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嚴格責任論:以英美刑法為中心

2007-01-01 00:00:00王永杰
現代法學 2007年1期

摘 要:刑法學界有觀點認為,嚴格責任是結果責任、客觀歸罪的典型,應予徹底否定。刑事嚴格責任起源于英美法國家,我國《刑法》中并無這一概念。要對刑事嚴格責任進行評判,應當充分了解其存在的背景、內涵及其價值基礎,否則,作出的結論往往是不盡妥當的。英美刑法中,嚴格責任的適用受到了種種條件的限制,不同于絕對責任,更非結果責任或者客觀歸罪,有其存在的價值基礎。

關鍵詞:嚴格責任; 犯罪心態; 絕對責任; 價值基礎

中圖分類號:DF611

文獻標識碼:A

在民事法律中,嚴格責任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概念[1],但在我國刑事法領域中,則無嚴格責任的相關法律規定,相關理論探討也很鮮見。事實上,刑事嚴格責任是“舶來品”,來源于英美刑法。在我國對嚴格責任的相關理論探討中,有觀點認為,嚴格責任是結果責任、客觀歸罪,它違反了主客觀相一致這一定罪原則,應當拋棄。眾所周知,刑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其適用具有最后手段性,即對于某種危害行為,只有當采用民事、行政等其他法律方式調整仍無效的情況下,才能動用刑罰手段予以打擊。刑法的最后手段性特點,決定了結果責任在現代法治國家沒有存在的余地。那么,嚴格責任究竟是否是結果責任和客觀歸罪?如果是結果責任和客觀歸罪,何以在英美法國家刑法中大量存在?筆者如下將結合英美刑法的相關規定以及英美學者對這一問題的探討,詳細分析刑事嚴格責任這一問題。

一、英美刑法對犯罪主觀方面的規定

無論在我國或英美國家,犯罪主觀方面(注:英美法稱mens rea或guilty mind,譯成中文為犯罪心態、犯罪意圖或犯意,本文提到的犯罪心態、犯罪意圖、犯意含義相同,均指犯罪主觀方面。)都是構成犯罪所必須的要件。在英美刑法中,犯罪心態對應于犯罪行為,是非常關鍵的定罪要件,也是構成刑事責任的基礎,任何立法或者理論研究都離不開對犯罪心態的界定。在美國刑法中,犯罪心態有四種形式:故意、明知、輕率和過失。英國刑法中,犯罪心態一般包括三種形式:故意、輕率和過失,也有英國刑法學著作將明知單列為一類[2]

美國為聯邦制國家,聯邦和各州均有自己的《刑法典》,但四種犯罪形態的內涵基本相同。以《德克薩斯州刑法典》第6條的規定為例,故意、明知、輕率及過失這四種犯罪心態的具體含義為:

(一)故意——行為人行動時自覺的目的或愿望是實施某行為或者引起某結果,行為人對其行為的性質或行為的結果就是故意的。

(二)明知——行為人明知行為的性質或存在行為的伴隨情節而實施某行為,他對其行為的性質或行為的伴隨情節就是明知的。當行為人知道其行為的合理結果將導致某結果的發生,則行為人對其行為的結果是明知的。

(三)輕率——行為人行動時認識到并有意漠視伴隨情節具有實質的、不可辯解的危險,或者將導致某結果,則行為人對行為的伴隨情節或行為的結果是輕率的。對該危險的漠視,在性質和程度上,明顯地偏離了正常人在這種情況下所應有的謹慎標準。

(四)過失——行為人行動時應當認識到伴隨情節具有實質的無可辯解的危險,或者將導致某結果,則行為人對行為的伴隨情節或行為的結果有犯罪性的過失。沒有察覺到該危險,在性質和程度上,明顯地偏離了正常人在這種情形下所應有的謹慎標準。

從以上《德克薩斯州刑法》對犯罪心態四種狀態的描述,可以看出,犯罪心態是指行為人對犯罪行為、行為的結果及行為的伴隨情節的心理狀態。根據美國學者對故意犯罪的責任構成要件所設的公式,我們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主觀要件所對應的客觀內容:

