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才是國防科技賴以發展的根本#65377;面臨世界新軍事變革的嚴峻挑戰,國防科技工業必須加速建設一支具有現代知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隊伍,才能跟上機械化#65380;信息化的軍隊建設和發展步伐#65377;從營造以人為本的科技環境#65380;強化人才培育的力度#65380;推進人才隊伍的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65380;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和政策研究體系幾方面提出新時期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人才培育的對策與建議#65377;
關鍵詞: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人才
中圖分類號:F06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01-0167-03
人才是科技發展之本,是科技發展的首要資源#65377;國防科技自主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是促進國防科技發展的長期而重要的戰略任務,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65377;國防科學技術的尖端性#65380;系統性和復雜性決定了科技隊伍建設和高端專家群體形成的艱巨性#65380;長期性和科技人才隊伍穩定的重要性#65377;只有切實解決國防科技自主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優化隊伍結構,提高整體素質,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防科技持續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人才需求[1]#65377;
一、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人才的重要地位
1.自主創新人才是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
國防科技工業是國家的戰略性產業,牽涉現代高新技術發展最前沿#65380;最敏感的領域,事關國家安全,再加之國際軍備競爭的激烈性與不相容性,這就必然決定了我國武器裝備現代化的關鍵技術不可能依賴引進,而主要立足于自主研發#65377;自主創新人才已成為當代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最強大的動力源泉和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具有不可替代的決定性作用,只有充分挖掘人才的潛力#65380;發揮人才的能力,才能將人才資源轉化為物質財富#65380;將人才優勢轉化為實力優勢,最終提高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能力[2]#65377;
2.自主創新人才是推進國防科技工業整體躍升的關鍵因素
當今時代,國家之間的較量與競爭,其實質就是人才的較量與競爭,特別是拔尖自主創新人才在國際競爭力和國家安全方面具有戰略上的對抗性,并引領一國乃至世界國防工業的時代發展#65377;作為稀缺資源,國防科技工業拔尖自主創新人才是實現國防科技工業整體躍升與跨越發展的關鍵因素#65377;要搶占21世紀高新技術武器競爭的制高點,必須超前培養大批適應未來武器發展要求的創新人才,造就知識經濟和高技術武器背景下的自主創新人才,滿足國防科技工業跨越式發展的需要#65377;
3.自主創新人才是國防科技工業全面振興的重要保證
“十一五”至2020年,是我國國防工業發展的重要轉型期#65377;國防科技工業的結構形態#65380;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都將發生重大的轉變,實現由軍民分離向軍民融合轉變,由機械化向數字化轉變#65377;在這一戰略機遇期內,會遇到許多新的問題與難題,并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探索并加以解決,一支素質優良#65380;技術過硬#65380;銳意進取#65380;無私奉獻的自主創新人才隊伍,是成功實現國防科技工業的戰略轉變的根本力量,是國防科技工業全面振興的重要保證#65377;
二、當前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人才建設存在的問題
1.“以人為本”的全新人才觀尚未真正得以牢固樹立
由于歷史原因與計劃經濟的影響,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官本位思想依然嚴重,重仕途#65380;輕技術,重文憑#65380;輕技能,重引進#65380;輕吸收的現象還普遍存在,而人才是國防科技工業和經濟發展的戰略性資源,“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重要性沒有得到廣泛認可和充分肯定;現有國防科技工業的人才政策措施貫徹執行不力,“以人為本”#65380;尊重人才#65380;愛惜人才的人才政策取向未能充分體現;在人才政策制定和出臺時缺乏創新性與靈活性,與市場經濟沒有實現有效對接,二者不和諧的矛盾依然突出#65377;
2.人才隊伍結構和分布與國防科技工業可持續發展要求之間的矛盾突出
一是知識結構不合理#65377;傳統技術領域的人才相對過剩,而適應武器裝備發展要求#65380;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專業技術人才不足,特別是在一些重大基礎研究#65380;關鍵技術和重大工程#65380;重點學科領域中,國內公認#65380;國際知名的原創型和復合型的高層次人才嚴重缺乏,高層次的優秀經營管理人才#65380;拔尖創新人才和高級專門技能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不足;二是年齡結構不合理#65377;高級職稱中55歲以上所占比例過大,人才老化明顯,且新老交替任務艱巨;三是層級結構不合理#65377;尚未形成合理的以高層次人才為塔尖的梯級結構,老#65380;中#65380;青創新人才比例失調;四是區域分布不合理#65377;在部分領域和地區人才結構逐步優化的同時,三線地區和邊遠地區人才“引不來,留不住”,人才匱乏的情況依然嚴重#65377;
3.人才管理體制#65380;機制與新時期國防科技工業發展要求之間的矛盾突出
國防科技工業人才管理體制#65380;機制受企業#65380;院所制度改革滯后的制約,科學評價#65380;合理使用#65380;有效激勵人才的體系尚未形成,人才激勵主要依賴于行政推動,內生#65380;長效#65380;規范的機制尚需不斷完善;未能有效盤活現有人才資源存量,冗員較多,人才工作距法制化#65380;規范化尚有明顯差距,不能有效指導經營管理人才#65380;專業技術人才和專門技能人才按各自的成長渠道發展#65377;
4.人才資源配置體系與新時期國防科技工業發展要求之間的矛盾突出
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內仍存在狹隘的部門擁有人才觀,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不健全#65377;尚未實現國防工業科技人才從無序向有序合理的雙向流動轉變,在人才流動過程中,缺乏誠信#65380;惡意競爭#65380;近親繁殖的現象還比較嚴重,存在嚴重的人才浪費和人才匱乏并存現象,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才資源配置體系尚未形成,還不能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人才市場配置人才資源,吸引人才的機制不健全,人才出口不暢,流動不規范,特別是人才流動中人才安全的問題比較突出,重要人才安全保障機制有待完善#65377;
三、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人才培育的對策建議
1.營造以人為本的科技創新發展環境
“以人為本”是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核心理念#65377;國防科技工業實現向創新導向型發展模式的轉變,其關鍵在于自主創新人才的培育與開發,把“人才興業”#65380;“人才強企”作為基本戰略選擇#65377;要始終堅持營造以人為本#65380;廣納群賢#65380;人盡其才#65380;人才輩出的科技社會發展環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確立自主創新人才在國防科技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強化作為創新人才基礎的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逐步建設創新性產業學習體系,提高國防科技產業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尊重自主創新人才的首創精神,激發自主創新人才的潛能;尊重科學發展規律,鼓勵大膽探索,形成允許適度失敗的良好寬松的自主創新氛圍#65377;
