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張潔女性文學(xué)痛苦理想樂章
摘 要:作為新時期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作家之一,張潔對女性文學(xué)的貢獻在于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以女性問題為主題的小說,她以對女性愛情與婚姻#65380;事業(yè)與尊嚴的執(zhí)著關(guān)注,奏響了關(guān)于女性解放痛苦理想的絢麗而悲壯的樂章。
張潔以對社會生活的廣泛關(guān)注,成為新時期文學(xué)發(fā)展進程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作為女性的張潔,對女性文學(xué)的貢獻在于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以女性問題為主題的小說,在這些作品中“既有對今日女性愛情觀的表述,又有對未來婚姻的暢想,既有對至今仍阻礙婦女解放的社會因素的犀利批判,又有對婦女本身品格氣質(zhì)的厚望,……可以被看作新時期婦女解放的宣言書與沉思錄”。張潔正是以對女性愛情與婚姻#65380;事業(yè)與尊嚴的執(zhí)著關(guān)注,奏響了關(guān)于女性解放痛苦理想的絢麗而悲壯的樂章。
第一樂章:文化的囚徒
《愛,是不能忘記的》作為張潔女性文學(xué)的首篇代表作,產(chǎn)生于整個中華民族反思歷史的大背景下,“當整個民族處于一個撥亂反正的特定歷史時期,女性文學(xué)對女性自身弱點的反省,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女性文學(xué)所表現(xiàn)的歷史郁積的情感和思考的一個分支"。作品第一次從女性的角度,進入了社會倫理觀念與民族傳統(tǒng)文化弊端的深層思考,它在文壇上之所以產(chǎn)生轟動性影響,最重要的原因是觸及了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核——婚姻的倫理道德原則,忠于愛情還是忠于婚姻的兩難選擇,被從人們忽略的潛意識層面揭示了出來,“這使她作品中的自我與社會的對立表現(xiàn)為一種情緒型,一種感情的不安和痛苦"。作品不僅反映了女主人公鐘雨愛情與婚姻的矛盾,更表現(xiàn)出張潔對愛情與婚姻問題具有超前性與預(yù)見性的思考。所以,“《愛,是不能忘記的》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女性文學(xué)命題潮頭的現(xiàn)代性演進中,具有開拓性的意義,可以被認為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實質(zhì)意義上女性文學(xué)的開端"。
在《愛,是不能忘記的》中,女主人公鐘雨的操守與克制體現(xiàn)了對現(xiàn)有文化約定性的尊重,但沉重的代價是現(xiàn)實愛情追求的不可逾越性,而這也是張潔創(chuàng)作心理的反應(yīng),“這種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正是一種自我與社會的矛盾。這種矛盾的必然性使這位傾向于理想的作家永遠處在一種痛苦中”。對此,張潔有著清醒的歷史意識,她說:“我們始終不懈地在同封建意識作斗爭,但在時間上我們處于劣勢。我們只斗了一代人的時間,而封建意識的同志卻持續(xù)了六七十代之久。”的確,面對幾千年形成的封建意識和文化觀念倫理道德的制約性力量,渴望愛情和精神解放的女性難道不正是文化的囚徒?知識女性的勇敢挑戰(zhàn),只是拉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征戰(zhàn)的序幕。
第二樂章:圍困與解放
在《方舟》的寫作中,張潔已從痛苦浪漫的理想愛情,走入了女性嚴峻的生存現(xiàn)實。對“方舟”的解釋出自《后漢書#8226;班固傳》中“方舟并騖,俯仰極樂”,再與《圣經(jīng)》中的諾亞方舟相聯(lián)系,“方舟”就具有了雙重象征意義。一方面,作品展示了三位知識女性在工作#65380;事業(yè)上的相互幫扶與不懈的奮斗;另一方面,在男權(quán)社會的價值評判標準與性別歧視的環(huán)境圍困之中,三位女性之間患難與共的姐妹情誼,才是她們精神的避難所與喘息地。小說中的三位女性的婚姻是不幸的,但使她們“格外不幸”的,卻因為她們是女人。荊華#65380;梁倩和柳泉遇到的種種艱難與挫折的原因,不是由于她們的能力低下或不合時宜,而僅僅由于她們是獨身女人,并且是擁有獨立的人格與尊嚴的女人。在作者的筆下,《方舟》中的男性展現(xiàn)出群體性的卑俗與拙劣,因他們所帶來的工作上的阻礙#65380;事業(yè)上的打擊#65380;精神上的圍困,使三位獨身女性必須面對難以擺脫#65380;難以逃避的環(huán)境,而《方舟》所要展示的正是知識女性生存境遇的困頓。