【 (行為 + 心理狀態)因果關系 → (結果 + 心理狀態) 】+ (伴隨情節 + 心理狀態)+ 特定意圖(注:specific intent,根據該學者解釋,特定意圖指構成犯罪所要證明的額外的心理狀態,如夜盜罪中必須有犯重罪的意圖,而這一重罪意圖就是特定意圖。)= 責任[3]

公式中的心理狀態即犯罪心態。可見,主觀要件所對應的客觀內容包括行為、結果、伴隨情節(包括行為對象、犯罪的時空條件等)和特定意圖[3]281;因此,故意犯罪中的罪過要件的內容,主要包括行為、結果、伴隨情節和某些特定犯罪所要求的特定的要素(特定意圖)。

英美國家刑法對犯罪心態作了詳細、具體的規定,同時其成文法規定及相關判例亦對嚴格責任作了規定。根據筆者收集的資料顯示,英美國家刑法理論界對嚴格責任的探討相當深入,幾乎每本刑法教科書都毫無例外地對嚴格責任進行專門論述,有的將嚴格責任和代理責任歸為一章[4],有的將其與錯誤列為一章[5],有的則在“積極過錯要件” 這一章對其進行探討[2]160。在牛津大學艾肖華斯教授所著的《英國刑法原理》一書中,甚至將嚴格責任放在故意、輕率、明知和過失這幾個主觀要件之前用很大的篇幅專門論述,足以顯示其對嚴格責任這一問題的重視。“在英國刑法的有關論述中,常常把探討的重點放在故意和輕率這些主觀要件上,以致于掩蓋了嚴格責任的重要性。而本書將首先考察嚴格責任,原因在于嚴格責任犯罪是大量存在的。” [2]166艾肖華斯教授進一步指出:“在英國,8 000個犯罪中超過一半為嚴格責任犯罪,而且由巡回刑事法院受理的案件中,半數都有嚴格責任的因素。”這在我們看來是多么的不可思議!如果嚴格責任是結果責任或客觀歸罪,何以能在法律體系相當完備、法治程度相當高的英國如此廣泛地存在?

二、對英美刑法中嚴格責任概念的分析

(一)美國《模范刑法典》對嚴格責任的規定

《模范刑法典》(注:《模范刑法典》由美國法學會于1962年制定,美國法學會是一個私立的、自愿性的組織,由杰出的法官、律師和法學教師組成。該法典并非正式立法,是非有效的法源,但《模范刑法典》對美國各州的刑法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大部分州都根據《模范刑法典》制定或修改了刑法典。)有關嚴格責任的規定如下:

S.1.04條:(1) 本法典或者美國其他法令所規定的行為,如可以判處死刑或處以監禁即為犯罪。犯罪分為重罪、輕罪與微罪。

(5)如果本法典或者其他法令明確將某行為規定為違警罪;或者對該行為除了處以罰金,或罰金與沒收財產,或其他民事制裁之外無其他懲罰措施;或者其他法律規定該行為非犯罪,則該行為構成違警罪。違警罪非真正犯罪,并且構成違警罪不引起任何由于刑事定罪所導致的能力喪失或者法律上的不利。

S.2.05條(1) 第2.01條和2.02條規定的罪責要件(控方必須證明行為人至少具有過失的犯罪心態)不適用于:

(1)違警罪 除非該罪的定義中包含了罪責要件,或者法庭認為包含罪責要件能夠有效的執行法律;

(2)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所界定的嚴格責任犯罪,只要立法目的規定,或者明顯地表明對這些犯罪實行嚴格責任。

根據《模范刑法典》的以上規定,成立違警罪一般只處以罰金或沒收某項財產,并不會監禁行為人,也無其他刑事犯罪的不利后果,因而“并非真正犯罪”。除立法明確規定的嚴格責任犯罪之外,對違警罪亦可以不必證明行為人的犯罪心態,也即實行嚴格責任。

(二)學理上對嚴格責任的界定

按照《布萊克法律詞典》的解釋,嚴格責任犯罪是不要求犯意要件的犯罪,如超速駕駛或企圖攜帶武器登機。刑法學界對嚴格責任的界定主要有如下幾種:

