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高血壓病; 經顱多譜勒;血流動力學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6-0702-02中圖分類號:R 544.1文獻標識碼:B
高血壓病是以高血壓為主伴有其他臨床癥狀的綜合征,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一種常見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血壓病中,腦動脈是較早較易受累的血管之一,可表現出血流動力學的改變。經顱多譜勒超聲(TCD)是一種非創傷性、簡單易行的、可作動態觀察的檢查方法,能直接記錄大腦動脈環大分支的顱內血流動力學的改變,檢查結果能幫助了解高血壓病患者腦部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和病變程度。本文對150例高血壓病患者經顱多譜勒超聲檢測資料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150例高血壓患者按1998年WHO/IsH對高血壓新的分期診斷標準分為:Ⅰ期52例,Ⅱ期63例,Ⅲ期35例。年齡32~81歲, 平均55.3±6.5歲,男81例,女69例。
2.方法 采用德國DWL MDT型經顱多譜勒超聲診斷儀,2 MHz探頭經雙側顳窗檢測雙側大腦中動脈、頸內動脈終末端、大腦前動脈、大腦后動脈,經枕骨大孔窗檢測基底動脈、雙側椎動脈。雙側頸內動脈顱外段以2 MHz探頭置于頸部顎角水平進行探測。檢測頸部和顳窗時病人取安靜平臥位,枕骨大孔窗時取坐位。各血管取樣深度分別為:MCA/50~60 mm,ICA末端/60~70 mm,ACA/60~70 mm,PCA/60~70mm,BA/85~120 mm,VA/50~75 mm。記錄各檢測血管的收縮期峰速(Vp)、舒張期末流速(Vd)、平均流速(Vm)、搏動指數(PI),并觀察頻譜形態、血流方向等。
結果
150例高血壓患者大部分顯示出不同程度的顱內動脈血流異常,異常率為92.7%(139/150)。150例中TCD表現為顱內動脈收縮期血流速度及搏動指數正常,伴有或不伴有頻譜峰時延長者9例,Ⅰ期7例,Ⅱ期2例;主要表現為顱內動脈較廣泛的收縮期血流速度增快,搏動指數正常,伴有或不伴有頻譜峰時延長者41例,Ⅰ期29例,Ⅱ期12例;主要表現為顱內動脈較廣泛的收縮期血流速度減慢,搏動指數基本正常,伴有或不伴有頻譜峰時延長者51例,Ⅰ期16例,Ⅱ期28例,Ⅲ期7例;表現為高阻力型血流頻譜,舒張末期血流速度減慢,伴有或不伴有頻譜峰時延長及動脈狹窄、痙攣表現者49例,Ⅱ期21例,Ⅲ期28例。
討論
小動脈病變是高血壓病最重要的病理改變。高血壓早期階段全身小動脈痙攣,長期反復的痙攣使小動脈內膜因壓力負荷增加,缺血缺氧出現玻璃樣變,中層則因平滑肌細胞增殖、肥大而增厚,出現血管壁的重構,最后管壁纖維化、管腔狹窄呈現不可逆病變[1]。累及腦動脈則形成高血壓性腦動脈硬化。高血壓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高血壓病不同時期腦血管的病理變化不同,血流動力學也不相同,經顱多譜勒超聲通過對腦動脈血流動力學的評價可以反映高血壓性腦動脈硬化的病程發展階段。在高血壓病早期主要是腦血管的功能性改變,表現為腦血管痙攣,而血流阻力無明顯增大,TCD可表現為腦底動脈環動脈血流速度增快,搏動指數正常。隨著高血壓病病程進展及小動脈硬化的發生、發展,血流阻力逐漸增大。臨床上可見到一類患者TCD表現為收縮期血流速度減慢,搏動指數正常甚至屬于正常范圍低限的情況。筆者認為這主要是由于早期的小動脈硬化對收縮期血流阻力產生影響所致,但對舒張期血流阻力影響不大。高血壓病發展為較廣泛嚴重的動脈硬化時,血流阻力明顯增大,表現為高阻力型血流頻譜改變,搏動指數增高,舒張末期血流速度減慢明顯。
有文獻報道,通過觀察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TCD的腦血流的變化發現,大量出血組的出血側Vm低于中量以及小量出血組Vm;PI值大量出血組高于中量以及小量出血組,由此認為應用TCD檢測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腦血流變化,某些參數與出血量有高度相關性,TCD所測得腦血流參數值可間接推斷出血量以及預后[2]。筆者認為上述參數的變化可能與出血側血流阻力增大有關。筆者檢查5例一側大腦半球高血壓性腦出血后經治療并門診隨訪的患者,TCD均表現為雙側相應血管血流速度不對稱,患側收縮期血流速度相對減低。由此可見,TCD通過血流動力學的角度不僅有助于評價高血壓病的腦動脈病變程度,在高血壓性腦出血中也具有臨床應用價值。此外,有文獻報道應用TCD觀察176例高血壓各期腦血管血流動力學特點,高血壓Ⅰ期組顱內動脈血流速度升高以大腦中動脈、頸內動脈終末端血流速度增快明顯;高血壓Ⅱ期組、Ⅲ期組隨著血壓的逐漸升高,顱內動脈的血流速度逐漸減緩,以大腦中動脈、頸內動脈終末端及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減緩顯著[3]。這提示顱內各動脈在高血壓病變中受累及的程度可存在差異。
本組資料顯示,TCD檢測對高血壓病患者具有高度的異常率,隨病程發展與延長,TCD異常率逐漸增高,且TCD反映的血流動力學異常改變程度與高血壓病臨床分期呈正相關。雖然TCD檢查結果并不能說明血壓高低的程度,但它有助于幫助了解高血壓病患者的腦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和相對應的病變程度,可以對臨床高血壓病患者的分期提供一種客觀依據,為臨床高血壓病的合理治療和藥物選擇提供參考。如果僅檢測到高流速的腦血管痙攣,表明病變在早期腦血管痙攣階段,臨床上可采取降血壓和緩解腦血管痙攣的方法;如果檢測到低流速的腦供血不足的多譜勒表現,表明高血壓病患者的腦血管病變已有了形態學改變,小血管產生了硬化,導致腦血流量減少;如檢測到高阻力型血流頻譜改變,搏動指數增高,舒張末期血流速度減慢等腦動脈硬化頻譜的表現,說明高血壓血管病變已經到了廣泛的腦動脈硬化階段,此時,除降壓治療外,還必須用擴血管藥物增加腦血液供應,并用改善大腦代謝及改善腦動脈硬化的藥物[4]。
綜上所述,應用TCD檢測高血壓患者能敏感地反映患者高血壓性腦動脈硬化病變情況,確定其中風的危險程度,進而指導臨床治療。定期復查還可以觀察療效,了解疾病進展情況、判斷預后。所以,對高血壓病患者盡早及定期進行TCD檢測,對預防和推遲高血壓病患者腦血管病的發病時間、減輕致殘程度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TCD在高血壓性腦出血中的臨床應用進一步說明TCD在高血壓病的臨床應用中具有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陳灝珠. 實用內科學 (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1286.
[2]肖衛民,苗海鋒,李潤雄,等. 高血壓性腦出血經顱多普勒初步研究[J]. 華西醫學,2004,(2):34.
[3]郄曉紅,殷月芬,許 波, 等.應用TCD探討高血壓病患者腦血管病變特點的研究[J].
解放軍醫學雜志,2006,(11):1112-1113.
[4] 顧慎為.經顱多普勒檢測與臨床[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4,87.
(收稿日期:2007-06-27修回日期:2007-10-08)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