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東莞市室外采血獻血反應與外界氣溫關系,探求解決的具體辦法,保護獻血者的安全。
方法 記錄外界氣溫≤30℃和>30℃的不同條件下東莞市區室外采血點及血站采血點的獻血反應,統計發生率并進行比較,對其誘發獻血反應的原因進行分析。結果 外界氣溫>30℃時,室外獻血反應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站內獻血(P<0.01);對于室外獻血,外界氣溫>30℃時,獻血反應發生率明顯高于外界氣溫≤30℃時(P<0.01)。結論 當外界氣溫>30℃時,大量汗液蒸發散熱,造成機體體液丟失;血液黏滯度高,獻血時間延長;室外采血獻血后難以充分休息,造成獻血反應發生頻率明顯增加,對夏季室外無償獻血工作應采取積極防范措施。
【關鍵詞】 獻血反應;氣溫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6-0670-02中圖分類號:R 193.3文獻標識碼:A
自《獻血法》頒布實施以來,無償獻血在全國范圍內展開。獻血反應是在血液采集過程中或采集完畢后短時間出現的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在無償獻血過程中,獻血反應時有發生,給無償獻血工作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獻血反應與獻血者心理緊張、疲勞、睡眠不足、采血時間等有關。本文對東莞市室外采血獻血反應與外界氣溫的關系進行探討,發現當外界氣溫>30℃時,獻血反應發生頻率明顯增加,現報告如下。
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2006年1月~2006年12月來東莞市區室外采血點(采血車內采血)的無償獻血者49176人(次)和血站采血點的無償獻血者4718人(次)。室外采血點的無償獻血者與血站采血點的無償獻血者在年齡、性別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方法 獻血者均經過填寫相關表格、健康體檢、征詢以及血型、血紅蛋白、ALT、乙肝表面抗原測定排除不適合獻血者。采血車內與血站內,均由空調控制室溫達到舒適溫度(冬天18℃~22℃,夏天25℃~28℃),記錄外界氣溫≤30℃和>30℃的不同條件下所發生的獻血反應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3.獻血反應的診斷 輕度反應:緊張焦慮、呼吸加快、心跳加快、面色蒼白、輕度出汗、眩暈、連續呵欠、惡心、嘔吐。中度反應:失去知覺、脈搏減慢(可因血量減少而難以發覺)、淺表呼吸,心率緩慢,血壓降低。重度反應:除中度反應外還表現為神志不清、抽搐、體軟、血壓進一步下降、脈搏細速等。
4.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應用SPSS軟件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外界氣溫>30℃時,室外獻血反應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站內獻血(P<0.01)。外界氣溫>30℃和≤30℃時,血站內獻血反應發生率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于室外獻血,外界氣溫>30℃時,獻血反應發生率明顯高于外界氣溫≤30℃時(P<0.01),見表1。
討論
東莞市地處北回歸線以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夏長冬短,年平均氣溫達23.3℃,盛夏季節月平均氣溫高達28.4℃~28.7℃,年極端最高氣溫37.8℃(出現在1999年8月20日),東莞市2006年度完成獻血53894人次,其中血站內獻血4718人次,室外獻血49176人次,室外獻血占91.2%,是獻血工作的主要部分。針對本市的具體情況,本文對室外采血獻血反應與外界氣溫關系進行探討,發現外界氣溫>30℃時,獻血反應發生率明顯高于外界氣溫≤30℃時(P<0.01)。分析原因如下:①靜息狀態下,外界氣溫>30℃時,人體開始發汗,當氣溫大于皮膚溫度時,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大量汗液蒸發散熱,造成機體體液丟失[1],此時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將導致血容量相對減少,血液黏滯度增高。在室外獻血時,獻血者到達采血點時常已有大量出汗而未及時補充足夠的水分。因此,在原有血容量相對不足情況下獻血,極易發生獻血反應。②血容量相對不足,導致血液黏度高,進而會引起血流不暢,導致獻血時間延長,加上采血車內較為擁擠,獻血者易出現不適、緊張、煩躁,加重出汗,導致獻血反應發生。③采血車空間有限,獻血后難以充分休息,因安全量失血后,需經12 h[2],通過增加毛細血管吸收組織液,才能使血容量恢復正常,而此時血容量尚未恢復,造成血管充盈度下降,易致腦組織暫時性缺血、缺氧,出現獻血反應。
而對于血站內獻血反應,則與外界氣溫變化無統計學意義(P>0.05),考慮原因如下:血站內環境舒適,空間寬敞,獻血時間充裕,獻血者到達后能得到足夠的休息,補充足量的水分,并經仔細征詢后基本排除因炎熱天氣導致的睡眠不良、疲勞;獻血后也能在寬敞的休息室內得到足夠的休息,有效避免了一些獻血反應的發生。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對夏季室外無償獻血工作采取下列防范措施:①應選擇陰涼、通風、寬敞、利于休息的環境,如公園林蔭底下,并耐心宣講獻血知識及有關注意事項。②室外采血前,應勸獻血者先休息15~20 min,盡量多飲水,大量出汗者,應適當補充鹽水,特別是那些平時較少飲水者,更要做好解釋工作,因為因失水而感到口渴時,機體失水量已達到體重的2%~3%[3],如條件許可的話提供冷飲料,必要時可予糖水或加糖牛奶一杯。飲水后要等待片刻才能獻血。 ③獻血過程中針對炎熱環境獻血者易緊張煩躁的特點,對獻血者進行耐心的解釋與安慰,讓獻血者解除煩躁的心情,使心情放松愉快,減少高溫帶來的不良影響。④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要不斷提高,采血人員應一針見血,以減少獻血者的局部疼痛,用準確規范的無菌操作技術解除獻血者的精神負擔。⑤獻血后,在旁邊的陰涼處休息>30 min,并繼續補足水分后才能離開,而且叮囑獻血者2 h內要避免陽光直曬。
參考文獻
[1]朱龍坤.機體的產熱與散熱[A].見:朱思明主編.醫學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08-211.
[2]關立新.無償獻血后機體內的代償機制[J].生物學通報,2003,38(5):25-26.
[3]劉國良.水、鈉代謝失常[A].見:葉任高主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855.
(收稿日期:2007-08-04 編輯:梁明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