1嚴格責任是指只要證據證明被告人實施了法律所明文禁止的行為就可以定罪,被告人舉證證明其已盡到最大程度的謹慎義務以防止行為的發生不成立免責理由[6]

2“嚴格責任”這一詞語是用來指對于犯罪事實的一個或更多的要件不要求犯罪心態的刑事犯罪[4]104

3嚴格責任這一主題一直伴隨著犯罪心態的發展,責任之所以是“嚴格的”,是因為控訴方可以不必證明犯罪事實的一個或者多個要素[7]

4某些對于特定行為的一個或多個行動要件不要求故意、輕率甚至疏忽的犯罪被稱為嚴格責任犯罪,或者有時被稱為“絕對禁止之罪”[8]

5我們在這里使用這個術語指的是那些沒有相關的故意、輕率、明知或疏忽的證據卻可認定某個人有罪的犯罪[2]167

(三)嚴格責任與絕對責任的關系

有論者認為,嚴格責任即為絕對責任。事實上,不同國家對二者的規定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在美國,大多數州的《刑法》,以及理論界都沒有區分嚴格責任與絕對責任,認為嚴格責任即為絕對責任,這兩個概念通常是通用的,二者都是用來指“沒有犯意要求的犯罪”。美國刑法一般未對嚴格責任與絕對責任進行區分,并且對于嚴格責任犯罪一般不允許辯護理由,與美國刑法界認為嚴格責任犯罪通常比較輕微,并不會給行為人帶來道德上的恥辱,并且主要是處以罰金刑是分不開的[6]120

在英國,嚴格責任出現初期與絕對責任并無區別,但隨著社會發展,該二者的內涵發生了變化。根據英國學者介紹,“‘絕對責任’一詞有時也使用,但這是有誤導的,因為這意味著嚴格責任犯罪不需要任何過錯要件,并且這些嚴格責任犯罪不允許提出辯護理由,但這兩點都是不正確的”[4]104。針對嚴格責任犯罪為“絕對禁止之罪”這一觀點,有學者則指出,“絕對禁止”一詞多少有些讓人誤解,因為它意味著只要被告人實施了特定行為,無論如何他都要對該行為承擔責任,但實際上這只見于比較極端的例子。事實上,如果對于特定行為的某個事實要件不要求犯意,就可以將該罪視作嚴格責任犯罪,但這絕不意味著對構成該罪的其他事實要件也不要求犯意。在解釋《香港建筑法令》時,斯卡門勛爵說:“每個條款都要求某種程度的犯意,但對所有條款來說都不清楚的是,是否對構成該法創制之罪的所有事實都要求犯意。”樞密院認為,被告人對實際偏離認可的設計的行為應負責任,盡管沒有證據表明他知道其行為已構成對設計的實在偏離——因為有關這一要件的責任是嚴格的;因此,此種責任并不是“絕對的”[8]115。可見,在英國,嚴格責任犯罪并不“絕對”。

在加拿大,嚴格責任與絕對責任一直是區分開來的。對于嚴格責任犯罪,被告人如能舉證證明其沒有過失則可以免責,但對于絕對責任,只允許提出一般的辯護理由,如精神病、無意識行為或緊急避險[2]169,二者的區別在于允許辯護理由的范圍不同。

概而言之,嚴格責任和絕對責任的不同之處主要在于:嚴格責任允許被告人提出辯護理由而免責,而絕對責任的免責事由范圍則相對要小。確切地說,絕對責任犯罪不允許除未達法定年齡、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一般的辯護理由之外的任何其他辯護理由,而嚴格責任的免責事由則更寬泛。

筆者認為,絕對責任過于“嚴厲”,因而不足取。嚴格責任犯罪存在的重要原因是為了防衛社會,通過犧牲極少數人的利益而為全社會謀福利,但不能為了防衛社會而將嚴格責任擴展到極致,完全忽視被告人方的權益。功利主義的鼻祖邊沁指出,“刑事懲罰是一種惡,只應對那些最嚴重的案件適用刑事處罰,在運用刑事懲罰之前,立法者首先應當將教育、管理和民事責任作為預防犯罪的手段。”[2]170筆者認為,區分嚴格責任與絕對責任犯罪,在嚴格責任犯罪中雖然免除控方對犯意的證明責任,但允許被告人提出辯護理由來免責,這一折衷的做法既能有效地實現防衛社會的目的,又可以合理地保障被告人方的權益,使刑法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這兩個目的達到合理的平衡。

