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簽訂《雅爾塔協定》。按要求,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首要條件是外蒙古的現狀須予以維持。于是,蔣介石指令組成中國政府代表團趕蘇談判。蔣經國既是代表團成員,又是蔣介石的私人代表,也赴蘇與斯大林會晤。
蔣經國以蔣介石私人代表的身份赴蘇
根據《雅爾塔協定》,蘇聯紅軍在擊敗德軍之后,也即將出兵中國東北。但這是有條件的出兵,是有巨大代價的出兵,這個代價是什么?就是外蒙古“維持現狀”。
當時三國約定,在一定時間內對蔣介石秘而不宣,但蔣介石已經隱隱約約知道了一鱗半爪。鑒于蘇聯即將參加對日作戰,蔣介石指令組成中國政府代表團赴莫斯科解決簽訂1945年《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相關問題,實際上就是解決外蒙古“維持現狀”的問題。對中國來說,“外蒙古的現狀”毫無疑問就是歸屬中國,但蘇聯理解的“現狀”是外蒙古脫離中國,這是獨立出兵的條件。
美國始終堅守自己的“諾言”,對蔣介石絕口不提《雅爾塔協定》之事。直到6月15日,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才得到華盛頓方面的指示,去會見蔣介石,并會晤了當時的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兼外交部長宋子文,通報雅爾塔密約的內容和原則。赫爾利說:“杜魯門總統主意已定,一旦蘇俄參加對日作戰,則美國政府對于雅爾塔密約便不能不予以支持。”
《雅爾塔協定》是同意蘇聯在“二戰”結束后能得到多少好處的一個協定,這個協定把當事者中國完全撇到了一邊。
這時的國民黨處在一種求助于蘇聯的位置,除了需要最后擊潰日軍,國民黨還意欲與蘇聯研究解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強大軍事武裝力量的問題,蔣介石的意圖是只有“一個軍隊”,即國民黨的軍隊,因此在讓共產黨放下武器的問題上,如果不是用武力解決,那就只有求助于斯大林,讓斯大林發布命令了。所以蔣介石要派出蔣經國作為自己的私人代表,去談維持外蒙古“現狀”問題。
蘇聯希望外蒙古成為獨立國家
對于蘇聯來說,“現狀”就是蒙古人民共和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存在,這在斯大林與宋子文、蔣經國火藥味極濃的第一次談判中表露得一覽無遺。
6月30日至7月13日,宋子文、蔣經國與斯大林、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等先后舉行了6次會談。如何理解《雅爾塔協議》中規定的“外蒙現狀”的問題成為會晤激烈辯論的焦點。
7月2日20時至22時30分,斯大林同宋子文、蔣經國等進行第二次會談,這是正式談判的開始。斯大林當然知道中國代表團的來意,他好像是換了一個人,兇像畢露。他很傲慢地、粗暴地把一份文件摔向留學美國的博士宋子文,揮著手中的煙斗說:“您看沒看過這個?”宋子文低頭一看,蔣經國也湊過去看了看,看清楚了這是《雅爾塔協議》的文本。
斯大林揮揮手,說:“蘇聯在外蒙古問題上決不妥協!”
