中餐館聚餐,繼續聊天。聚餐的費用每次吳教授都事先準備好,由教會支付。但實際上,大多數是由教友中經濟實力強的叢先生自己掏腰包。而2003年的圣誕節禮物和大餐,則是由一對經營華人餐館的夫婦準備好用汽車送去的。我每次參加這樣的活動時,教友們都對我介紹的大陸發展情況特別感興趣。教友們凝聚力很強,一人遇到什么困難,大家都非常關心。2005年秋天,大姜(人們習慣這樣稱呼姜氏姐妹的老大)郊游時不慎骨折住進醫院,教友們紛紛去醫院探望,送去鮮花和食品。我也隨教友們去過一次,看到大家親如一家的場面,頗為感動。

如果說教友們的聚會還是小范圍的聚會,那么, 每當有華僑華人舉行盛大婚禮時,就成了釜山市華僑華人的大聚會了。

2003年,華僑協會監事長、華僑中學董事長叢先生的侄子結婚,在位于海濱的中國大飯店舉行婚禮(據說華僑華人講究點的婚禮一般都是在這家飯店或距此不遠的上海錦江城舉行),來賓達四五百人,整個一個華人大聚會。新郎的父親是個醫生,自己開有診所。新郎的叔父是藥師,自己開有公司。叢氏大家族50余人,從事醫藥者甚多,涉及整形外科、中醫中藥、西醫西藥等,人們開玩笑說,他們家聯合起來可開個大的綜合醫院。新郎本人也是學醫的,2005年我再次到韓國時,他在我所住的公寓對面臨街樓上開了一家針灸門診,據說效益頗好。

婚禮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婚禮主席臺的背景是個特大的紅雙喜字,臺前臺后布滿鮮花。據吳教授說,這里的華僑華人婚禮,已經是中國、韓國及西方婚禮形式的大雜燴。盡管如此,那大紅喜字,紅燈籠以及一些人身上鮮艷的唐裝,都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這是華人婚禮。

2005年下半年,華僑中學林校長的女兒結婚,婚禮仍在中國大飯店舉行。我因故未能前往。吳教授回來后對我說,婚禮非常隆重與熱鬧。中國駐釜山領事館的領事應邀出席,臺灣駐韓國代表處釜山代表組的人也參加了,但雙方并未接觸。數百名華僑華人出席婚禮,又是一次釜山華僑華人的大聚會!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国产高清不卡|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 国产在线日本| 欧美色综合久久| 久久永久视频|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在线亚洲小视频|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日本一二三本道| 国产精品一线天|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国产97视频在线| 欧美在线黄|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亚洲国产系列|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亚洲成a人片| 亚洲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欧美| 国产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狼人色|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8090成人午夜精品| 操国产美女| 日本在线国产|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91福利在线看| 久久综合久久鬼|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永久毛片在线播| 亚洲人成高清|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欧美日本不卡| 欧美有码在线|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 97国产在线观看| 无码人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