(四)對嚴格責任概念的分析

綜合英美國家刑法規定與學者對嚴格責任的探討,筆者認為,所謂嚴格責任犯罪實質上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為真正意義上的嚴格責任犯罪,即絕對嚴格責任,僅僅適用于違警罪等輕微的犯罪。對于這些犯罪,只要證明行為人實施了法律所規定的行為或者導致了法律所規定的結果,而不必證明其主觀上是否有過錯就可予以懲罰。事實上,在現代英美法國家,絕對嚴格責任一般只適用于法律明確否定犯罪心態的少數犯罪,而對于那些法律未明確規定主觀要件的犯罪,應當推定要求證明行為人的犯罪心態[9]。第二類為非真正意義上的嚴格責任,即相對嚴格責任,指不必證明行為人對某一個或某幾個事實要件(行為、結果、伴隨情節等)存在主觀過錯就可定罪,但是,對于這些要件以外的其他要件,控訴方仍然必須證明行為人具有主觀罪過;并且,對于免除控方證明責任的那些要件,行為人可以提出“無過失”等理由進行抗辯。從這一意義上說,只是免除了控方的部分證明責任,不排除行為人實際上認識或預見到這些事實要件。這種意義上的嚴格責任并沒有脫離主觀責任的軌道,僅為證明責任的轉移而已,屬于過錯推定。從這一點來看,嚴格責任并不那么“嚴格”。

對于嚴格責任犯罪,英美國家有實體和程序的雙重約束,以避免發生結果責任和客觀歸罪的情況:實體上,嚴格責任只存在于那些法律明確規定為嚴格責任犯罪,或者判例確定無須證明犯罪心態的案件中;程序上,免除控方對犯罪某些事實要件的證明責任,但同時允許行為人提出法定的辯護理由而免責。

三、適用嚴格責任的限制條件

為避免陷入客觀歸罪和結果責任的泥潭,有必要對嚴格責任的適用進行限制。在實體和程序方面,嚴格責任在英美法國家的適用主要受到三方面的限制:首先,嚴格責任犯罪只適用于法律明文規定無須證明行為人罪過的特定犯罪,如果法律對某一犯罪并未規定罪過要件,司法機關一般應當推定要求控方證明行為人的罪過;第二,允許行為人提出抗辯理由而免責,除未達法定年齡、正當防衛、緊急避險這些一般抗辯理由外,還包括“第三方過錯”(注:act of third party.)、“無過失”、“謹慎義務”(注:due diligence.)等;第三,嚴格責任犯罪的處罰較輕,主要適用于較輕的管理性犯罪(法定犯罪),而這些犯罪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犯罪”。

(一)法律未明確規定犯罪過錯要件時,應當推定包含過錯要件

在我國香港地區和英國刑法中,嚴格責任的犯罪由立法創制,是法官解釋的結果。立法者應當明確規定每一犯罪所要求的犯意要件,但立法者往往只規定要懲罰某一行為,卻絲毫未提及犯意要件,在具體操作中法官不得不“解釋”這些條款,決定構成此罪是否要求犯意[2]174,此時,法官便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在運用這一自由裁量權時,法官必須分析每一項立法的目的,并且結合具體的案件情況,以確定是否可以將這些犯罪解釋為嚴格責任犯罪,一般情況下,即使法律未作規定,法官都應當推定要求有過錯要件。

