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區域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而影響區域經濟發展有多種因素,如地理環境#65380;城市作用#65380;自然資源#65380;產業狀況等#65377;在產業狀況因素中,其中產業結構的變化在一定區域的經濟發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65377;通過對山東省在1994—2003年各個產業數據的整理分析和預測,對今后山東第一#65380;二#65380;三產業發展提出相應的合理建議,加強產業調整的力度,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更好的發展經濟提供有關政策意見#65377;
關鍵詞:產業結構;經濟計量模型;資源;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7)01-0123-03
一#65380;前言
正確認識和研究在一定地域空間范圍內的經濟發展變化規律#65380;作用和運行機制,深刻理解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和資源的有效性#65380;可用性,將有利于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65377;區域產業結構是否優化會對一個區域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的有效配置起至關重要的作用#65377;隨著時間的推移,針對山東省產業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產業結構問題在整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65377;本文通過對近十年來山東省產業政策進行調整的一系列分析,建立山東省國內生產總值和三次產業總產值的計量經濟模型,試從定量角度來討論產業結構經濟增長的影響,并結合山東的具體產業情況進行實證分析#65377;
二#65380;建立相關的產業計量模型
公式(1)不僅反映了第一#65380;二#65380;三產業增長對經濟增長所作的貢獻,而且反映了第一#65380;二#65380;三產業總產值的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所做的貢獻,所以,稱公式(1)為產業結構模型#65377;令N表示年份序號,總產出及第一#65380;二#65380;三產業與F之間的關系為:
lnX=b+a1F+a2F2 (2)
運用公式(2)就可以預測未來數年的山東省國內總產值和第一#65380;二#65380;三產業產出值#65377;所以,稱公式(2)為產出的預測模型#65377;
三#65380;山東省1994—2003年的產業結構及經濟趨勢的實證分析和預測
利用計算機EVIEW統計軟件采用非線性回歸方法,此模型使用時間序列數據,數據來源于《山東省統計年鑒》(1994—2003),得到經濟計量的模型如下:
(一)產業結構模型
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進行估計得到:
在置信度為95%下,T檢驗值依次為23.22281#65380;18.47072#65380;48.94187#65380;22.32738,全部通過檢驗,回歸關系明顯#65377;F0.01(3,6)=4.76,而此模型中F檢驗值為160659.3合格#65377;可見,該方程具有相當好的統計性質,擬合優度高#65377;由此,可以得到以下主要回歸方程:
模型兩邊取對數形式的公式為:
LNX=0.931165+0.173639LNX1+0.549699LNX2+0.285749LNX3
R2=0.999988
A-R2=0.999981
這樣,可以求出產業結構模型為:
X=2.53746X10.173639X20.5496990.549699X30.385749 (3)
(二)總產出的預測模型
在置信區間為80%下,T檢驗和F檢驗都通過#65377;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可以得到:
LNX=8.188638+0.15548F-0.003753F2
(三)第一產業的預測模型(方法同上)
LNX1=6.63883+0.1293F-0.006869F2
R2=0.861477
A-R2=0.821899
(四)第二產業的預測模型
LNX2=7.48496+0.135592F-0.001102F2
R2=0.981129A-R2=0.975737
(五)第三產業的預測模型
LNX3=6.961761+0.207233F-0.007076F2
R2=0.986649 A-R2=0.982835
通過公式(3),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各個產業對山東省經濟發展的影響和所起到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65377;第一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為0.173639;第二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為0.549699;第三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為0.285749#65377;不同的貢獻率說明了各個產業對該區域經濟發展所起作用的大小#65377;同時也可以從中看出:山東省近年來經濟一直持續高速發展,從一個角度看是各個產業在絕對數量上都呈現穩定持續的增長;另一個角度來看是產業結構的平均每年的貢獻率為2.53746,說明產業結構的變化在經濟的發展中也起到舉足輕重的影響#65377;從以上三個行業的貢獻率大小知道,第二行業的貢獻率突出,在山東省產業經濟發展中占有主導作用和地位#65377;盡管第三產業總體上呈逐年遞增的趨勢,但是速度上卻相對緩慢#65377;值得注意的是,在表2中,預測到山東省第一產業的總產值卻呈遞減的趨勢,雖然這種情況在以后實際經濟發展過程中不一定會出現,但模型預測到遞減的這種趨勢一定要引起相關產業政策部門的注意#65377;所以,加強對山東省產業結構合理化的調整就成為我們當前越來越關心的問題#65377;
四#65380;針對計量模型中出現的相關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產業結構合理化主要是指產業與產業之間協調能力的加強和關聯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動態的過程#65377;其中,關鍵要解決的問題是三次產業以及各產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發展的協調問題和產業結構效應如何發揮的問題#65377;而山東省是一個經濟強省,針對出現的產業結構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此來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就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65377;