在作品中,張潔借女導(dǎo)演梁倩之口第一次談到了婦女解放對于中國知識女性的特殊意義:“婦女的解放不僅意味著經(jīng)濟上和政治上的解放,還應(yīng)該包括婦女本人以及社會對她們存在意義及價值的認識,婦女并不是性而是人。”女性的解放涉及到女性的自我定位和男性社會文化系統(tǒng)對女性的身份定位,兩種定位的錯位是導(dǎo)致女性艱難坎坷的生活困境和社會價值難以實現(xiàn)的主要原因,這種錯位既是男性社會對女性精神圍困的文化慣性,也是當代意義上的婦女解放的焦點之所在。正如馬克思所說:“每個了解一點歷史的人也都知道,沒有婦女的醒來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的進步可以用女性的社會地位來精確地衡量。”從這個意義上說,《方舟》是一篇真正具有中國特色女性意識的作品。
作者在作品中深情地感嘆道:“女人#65380;女人,這依舊懦弱的姐妹,要爭得婦女的解放,絕不僅僅是政治地位和經(jīng)濟地位的平等,它要靠婦女自強不息,靠對自身存在價值的認識和實現(xiàn)。”《方舟》正是通過三位獨身女性生存困境的抒寫,傳達出更深層的意蘊:女性實現(xiàn)自身社會價值和存在意義的未來路程的漫長與艱辛。
第三樂章:完美與局限
如果說在《愛,是不能忘記的》中,鐘雨以對愛的憧憬與行為的克制,實現(xiàn)了情感的凈化與升華,那么在《祖母綠》中曾令兒則以愛與行動,實現(xiàn)了女性完美的人格塑造和靈魂的升華。“創(chuàng)作是追求,不僅是事業(yè)上的追求,而且是作家在生活中的追求的繼續(xù)。在生活中尚未得到實現(xiàn)的理想往往在作品中先得到實現(xiàn)。”從這個意義上而言,《祖母綠》是《方舟》的續(xù)篇。
曾令兒對人生苦難無怨無悔的承擔,寬廣的心胸,非凡的氣度,卓越的才能,強烈的責任意識,使曾令兒成為有史以來最具現(xiàn)代女性意識的完美典型。張潔曾經(jīng)說過:“文字對我日益不是一種消愁解悶的愛好,而是對種種尚未實現(xiàn)的理想的渴求:愿生活更加向人們所向往的那個樣子。"張潔正是在曾令兒的身上,寄寓了對女性全面解放的理想。
《祖母綠》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發(fā)源于愛又超越愛,體現(xiàn)了無窮恩愛的博愛思想。這種東方地母與西方圣母合體的宗教化處理,使曾令兒在禁欲與自律中,達到了女性人格的完美化#65380;神圣化高度,使曾令兒完成了形而上的精神解放與超脫。但是,由于與男權(quán)文化價值系統(tǒng)的強烈對峙,完全以女性自設(shè)的價值標準完成精神的自我完善,充滿了理想主義的色彩,對形而下具體的婦女解放而言,只是一抹理想的光芒而已。這不僅是張潔痛苦理想主義的局限,也是我們這個時代婦女解放的難點與局限之所在。
第四樂章:追憶與成長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是張潔在母親去世后的追憶之作,是一部長歌當哭#65380;涕淚長流的紀實長篇。作品從母親的得病直寫到母親的去世,文字綿密#65380;瑣細#65380;不加節(jié)制,是痛失母愛之后最徹底而無助的挽歌,寫作如滴血流淚,任由悲傷和痛苦噴涌而出。與母女情深相映襯的是,夫妻之間關(guān)系的冷漠與心靈的疏遠,雖然文中對丈夫著墨不多,但對丈夫冷酷#65380;無能的描寫,也使我們能深切地意識到作者這一時期的情感價值取向:任何男女情愛,都比不上母女血脈之情的深厚與綿長。
在八十年代末張潔創(chuàng)作風格的轉(zhuǎn)變中,這種痛苦的情緒已露端倪,在《他有什么病》《紅蘑菇》《橫過馬路》《只有一個太陽》等作品中,“她把隱匿在男性世界的種種卑劣與丑陋無情地撕破給人看,故意讓其在家庭生活中#65380;政治舞臺上#65380;文化變革里丟盡人出盡丑,以達成內(nèi)心不可抑制的恨與厭惡的宣傳”。男性再也不是女性理想愛情不能忘記的對象,作為理想男性崇拜者的張潔已經(jīng)在悄然地反叛……
在《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中,張潔所傳達出來的仍是“愛是不能忘記的”真情,但這種愛是有別于男女情愛的母女深情#65380;血緣之愛,反映了女性的獨特生命感受。埃萊娜#8226;西蘇曾深情地寫道:“在婦女身上,總是多多少少有那母親的影子,她讓萬事如意,她哺育兒女,她起來反對分離。這是一種無法被切斷卻能擊敗清規(guī)戒律的力量。我們將重新思考婦女,從她身體的每一種形式和每一個階段開始思考。”而張潔正是以母女之愛的深厚綿長詮釋了女性生命的意義,她使我們認識到了對女性生命關(guān)注的重要性。
張潔對女性的情感價值#65380;社會價值和生命價值的總體把握,已變?yōu)橐环N理性的存在,所以她以一種從容淡定表明了心路成長的歷程:“最后你明白了你其實沒人可以指望,你一旦明白這一點,反倒不再流淚,而是豁達一笑……這時你才嘗到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樂趣……你才算真正地長大,雖然這一年你可能已經(jīng)七十歲了。”
第五樂章:狂者的放棄