在“(香港)加蒙有限公司訴香港律政司”一案中,英國上議院說明了如何確定成文法所規定的犯罪,是要求證明犯罪意圖還是屬于嚴格責任犯罪:1法律假定一個人被認定有罪前要求其有犯罪意圖。2該種犯罪是“真正的犯罪”時特別要求這一推定。3這一推定適用于成文法中的犯罪,只有明確規定或必要的暗指才可以不要這一推定。4不要這一推定的唯一場合,是成文法只關注社會關心的問題,如公共安全。5成文法即使關注這一問題,犯罪意圖的推定仍然存在,除非嚴格責任的創制有力地推進成文法的目標,即通過嚴厲的警告阻止實施被禁止的行為[10]。如上這幾條推理規則也說明,在一般情況下,即使法律未規定過錯要件,法官也應當推定犯意已暗含于法律之中。只有為了實現防衛社會目的,在少數情況下,法官根據立法目的,才可以對一些較輕的犯罪作出無須證明行為人過錯的解釋,從而產生嚴格責任犯罪的判例。實際上,因為法官所作的解釋并非完全一致,導致嚴格責任的適用具有回復性和混亂性。最典型的是“斯威特訴帕斯利(1970)”( Sweet v. Parsley)一案。該案中斯威特是一位教師,其將農舍出租給一些學生,這些學生在斯威特不知情的情況下,在該農舍里吸食大麻。斯威特因其管理名下的房屋被用于吸食大麻而被起訴[2]173。該案一直上訴到了英國上議院,爭論的焦點集中于是否應當證明行為人具有過錯。初審法院和上訴法院都認為該案適用嚴格責任,不必證明過錯要件,但上議院撤消了原審判決,改判斯威特無罪。上議院的法官們認為,該案處于要求證明過錯和適用嚴格責任之間,既然如此,從有利于被告人的角度出發,應當推定要求證明行為人具有過錯[2]174。對于他人在其所出租的房屋中吸食大麻的行為,斯威特并無過錯,因此,不應認定其構成犯罪。

概而言之,嚴格責任犯罪源于法律的明文規定。法律對于某一具體犯罪未規定罪過要件時,應當推定要求罪過要件,法官不能輕易地將其解釋為嚴格責任犯罪。

(二)允許提出辯護理由而免責

嚴格責任中允許被告人方提出辯護理由而免責。辯護理由主要包括無過失、第三方責任以及盡到了謹慎義務等。所謂“無過失”,指被告人方如果能證明自己沒有過失,則不負刑事責任;而“第三方責任”(第三方過錯),指被告人方如果能夠證明所指控的行為由第三人所實施,則不負刑事責任。這些辯護理由的證明責任在被告人方[11]。從免除控方對罪過要件的證明責任,允許被告人方提出辯護理由這一點來說,嚴格責任犯罪實質上是過錯推定,屬于舉證責任倒置。即立法者推定某一行為的實施或某一結果的出現,行為人對此是有罪過的,而這種推定可以反駁,也即免除公訴方對被告人的某些罪過要件的舉證責任,而將免責的舉證責任歸于被告方。

(三)處罰較輕

嚴格責任犯罪的刑罰相對較輕,一般以罰金刑或沒收某項財產為主。英國法院很多適用輕微刑罰的犯罪都被判決為無需證明過錯,主要是為了簡便訴訟,認為對于這些實施了輕微犯罪的行為人,無需檢察官和法院花大量時間證明其罪過。出于訴訟經濟的考慮,對于輕微犯罪可以把個人公正原則放在一邊,但對于嚴重犯罪就不能如此(能否適用監禁刑是區分犯罪嚴重或輕微的標準)[2]175。一般來說,可判處監禁刑的犯罪不能適用嚴格責任。(注:一個有說服力的例子是“加門(Gammon)訴香港總檢察長”(1985)一案,該案中,由于一幢建筑物倒塌,被告被指控實施了《違反建筑條例》的犯罪,要求對這些犯罪處以高額的罰金和最高為3年監禁的刑罰。)既然嚴格責任犯罪并不適用于重罪,而判處輕微的刑罰對于犯罪人來說,幾乎沒有任何道德上的恥辱,所以可以為了公眾利益而快速地處置這些犯罪人。