中方希望借助美國政府解決問題
遭到斯大林的強硬回絕,代表團想從美國那兒找到《雅爾塔協定》關于維持外蒙古“現狀”的有利解釋,實際上,三大國對外蒙古維持“現狀”的理解是一致的,只有中國還被蒙在鼓里。
實際上,斯大林從一開始就開列了蘇聯對日作戰的條件:外蒙獨立,恢復1904年日俄戰爭前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各項權益等。這完整地表達了斯大林確定的戰后蘇聯在遠東的兩個戰略目標:把外蒙古從中國版圖中獨立出來,形成蘇聯西伯利亞地區廣闊的安全地帶;恢復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勢力范圍,以確保蘇聯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凍港。
1945年2月8日,斯大林曾與羅斯福秘密會談。斯大林提出為了向蘇聯人民解釋出兵對日作戰的原因,蘇聯需要提出自己的政治條件,除此之外,戰爭結束后蘇聯還將從日本手中得到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租借或托管大連港等等。會談時斯大林態度堅決,不容置辯,強調:“如果這些條件得不到解決,蘇聯絕不出兵。”羅斯福考慮到如果不答應這些條件,單純靠美國來對付日本,大概需要18個月的時間,估計還要損失美國100萬兵力。權衡再三,羅斯福最終還是用中國的利益作交換,答應了斯大林的要求。斯大林向羅斯福交底說,蘇聯準備調遣25個師越過西伯利亞,向遠東秘密移動,這一軍事行動要暫時對中國當局保密,等到部隊全部轉移完畢,美方可將此協定正式通知蔣介石。
顯然,此時只有中國與三大國對《雅爾塔協定》文本中蒙古“現狀”問題的理解不同,三大國暗渡陳倉,中國被蒙在鼓中。
蘇聯認為外蒙古獨立是其國家安全的需要
7月4日晚,斯大林在辦公室單獨與蔣經國會面。蔣經國注意到,斯大林辦公室的外墻上掛了一張彼得大帝的畫像,這里原來掛的可是列寧的畫像啊。蔣經國心想,換了畫像,看來在這位蘇聯最高領導人的腦中,民族主義勝過了意識形態,這是可喜訊息。
寒暄過后,談話進入實質性內容。
斯大林走到一張擺放地圖的大桌前,說:“我跟您說實話,蘇聯需要蒙古,完全是出于軍事戰略的考慮。”他指著地圖上蒙古的區域,說:“如果某種軍事力量從蒙古侵犯蘇聯,那么距蒙古邊界只有6公里的西伯利亞鐵路大干線就會被輕而易舉地切斷,那樣蘇聯西部和東部就被一切為二,蘇聯也就完了。如果將來第三國在外蒙古建立軍事基地,那么只要從外蒙古發射一枚導彈,莫斯科就會遭到毀滅性打擊。蘇聯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必須求得20年休養生息、和平建設的時間,外蒙古應當是蘇聯的安全屏障!”
蔣經國說:“您用不著特別擔心軍事問題,假如蘇聯參加對日作戰,那么日本潰敗后就不可能再生,就沒有力量去侵占外蒙,并把它變成進攻蘇聯的軍事基地。對從蒙古進攻蘇聯的擔心,除了日本外,只剩下中國的威脅,而中國已經和蘇聯簽訂了友好同盟條約。條約的有效期是25年,我們還可以追加5年,而且很顯然,即便中國想去進攻,我們也沒有這樣的實力。”
斯大林搖搖頭,說:“您說的不對,您說當日本被粉碎之后就無法重新占據外蒙,侵略俄羅斯。日本人我了解,他們是不可能放下戰刀的,日本遭到失敗,日本民族還會重生,一旦時機成熟了,它就會動手的。”蔣經國問:“為什么?”斯大林回答說:“世界上任何力量都可以摧毀,只有民族的力量,特別是像日本這樣信奉武士道、菊花和刀的民族,是一定會以武力崛起的。”
蔣經國說:“德國投降了,盟國分別占領了它,德國還會重新復活嗎?”斯大林回答說:“當然,會復活的。”蔣經國說:“即便日本會復活,也不會這么快,有若干年的時間您用不著為對付日本作軍事準備。”斯大林說:“或早或晚,它是要復活的。假如日本由美國控制,日本原來就是投靠西方的,那么5年之后它就會復活,就會在遠東形成新的威脅。”蔣經國問:“日本轉歸美國控制,5年后就會復活,那么假如轉歸蘇聯控制,什么時候才會復活呢?”斯大林回答說:“假如由我們來控制,也不會超過5年。”
最后斯大林告訴蔣經國:“您說中國和日本沒有力量侵占外蒙古并同俄羅斯開戰,但這不意味著沒有第三種力量來干涉。”在回答蔣經國是否指的是美國時,斯大林說:“當然。”
王世杰萬般無奈在中蘇條約上簽字
所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就是承認《雅爾塔協定》的條約。
蔣經國與斯大林的會談毫無成效,非但沒有在蒙古“現狀”問題上讓斯大林接受中國的解釋,卻讓外蒙古獨立成了中蘇談判的基本立場。蔣、斯會談的情況報給蔣介石后,蔣介石表示,兩害權衡取其輕,為了爭取蘇聯不對中共提供支持,只能如此了。
8月14日,舉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字儀式。對于這樣的條約,宋子文不敢簽,以早就辭去外交部長作為解脫。王世杰作為代理外交部長,也不想簽這個條約,由于他在蔣經國的勸說下接受了外交部長一職,此行蔣經國又同行,他最后只得簽約。
“蒙古人民共和國”于1945年10月20日舉行全民投票公決,根據投票結果,百分之百的投票者擁護“蒙古獨立”。
1946年1月5日,中國政府宣布承認外蒙古獨立。
(摘自《讀報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