《無字》是張潔三卷本八十萬字的長篇小說,作品以女作家吳為和老干部胡秉宸的情感經(jīng)歷為主線,講述了吳為家族幾代女性的婚姻故事,展現(xiàn)了中國近百年的時代風云#65380;社會動蕩和人世沉浮,以女性的視野對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進行了獨特的紀錄與審視。“小說描述了四個完全不同的女性,她們分別象征了女性從沉默的奴隸,到尋求自我解放,樹立獨立人格,建立自尊#65380;自立#65380;自強#65380;自主#65380;自我保護的意識的全過程,可謂是一部濃縮的女性史,一部女性為自己浮出歷史地表而撰寫的‘無字’的歷史。”張潔通過女作家吳為母系家族婚姻史的回憶,為我們展示了女性在歷史傳統(tǒng)與文化現(xiàn)實中的第二性地位和痛苦的婚姻經(jīng)歷,解構(gòu)了理想男性的神話,表現(xiàn)出對男權(quán)文化價值觀念的否棄,為女性愛情的痛苦理想奏響了“無字”的挽歌。張潔不無清醒地表述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想:“人類需要神話和童話,其實人生離不開假象,它像美麗的毒品,對于這種毒品的渴望全人類都存在,包括我在內(nèi)。不論男人或女人,什么類型的人都會有這種渴望。《無字》也可以說是對這種人類神話和童話的解構(gòu)。”在《無字》中理想主義的光芒已然褪盡,對人性弱點和丑惡的審視與拷問,對愛情的懷疑和不堪重負,使女主人公吳為終于無可挽回地遁入了瘋狂。張潔說:“《無字》剝離著人類喜愛的面具,呈現(xiàn)出生活的原色……好像是上帝特別給予我的無法逃避的責任,我甚至對朋友說:哪怕是寫完這部長篇馬上就死,我也甘心了。”
從《愛,是不能忘記的》到《無字》,張潔二十年的創(chuàng)作濃墨重彩,個性鮮明,“從希望走向絕望,從大愛走向大恨,從唯美走向?qū)彸螅ⅰW鳛橐晃慌泽w驗豐富#65380;女性意識自覺的作家,她的這幾部作品一方面解構(gòu)了對理想男性的幻想,表現(xiàn)了對男權(quán)中心文化價值觀念的否棄,另一方面也展現(xiàn)了女性對愛情價值#65380;社會價值和生命價值從朦朧到理性思考的心路歷程。“在其文本實踐中不變的思想是力圖改寫傳統(tǒng)女性性別角色規(guī)范,突破文化傳統(tǒng)對女性的命名與塑造,傳達出中國特定歷史時期,女性由作為客體#65380;他者#65380;次性身份到女性主體價值的弘揚這一歷史必然要求。"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張潔的系列創(chuàng)作,對具有中國特色的女性文學(xué)創(chuàng)作而言,具有拓荒者的意義,也為中國的女性文學(xué)批評提供了最具先鋒性的女性文本。“張潔的作品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歷史句段。一個時代的被無限‘豐富的痛苦’所縈繞的精神之旅的筆記。一份不斷地尋找神話庇護#65380;又不斷地因神話世界坍塌而裸露的絕望。因此,張潔始終在書寫著一份豐饒的貧瘠,一次在返歸與投奔中固執(zhí)#65380;張皇#65380;來而復(fù)去的疾行,已處在不斷地懸浮與墜落中終于被玷污的‘凈土’"。
(責任編輯:呂曉東)
作者簡介:呂穎,山東師范大學(xué)博士研究生,北方民族大學(xué)中文系副教授。
參考文獻:
[1]馬婀如.對兩個世界觀照中的新時期女性文學(xué)[J].當代文藝思潮,1987,5.
[2]任一鳴.抗爭與超越[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3]許文郁.張潔的小說世界#65378;M#65379;.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1.
[4]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愛情#65380;婚姻和家庭[M].紅旗出版社,1982.
[5]張潔.我是你們的姐妹[J].丑小鴨,1982,4.
[6]張潔.我的船[A].林建法,王景濤編.當代作家面面觀[C].時代文藝出版社.
[7]王緋.張潔對母親的共生固戀[J].文藝爭鳴1994,4.
[8]埃萊娜#8226;西蘇.美杜莎的笑聲[A].張京媛主編.當代女性主義批評[C].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2.
[9]周曄.愛到“無字”[J].文學(xué)評論,2000,6.
[10] 張潔.真誠的言說[A].張英.文學(xué)的力量[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11] 王緋.睜著眼睛的夢[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12] 任一鳴.解構(gòu)與建構(gòu)[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13] 戴錦華.“世紀”的終結(jié):重讀張潔[J].文藝爭鳴,1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