對嚴格責任犯罪是否可以處以監禁以上的刑罰?在英美法國家,贊成與反對的觀點均有。對于嚴格責任犯罪的處罰,有的學者認為“監禁是反對使用嚴格責任的重要理由”,即只要是處以監禁以上的刑罰,就不能適用嚴格責任。一般來說,對嚴格責任犯罪處以罰金或社區服務等處罰。“在其他情形相同的情況下,刑罰越重,就越表明有過錯要求;反之,刑罰越輕,就越表明立法者打算施加嚴格責任。”[12]筆者認為,即使出于維護公眾安全與公眾利益,也不能走得太遠,否則對被告人而言顯失公正;因此,對絕對嚴格責任犯罪不應處以監禁及以上的刑罰。

四、適用嚴格責任的理由及價值基礎

雖然有學者對嚴格責任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但在英美法國家,嚴格責任仍然廣泛存在。“香港刑法中的嚴格責任,在維護香港社會的良好秩序,保護公民的良好秩序,保護公民的良好形象,繼承發揚傳統的公序良俗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對于文明程度頗高的香港的現代化管理也有相當的促進,從嚴格責任所規定的罪行看,多與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公共利益有關,故而嚴格責任在香港社會穩健運行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證自明。”[13]

英美國家對某些犯罪實施刑事嚴格責任主要有如下原因:第一,預防侵犯公共福利犯罪行為的需要。近現代社會,工商業發達,經濟活動與公眾福利的關系日益密切,為保護公眾利益,就有必要嚴格經濟活動中的個人與企業的法律責任。對于其中某些侵害行為,如售酒給未成年人、出售腐敗變質有害健康的食品等,難以確定其主觀上的罪過,法律為了保護多數人的安全與福利,對這些特殊行為規定了嚴格刑事責任,促使行為人在此類活動中高度注意,使其采取適當的防范措施,避免此類行為的發生,從而起到對公眾健康、福利和安全的特別保護作用。第二,訴訟經濟方面的考慮。第三,嚴格責任并非“真正犯罪”。“嚴格責任是管理性犯罪(注:regulatory offences.),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犯罪,從這一點也可說明嚴格責任存在的理由。”[4]104英美國家的犯罪行為和違法行為都由刑法規制,沒有我國普遍適用的行政處罰措施,從英美刑法所規定的某些嚴格責任犯罪及其處罰來看,很多在我國只是行政違法行為,而非犯罪行為,因此,可以說,嚴格責任犯罪并非“真正犯罪”。如賣酒給未成年人、超速駕駛、出售有毒或危害健康的食品、捕撈禁捕的魚類或獵殺禁獵的動物、買賣贓物、持有違禁品這些嚴格責任犯罪[14],有的并不為我國法律所禁止,如售酒給未成年人的行為;有的是行政違法行為,如超速駕駛。這些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有限,并非“真正犯罪”,從而適用嚴格責任也是合理的。

嚴格責任犯罪之所以在英美國家存在并發展,與其側重功利與效率的價值目標是分不開的。公正和功利,是人類的社會活動一直追求的兩種價值,如何合理平衡這兩者的關系,是近現代刑法價值論的焦點。一種思路是,刑法結構的兩部分,即犯罪構成和刑罰制度各自本身都同時體現功利與公正,不偏不倚。這也許是最理想的格局,但是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另一種思路是,功利優先,兼顧公正。這是刑法的功利與公正相結合的可能實現的唯一最佳方案。在刑法領域,功利與公正不可能是各自獨立的伙伴關系,只能是以功利為基礎,同時功利受公正制約的矛盾關系。刑罰功利性是英美法立國哲學功利主義的突出反映。刑罰權是國家主權的一種基本象征,是體現國家意志的敏感因素,是和平時期國家的最高強制力量,這就決定了功利性是刑罰的首要本性[15]。嚴格責任犯罪的確立,是功利主義在刑法中的極致體現。效率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指在一個生產過程中,以最少的成本投入獲得最大的既定水平的產出,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是效率理念的兩個必要組成部分。在效率與公正之間,公正是第一位的。但遲來的正義非正義,公眾需要正義與效率同時降臨。追求效率與功利的立國哲學,決定了英美國家對嚴格責任的容忍,雖然其合理性不斷受到質疑,但是,嚴格責任犯罪的規定并未消失,反而一直存續并有不斷擴張之勢。

