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氧氣濕化瓶;消毒;管理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6-0746-02中圖分類號:R 472.1文獻標識碼:B
氧氣濕化瓶是臨床患者吸氧必不可少的工具,氧氣濕化瓶被污染最嚴重的可引起患者呼吸道感染,因此引發院內感染問題已逐漸引起廣大醫護人員重視,做好濕化瓶消毒和保存是預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環節[1]。我院自對消毒供應中心實行集中管理模式以來,已逐步實現清洗消毒的中心化處理,醫院內部無菌物品實行中心供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為臨床提供高質量的消毒滅菌物品和高質量高效率的服務。2007年3月開始對全院所有需要浸泡消毒的非一次性醫療用品進行統一回收集中消毒處理,在清洗消毒技術上進行了多次試驗,并分組對照觀察,現將集中清洗消毒氧氣濕化瓶過程中的質量管理經驗進行總結。
材料與方法
1. 材料 目前我院使用的氧氣濕化瓶80%是由江蘇泰興市富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是由不耐高溫的聚炭酸脂制成,還有一部分氧氣濕化瓶是浙江余饒市晨康醫療器械廠提供的,由能耐高溫材料PC即介態手脂制成,兩種氧氣濕化瓶同時在臨床各科室使用。2007年4月、5月我們按消毒的方式不同分為兩組對比觀察消毒效果,從消毒供應中心集中清洗消毒包裝后返回科室保存的氧氣濕化瓶中隨機抽取50個作為觀察組,從科室自行消毒處理后保存的氧氣濕化瓶抽取20個設為對照組(由于科室自行處理的較少,抽取的樣本也較少)。抽取的科室分別為呼吸內科、急診科、內科ICU、外科ICU、心血管外科五個科室,每個科室抽取的數量均相同。
2.方法
(1) 回收方法:將使用后的氧氣濕化瓶及管芯直接放入污物袋或污物回收箱中,由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每日到科室回收后送到消毒供應中心污染區進行統一處理。
(2)清洗消毒方法:對照組由各使用科室自行處理,其處理方法均是在其使用后用1∶500 mg/L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30 min,流動水沖洗后再自然晾干,然后放入貯物柜內干燥保存,隨用隨取。觀察組則由消毒供應中心污染區工作人員按照氧氣濕化瓶的清洗消毒操作規程,將能耐高溫的氧氣濕化瓶及管芯直接放入清洗消毒機中進行清洗消毒;不耐高溫的氧氣濕化瓶及管芯,回收后立即放入專用清洗池,用40℃~45℃的熱水加多酶清洗劑,同時小毛刷內外刷洗,然后自來水沖刷,最后純凈水沖刷,專用晾曬的Y型架上晾干,管芯放不銹鋼籃筐晾曬,然后將氧氣濕化瓶及管芯再放入干燥箱60℃~65℃溫度烘烤消毒20 min。
(3)消毒時的溫度選擇:為了保證氧氣濕化瓶的清洗消毒質量,在選擇合適的烘烤溫度時反復進行了多次試驗:將清洗晾曬后的氧氣濕化瓶分別于50℃、55℃、60℃、65℃、70℃時烘烤20 min,試驗過程中發現在烘干溫度達到70℃時氧氣濕化瓶的變形率為80%,嚴重變形損壞而不能繼續使用率達60%。溫度在65℃以下烘烤的氧氣濕化瓶均無變形情況發生;將不同溫度烘干消毒的氧氣濕化瓶以及經清洗消毒機清洗消毒后的氧氣濕化瓶包裝后發放回各使用科室按照常規保存,于存放第7天隨機抽取不同科室不同溫度烘烤消毒的氧氣濕化瓶各10個進行細菌培養,結果僅在50℃、55℃時培養分別有4個和2個超標,細菌總數≤200 cfu/ml,未檢出致病微生物,其余培養細菌總數≤100 cfu/ml,未檢出致病微生物(P>0.05),無統計學意義;由此選擇最佳烘干溫度為60℃~65℃,既達到消毒目的,又無損壞變形現象發生。
