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輔以藥物治療的必要性以及術后輔以孕三烯酮治療的療效。方法 選擇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45例,將術后接受孕三烯酮治療的25例設為治療組,不接受孕三烯酮治療的20例設為對照組。治療組于術后第7天開始服孕三烯酮2.5 mg/次,每周2次,連用3~6個月,觀察兩組療效。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88.0% ,復發率12.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5.0%,復發率為45.0%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輔以孕三烯酮治療是必要的和有效的,治療效果確切,能降低復發率。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位癥;孕三烯酮;保守性手術;半保守性手術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6-0659-02中圖分類號:R 711.71文獻標識碼:A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育齡婦女的常見病,可導致痛經、不育,且易于復發,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它雖是一種良性病變,但可象惡性腫瘤一樣發生遠處種植轉移,手術是其主要治療手段[1],但術后易復發,我院應用手術聯合孕三烯酮治療,明顯降低了其復發率,獲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擇2003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經手術和病理證實并行保守性手術(保留生育功能) 或半保守性手術(保留卵巢功能)的子宮內膜異癥45例。年齡24~45歲,平均年齡31.2±5.6歲,均已婚。45例中39例有人流史,6例無人流等宮腔操作史,6例為不孕癥患者;術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痛經、月經過多、下腹痛或腰骶部疼痛、性交痛。按1985年美國生育協會(AFS)修正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分期法制定的臨床分期標準:I期6例、Ⅱ期13例、Ⅲ期21例、Ⅳ期5例。將所有病例按是否追加藥物治療分為治療組(術后服用孕三烯酮)和對照組(術后不用藥),兩組在年齡、癥狀及分期上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無腫瘤病史、高血壓、糖尿病史,近期內無服用激素類藥物史,查血、尿正常,肝、腎功能正常。
2.治療方法
(1)手術情況 45例手術標本均經病理確診為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其中34例行卵巢巧克力囊腫剔除術;20例行盆腔粘連松解術,并對盆腔臟器及腹膜表面肉眼見微小異位病灶電凝燒灼,破壞病灶;5例合并子宮肌瘤行肌瘤剔除;4例合并子宮腺肌癥無生育要求患者行全子宮切除術。
(2)術后處理 治療組于術后第7天開始,口服孕三烯酮2.5 mg/次,每周2次,連用3~6個月;對照組不用藥。所有病例治療結束后跟蹤隨訪12個月。
3.療效判定標準 完全緩解:指無癥狀、未發現盆腔腫物;改善:指仍有原癥狀但程度減輕,體檢無陽性體征,未發現盆腔腫物;復發:指B超檢查再次發現盆腔內腫物,或再次出現周期性、漸進性下腹痛。完全緩解+改善合計為總有效。
4.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兩組療效的比較 治療組用藥期間下腹痛和腰骶部疼痛迅速緩解或消失,性交痛逐漸消失,月經量減少,多在用藥第2個月出現閉經,停藥1個月左右月經復潮,月經正常。盆腔檢查:子宮大小正常,表面光滑,骶韌帶變軟,直腸陷凹殘留結節消失,盆腔觸痛消失;B超示盆腔內未見異常;停藥后追蹤期間17例完全緩解,5例改善,3例復發,B超發現盆腔結節,但無明顯癥狀;總有效率88.0%,復發率12.0%。對照組20例中4例術后癥狀完全緩解,7例癥狀改善;9例隨診中出現腹痛、痛經、盆腔痞塊或結節等不同程度的復發,其中經婦科檢查和B超證實盆腔痞塊或結節3例,單純性痛經2例,總有效率55.0%,復發率45.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2.妊娠情況的比較 治療組有3例不孕癥者,術后1周予孕三烯酮治療3個月,1例停藥后2個月即妊娠,1例停藥后8個月妊娠,1例因輸卵管不通暢而未孕。對照組中不孕癥者3例,有1例于術后5個月妊娠。兩組妊娠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討論
子宮內膜異位癥術中常見病灶粘連緊密,分離過程中病灶易破裂,以致術中病灶難以徹底清除。故一些學者認為,手術治療是細胞減滅性的,而非治愈性,因此術后可能復發。國外文獻報道保守性手術復發率19.0%,國內魚鳳英[2]報道保守性手術復發率為25.1%,術后加用藥物治療可防止殘余病灶的復發,降低復發率。朱蔭芝等[3]報道術后加用內美通口服,復發率為2.17%,明顯低于單純手術治療的復發率。孕三烯酮是近年來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一種新的有效藥物,它是三烯類合成激素,具有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作用,并有雄激素樣活性,能抑制促性腺激素(FSH、LH)的釋放,引起卵巢分泌功能抑制,血中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下降;另外孕三烯酮直接作用于子宮內膜和異位子宮內膜受體,發揮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的作用,從而使子宮內膜和異位子宮內膜萎縮。孕三烯酮作為一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藥物,它可單獨使用。也可作為術前、術后的輔助用藥和術后復發的治療[4]。本觀察中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8.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5.0%(P<0.05),因此行保守性手術后輔以孕三烯酮治療是很有必要的,可有效控制癥狀,降低術后復發率。另外孕三烯酮毒副作用較輕,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輕癥痤瘡和油性皮膚、體液潴留、體重增加、多毛、聲音改變及其它雄性激素所致的癥狀,并可在治療的最初幾周或整個療程中出現陰道點滴出血,但停藥后一個月可恢復正常。本組25例術后服藥患者個別有一過性轉氨酶升高,其余肝、腎功能檢查正常,且在服用保肝藥后GPT能下降到正常范圍而繼續療程治療,而且停藥后隨診未見升高,說明孕三烯酮未造成肝功能永久性損害[5]。但孕三烯酮對伴有嚴重心肝腎疾病患者、高脂血癥或糖尿病的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慎用或禁用[6]。由于觀察病例數不多,隨訪時間不長,對于術后輔助用藥能否提高妊娠率仍有待于進一步積累臨床資料和長期隨訪。
參考文獻
[1]樂 杰.婦產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90.
[2]魚風英.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160例臨床分析[J].上海醫學,2000,23(3):163-164.
[3]朱蔭芝,戴吉茹,張紅霞.內美通在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1996,12(5):293-294.
[4]成九梅,李 偉, 段 華. 手術輔以孕三烯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40例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23):3069-3070.
[5]楊藻宸.藥理學和藥物治療學(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238.
[6]朱 斌.孕三烯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2l例觀察[J].廣東藥學,2002,12(1):36-37.
(收稿日期:2007-08-20 修回日期:2007-10-15)
(編輯:梁明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