五、比較與反思

從以上分析可知,由于英美刑法與我國刑法在某些基本理論上的差異,直接導致了對嚴格責任的認同感與容忍度的不同。

第一,犯罪主觀要件的內容不同。依據我國《刑法》第14和第15條的規定,罪過僅僅是對結果的心態,只有“明知”會發生危害“結果”或“預見”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結果”的才構成犯罪。在某一具體犯罪中,故意與過失這兩種犯罪主觀方面只能排他地存在,而不可能并存。而在英美法中,罪過是對行為、結果及伴隨情節的心態,因此,在具體的犯罪中很可能出現這樣的情形:犯罪人對行為是一種心態,對結果是另一種心態,對行為的伴隨情節可能是另一種心態,這種復合罪過在英美刑法中普遍存在。犯罪行為本身很復雜,行為人進行犯罪活動時其心態也相當復雜,“復合罪過”能客觀地反映犯罪活動中行為人復雜的心理狀態。在每一起刑事案件中,行為人不可能對所有事實要件都是純之又純的故意或者過失,如果只強調對結果的心態,則可能導致忽略了對行為和其他重要的事實要件的心態;因此,相對于我國僅僅針對結果來判斷行為人的主觀心態而言,英美刑法中的“復合罪過”更全面、真實地反映了客觀事實,具有相當的合理性。(注:我國刑法僅僅將行為人對結果的心態作為判斷罪過的標準,在實踐中已經顯現出了一定的弊端,典型的如非法出租、出借槍支罪。對于配置槍支的人員和單位,非法出租、出借槍支,造成嚴重后果的,究竟為故意犯罪還是過失犯罪,理論界有很大的爭論。如果僅僅是對結果的心態,應為過失犯罪,但是將本罪解釋為過失犯罪未能反映除行為人故意出租、出借槍支這一重要的行為;因此,有學者提出“復合罪過”理論來解釋本罪。“復合罪過”雖然具有很大的合理性,但并無刑法依據,與《刑法》第14、15條的規定相違背。)

犯罪客觀要件的內容相當復雜和豐富,包括行為、行為所造成的危害結果以及行為的伴隨情狀等。在英美法國家,如果在某一具體犯罪中,控方無須證明行為人對某一個客觀要件的主觀心態,則將該犯罪視為嚴格責任犯罪,而實際上,控方對其他客觀要件仍需要證明行為人的主觀心態,所以,從整體上看,并非發生了法定的危害結果就處罰,這種相對意義上的嚴格責任并不那么“嚴格”。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免除控方對某些事實要件的證明責任,實質是過錯推定:英美國家采用的抗辯式訴訟程序,則可以確保被告方有機會提出抗辯理由從而免責;而對于其他事實要件所對應的主觀心態,控方仍然負有證明責任。可見,相對嚴格責任并不違背主客觀相一致原則。

第二,在我國,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完全不同,根據行為的危害后果的程度、情節是否嚴重或行為對象所涉數量多少來區分違法與犯罪行為,而英美并無行政違法與刑事犯罪之區分。我國的行政違法行為相當于英美國家的違警罪,在英美國家中受刑法調整。以超速駕駛為例,如果行為人并未造成嚴重的交通事故,在我國僅僅是行政違法行為,受行政處罰;而在英美國家則是犯罪行為,受刑事處罰。(注:事實上,英美國家的違警罪和我國治安處罰之間有著微妙的關系。相同之處在于二者都是針對輕微危害社會行為的一種制裁措施,不同之處在于:違警罪的處罰是作為犯罪行為而進行的一種刑罰,治安處罰則是針對違法行為而實施的行政措施;二者在程序上也有重大區別,違警罪的處罰須由法官裁決,是國家的司法活動,而治安處罰由行政機構作出,為行政行為。)美國的刑罰方式主要有罰金、賠償、社區勞動、對受害人的賠償、監禁刑、間歇監禁刑以及死刑[15]315。社區勞動或社區服務在我國既非刑罰方式,也非行政處罰措施。可以看出,與我國相比較,英美國家的刑罰種類非常多樣化,對輕微犯罪行為的處罰也相當輕,這與英美國家實施一元的犯罪體系、不區分行政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是分不開的。從這一角度考慮,英美國家對某些輕微的違法行為實施嚴格責任,甚至絕對責任,即只要證明行為人實施了某種行為或發生了某種危害后果就處以刑罰,而不考慮行為人是否具有過錯,并不會導致多大的不公正,因為這些嚴格責任犯罪并非“真正犯罪”,在我國根本不受刑法調整,僅僅為行政違法。如超速駕駛;或者甚至連行政違法都不構成,如向未成年人售酒的行為。