2.強化對自主創新人才培育的投入力度
在國家財政繼續不斷增加對人才隊伍建設的物質資本投入與軟投入的基礎上,還要投入專項資金強化對自主創新人才的培育#65377;
設立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人才建設基金,為國防科技工業高層次自主創新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提供資金支持#65377;其重點應用于以下幾個方面:(1)通過對國防系統基礎性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的支持,造就一批在重大科技與工程技術領域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前沿的核心科技自主創新人才;(2)支持一批國防科技重點學科建設,形成相對穩定的自主創新人才培育基地,并逐步構建和完善國防科技自主創新人才終身教育體系;(3)通過對優秀人才#65380;特別是海外歸國人才的資金支持,制定特殊政策,保障其合法權益,提高其工作#65380;生活待遇,吸引他們在國防系統開創事業,自主創新,形成不同領域的高級專家群體;(4)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支持軍工科研單位參與國際重大科技項目與工程,加強引進技術的消化與吸收,提高自主創新的起點[3]#65377;
設立國防專業獎學金,扭轉報考軍工特殊專業優秀生源少的不利局面,吸引和鼓勵品學兼優的學子積極報考國防專業,學成為國防服務,為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人才建設不斷凝聚和蓄積后備力量#65377;
制定軍工人才特殊津貼政策#65377;在以國家為投資主體的軍品及國防戰略高技術#65380;產品科研生產領域,要按市場價值規律,建立和實施對國防科技工業各類人才的國家補償制度,研究將人才特殊津貼作為國防科技工業特殊人才的長期激勵政策,形成長效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自主創新熱情#65377;
3.推進自主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的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65377;重點抓好人才隊伍建設中的“整體規劃,合理使用,科學考評,有效激勵,適時培訓”五個環節,對于急需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其引進可不受單位編制#65380;戶口和工資級別的限制#65377;
改革人才選拔制度#65377;按照公開#65380;平等#65380;競爭#65380;擇優的原則選拔任用人才#65377;在人才選拔任用過程中,堅持市場配置#65380;組織選拔和依法管理相結合#65377;
改革分配制度,完善獎勵制度#65377;以充分體現人才資源價值為出發點,健全保障制度,對自主創新人才實行分層分類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場化收入分配機制,堅持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65380;短期激勵與中長期激勵相結合#65380;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原則,推進分配方式向多元化轉變#65377;
建設富有激勵作用的人才評價機制,建立一套體現自主創新人才特點的#65380;多元化的高層次人才評價指標體系,改革不利于自主創新人才發展的評價制度和做法,建立健全貢獻和成果回報機制#65377;
建立有效的人才引進與交流機制#65377;通過公開招聘#65380;成果轉化引才#65380;建立協作關系引才#65380;成立博士后流動站引才等多種形式,選拔引進優秀自主創新人才#65377;
4.建立國防科技自主創新人才安全保障制度
從保障國防科技工業創新人才合法權益,充分發揮創新人才的聰明才智,規范創新人才流動程序等方面,對涉及國家武器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創新人才加以法律保護和制約,通過法律法規對自主創新人才進行引導和規范#65377;建立掌握核心技術秘密的自主創新人才不能隨意脫離國防科技工業系統,以防止人才流失,確保國防軍工的安全[4]#65377;
5.建立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人才政策研究體系
建立自主創新人才政策研究體系,為自主創新人才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撐,積極組織和開展國防科技工業創新人才工作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的研究討論,進行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人才安全預警機制研究,提升創新人才管理手段,改變創新人才管理靜態#65380;死板#65380;簡單#65380;僵化的管理模式,實現人才管理的人性化#65380;動態化#65380;科學化#65380;信息化[5]#65377;通過創新人才問題研究,為制定相應的自主創新人才政策提供科學依據,避免政策制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65377;
參考文獻:
[1] 張華祝.抓住機遇夯實基礎努力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J].國防科技工業,2004,(4):28-30.
[2] 王翠芳.提高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理念#65380;制度和人才分析[J].國防技術基礎,2006,(4):44-47.
[3] 梁清文.國防科技工業實施人才戰略之我見[J].中國軍轉民,2005,(7):15-16.
[4] 張國安.關注國防科技重要人才安全問題[J].中國人才,2005,(7):34-35.
[5] 張宏.軍隊吸引科技人才應處理好六個關系[J].人才開發,2003,(5):15-16.
Research on personnel training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Defence Science Technology Industry
XIA Zhi-yong,LIU Xi-song,JIANG Xi-lo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Qualified personnel is the fundament of Defence Science Technology Industry. Being confronted with rigorous challenge of world military change, only by building a troop of qualified personnel of modern knowledge and innovating capability, can we keep pace with military development of mechanization and information. First, analyses thoroughly the important status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Defence Science Technology Industry. Then, dissects the problems of current personnel training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Defence Science Technology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this,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Defence Science Technology Industry;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alented person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