(4)包裝及貯藏方法:包裝材料是使用在市場上購買的普通拉口塑料袋經環氧乙烷氣體滅菌后作為消毒后氧氣濕化瓶的包裝材料,規格16 cm或18 cm。觀察組由包裝間工作人員負責制作,每袋裝入2個氧氣濕化瓶,拉緊袋口,必要時使用封口機封住袋口,并在包裝袋外貼上標簽,注明物品名稱、消毒日期及有效期,包裝者簽名;當日回收次日送回,貯藏方法同對照組,由各使用科室存放于貯物柜內,隨用隨取。
(5)培養方法:兩組均于存放7 d抽樣氧氣濕化瓶進行細菌培養,兩組的取樣及培養方法一致,取樣時將裝有培養液的試管塞取下,管口用酒精燈火焰消毒后將培養液倒入濕化瓶內輕輕搖動至內壁和管芯都浸有培養液后再倒回試管內,消毒試管口后塞好管口;將試管放入振蕩器中振蕩80次,在無菌操作下取1 ml注入培養基內,加入56 ℃左右的營養瓊脂充分搖勻,冷卻后于35℃培養48 h;結果判斷以細菌總數<100 cfu/ml,且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為陰性即合格,細菌總數≥100 cfu/ml,或檢出致病性微生物為陽性即不合格。
結果
經消毒供應中心消毒處理并用無菌拉口袋包裝的氧氣濕化瓶,在儲存7 d時采樣細菌培養,細菌總數<100 cfu/ml,未檢出致病性微生物,消毒合格率100%,與科室自行浸泡消毒的相比,χ2=4.61,P<0.05,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觀察組消毒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討論
醫院的氧氣濕化瓶是一個極易帶菌的感染源,而因此造成醫院感染已被臨床所證實[2],因此各醫院對濕化瓶的消毒已引起重視,對濕化瓶的研究也有報道[3]。我們從科室自行消毒和消毒供應中心集中消毒兩種方法的分組細菌培養結果比較,集中消毒合格率100%,明顯優于常規浸泡消毒,機械清洗方便省力效果好,但僅限于耐高溫材料,而目前醫院使用的氧氣濕化瓶大多數是不能經高溫消毒的材料所制作的,各科室的常規消毒處理方法很容易出現消毒時間不足或浸泡不徹底、含氯消毒液濃度不夠等問題,采樣培養細菌超標,合格率較低,清洗消毒質量不能保證,難以達到院感要求。消毒供應中心集中消毒能較好的做到各個環節的質量監督管理,不因環境場所和人員設備所限,更能符合院感要求,在質量管理上應重視手工清洗氧氣濕化瓶時必須按規范操作,徹底刷洗沖凈晾干,及時烘干及時取出,同時每天清潔Y型晾曬架;包裝操作人員在操作前洗手、保持操作臺面清潔干燥、包裝好的氧氣濕化瓶及時貼上消毒日期及有效期標簽;各使用科室均按日期順序排放和使用,對吸氧的患者每日上午更換一次氧氣濕化瓶;已消毒烘干后包裝好的氧氣濕化瓶在清潔、干燥的環境中有效期限為7d,防止潮濕而導致細菌滋生,同時各使用科室配備有足夠的基數便于周轉。由于氧氣濕化瓶的統一回收集中清洗消毒處理,保證了清洗消毒質量,更加符合醫院感染要求,對控制因氧氣濕化瓶污染而引起的醫院感染有積極意義,同時大大減少了臨床護士的工作量,充分體現了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職能。在此也建議臨床各科室盡量使用一次性的氧氣濕化瓶;需要重復使用的氧氣濕化瓶應購買能耐高溫材料制作的,利于機械清洗和消毒更便于質量管理;而對于不耐高溫氧氣濕化瓶消毒時尤其注意烘干溫度控制在60℃~65℃為宜,不能超過70℃,否則易變形損壞,造成浪費。
參考文獻
[1]張愛萍,楊 瓊,陳 燕.氧氣濕化瓶消毒后沖洗液選擇及備用時間的觀察[J].中國消毒學雜志,2005,22(3):354-355.
[2]葉愛群,劉 萍,王宏志,等.呼吸病房醫院感染痰培養的閾值監測[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1,11(4):244-246.
[3]徐冬梅,張夢翔.供氧濕化瓶污染及消毒方法[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1,11(6):450-451.
(收稿日期:2007-10-31 修回日期:2007-11-21)
(編輯:潘明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