在相對嚴格責任犯罪中,對于那些無須證明過錯的犯罪事實要件而言,屬于過錯推定,不代表行為人事實上沒有過錯,因此并非結果責任;絕對嚴格責任主要適用于違警罪,而這些行為在我國只是行政違法行為。與此同時,認定這些嚴格責任犯罪一般都允許被告人提出辯護理由而免責。由此,我們便可以理解嚴格責任犯罪何以在英美國家長期存在。在運用英美刑法中的嚴格責任對我國的刑法規定進行判斷時,如不考慮如上兩點重大差異,機械地套用嚴格責任的某些規則來解釋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必然會得出不合理,甚至荒謬的結論。

參考文獻:[1]梁慧星從過錯責任到嚴格責任[C]//王利明.民商法論叢:第8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98.

[2]Andrew Ashworth, Principles of Crimi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p.159

[3]George E Dix, M Michael Sharlot, Criminal Law cases and materials, West Group, 1996: p.281.

[4] Jonathan Herring , Criminal Law,法律出版社, 2004:104.

[5] Baker, Benson, Force and George, Hall's Criminal Law: Cases and Materials, The Michie Company, 1993:p.98.

[6]Armold H. Loewy, Criminal Law, West Publishing co., 1990: p.120.

[7] M.V. Clarkson and H.M.Keating, Criminal Law Text and Materials, Sweet Maxwell, 1998:p.173.

[8]J·C·史密斯 B·霍根. 英國刑法[M]. 李貴連,等,譯.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0:115.

[9] Cliff Roberson, Texas Criminal law, Sage Publications, 1995:p.10.

[10] 趙秉志. 香港刑法[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20.

[11] 馬登民,鄔明安. 試論刑法中的嚴格責任[J]. 刑法問題與爭鳴,2001(4):10.

[12] Wayne R. Lafave, Austin W. Scott, Jr., Criminal Law,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986:p。244.

[13] 成麗薇,唐穎. 香港刑法中的嚴格責任[J]法律適用,1998(7):44.

[14]劉生榮. 論刑法中的嚴格責任[J].刑法問題與爭鳴,2001(4):2.

[15]儲槐植.美國刑法[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7-10.

Strict Liability: Focus on Anglo-American Criminal LawWANG Yong-jie

 (College of Law,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 Shanghai 200042, China)

Abstract:

In criminal law society the view was held that strict liability is typical of result liability and objective incrimination, and hence should be eradicated. The concept of strict liability originated from Anglo-American criminal law and has not been introduced into Chinese criminal law. To assess criminal strict liability and draw a right conclusion on it, one should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its background, connotation and basic values. In Anglo-American criminal law, the application of strict liability is limited by many requirements. Different from absolute liability, result liability or objective incrimination, strict liability is worth surviving.

Key Words:strict liability; mens rea; absolute liability; value basis

本文責任編輯:梅傳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 国产精品美乳| 2021国产精品自拍| 欧美黄色a|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毛片免费网址|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色婷婷在线影院| 69av在线| 2022国产无码在线| 永久毛片在线播| 午夜国产小视频|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欧美激情成人网| 亚洲国产清纯| 91色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看国产精品|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精品三级在线| 一级爆乳无码av|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国产色网站|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99热在线只有精品|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国产第一页亚洲|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一级福利视频| 国产欧美自拍视频|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亚洲人妖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国产亚洲精|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va|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成人在线亚洲|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天天综合网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98超碰在线观看| 91色老久久精品偷偷蜜臀| 国产丝袜第一页| 日本免费a视频|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大香伊人久久|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青草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 亚洲人人视频| 免费午夜无码18禁无码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