山東省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大省,處理好基礎產業與主導產業之間的關系,迅速增加支柱產業的投資是當前山東省要密切關注的問題#65377;提高產業發展質量,提升產業結構層次,意味著必須以盡可能低的資源消耗#65380;盡可能少的環境影響來達到提高人們福利水平的目的#65377;與此相對應的措施主要有:
1.關鍵要做好農業產業調整工作,加強對農業的投資力度#65377;“九五”期間民間資產投資651.82億元,是國有第一產業投資的4倍多,為種植結構的優化#65380;種植效益的改善#65380;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起到了開路引航的作用#65377;
(1)在農業市場上存在一個比較明顯的現象就是信息不對稱,市場的需求就有廣泛性#65380;多樣性和可變性,對市場需求的預測難度就比較大,這就需要發揮政府主體的作用,給農民提供更為有效和全面的市場信息,給農民生產帶來具有指導性的信息#65377;這樣,能充分發揮各個地區農業的比較優勢,突出產品的優勢特征,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帶動整個產業更高效益的可持續發展,形成規模經營,使優勢產業更加突出,從而產生示范效應,帶動當地其他產業的發展#65377;
(2)把握農業所特有的弱質性產業特征,生產周期長,受自然氣候的影響比較嚴重,基于這些特質的思考,需要我們在進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時,注意調整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和節奏,采取適合農業發展的一系列措施,循序漸進的發展,找準一個切入點將農業科技化和產業化發展有機的結合起來,加強農業的產前#65380;產中和產后服務,實現農業的產業結構優化#65377;
(3)發展第一產業關鍵還是要優化其自身的內部結構#65377;大力發展優質品種,優化農產品的品質結構,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供求結構#65377;在主要的糧食作物穩定發展的同時,也要兼顧到其他一些優良作物的發展#65377;促進農牧結合,農牧互促,良性循環;利用山東省廣闊的海域,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根據林業自身的特點,加強林業發展,扭轉林業產值下滑的趨勢#65377;
2.第二產業的發展在山東省具有明顯的產業優勢,仔細觀察其產業內部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資金分散,項目小型化#65377;從經濟學角度看,就會造成規模不經濟的現象出現;重工業和輕工業的比例不太協調,產業結構相似系數很高,存在嚴重的低水平重復建設;裝備制造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技術改造進展趨勢也較為緩慢,沒有形成特色產業;傳統工業有待改造和升級#65377;要本著“改造一批,壯大一批,培植一批,淘汰一批”的工業結構調整思路,緩解基礎工業的“瓶頸”制約,下大力氣發展山東省的第二產業,不僅考慮到工業部門經濟效益,又要考慮整個社會經濟效益#65377;科學合理地優化山東省工業產業結構,促進其工業結構升級,不斷提高山東省工業的整體水平#65377;
3.要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是促進產業結構逐步向高級化發展的重要步驟#65377;在以上建立的模型中,我們能夠明顯地感覺到第三產業在整個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做的貢獻率僅為0.285749#65377;提高第三產業的貢獻率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所以,要加強對第三產業的投資力度,使該產業的投資超過第一和第二產業的投資總和#65377;第三產業投資結構調整以城市化為目標,圍繞新興第三產業,加大服務業的投資比重#65377;第三產業的高低是評判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經濟結構高低程度的重要依據#65377;山東省以后的發展就要堅持這個方向來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以此來促進產業結構發展的合理化#65377;
4.注意產業與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還要堅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65377;注重產業發展與人口#65380;資源#65380;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65377;一方面,人口#65380;資源和生態環境是產業發展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產業發展對人口#65380;資源和生態環境也有重要的影響#65377;所以,山東省要積極培育#65380;扶持和推進生物技術#65380;環保以及知識產業的發展#65377;第一,產業結構的調整應該既有利于經濟快速發展,又有利于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65377;第二,產業結構的調整應該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有利于保護環境和維護生態的平衡#65377;山東的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非常有限,人均擁有資源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合理利用資源和環境已經刻不容緩#65377;山東省要加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協調該區域產業發展與人口#65380;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關系,建立和諧的發展關系,以有利于長久的產業經濟發展#65377;
參考文獻:
[1] 蘇東水.產業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李子奈.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王向陽.山東產業結構調整及其可持續發展[J].山東社會科學,2005(4).
[4] 王曉君.加快投資結構調整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J].經濟師,2002(8).
[5] 葛虹,馮毅.黑龍江產業結構的量化分析[J].商業研究,2002(5).
[6] 王俊鵬,陳玉和,黃茂生.區域產業結構優化評價方法[J].市場論壇,2006(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