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銀杏達莫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
方法 選擇72 h內急性腦梗死患者40例,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n=20)和對照組(n=20)。治療組應用銀杏達莫治療,對照組應用脈絡寧治療。于治療14天前后分別進行血、尿、心電圖等安全性檢查,臨床療效評估采用NIH評分、Barthel指數。結果 治療后兩組NIH評分、Barthel指數均有改善(P<0.05),治療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P<0.01),兩組均無明顯的毒副作用。結論 銀杏達莫注射液可明顯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安全有效,為急性腦梗死的理想用藥。
【關鍵詞】 急性腦梗死;銀杏達莫;脈絡寧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6-0639-02中圖分類號:R 743.33文獻標識碼:A
為探索銀杏達莫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的治療作用,筆者于2002~2006年選擇住院的腦梗死患者,在常規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對比觀察銀杏達莫注射液與脈絡寧注射液治療的效果,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組40例均為我院2002~2006年住院治療的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0例,平均年齡61.7歲,男12例,女8例,合并高血壓12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4例,CT顯示最大層面梗塞灶大于5 cm 6例,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平均為13.5±5.52分,Barthel指數平均為29±13.63。對照組20例,平均年齡60.3歲,男10例,女10例,合并高血壓12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6例,CT顯示最大層面梗塞灶大于5 cm 4例,NIH平均為14.5±4.46分,Barthel指數平均為28±10.25。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合并癥、CT情況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診斷標準 所選病例均符合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梗死的診斷標準[1],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有腦梗死,發生在72 h內,全部為大腦中動脈系統梗死。
3.方法 治療組應用銀杏達莫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鹽水250 ml 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對照組應用脈絡寧注射液20 ml 加入生理鹽水250 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兩組均視病情予常規支持治療,保護腦細胞,伴高血壓者常規降壓,伴腦水腫者脫水治療。兩組療程均為14天。
4.觀察項目及療效判定標準 兩組病人于治療前及14天療程結束后進行血、尿、心電圖等安全性檢查評估其安全性。行NIH評分、Barthel指數評分以評估其臨床療效。
5.統計學處理 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治療后兩組的NIH評分、Barthel 指數均顯著改善(P<0.05),而治療組的改善程度較對照組更顯著(P<0.01)。兩組治療前后的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變化不明顯,無明顯的毒副作用。見表1。
討論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最核心問題是神經細胞損害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因此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任務是保護和恢復神經細胞功能,缺血后的神經細胞病理機制主要包括神經細胞損害機制與周圍神經的損傷級聯反應過程。前者包括:①鈣離子超載,大量的鈣離子內流,使神經細胞內鈣離子過多。②興奮性氨基酸的大量釋放,對神經細胞產生極大毒性作用。③自由基產生過多,直接損害神經細胞。后者主要指發生腦梗死后,出現的興奮性神經毒作用,梗死周圍去極化、炎癥反應及其引發的程序性死亡。
銀杏達莫注射液是第四代銀杏葉提取復合針劑,主要有效成份為:銀杏黃酮甙(24%)、銀杏苦內酯(3.1%)、白果內脂(2.8%)、雙嘧達莫(10%),其藥理作用具有雙向調節血管張力,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栓素,具有抗微血栓、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有改善細胞代謝及末梢血液循環的作用,該藥有效成分具有多方面生物效能[2],大量基礎和臨床研究證明,銀杏達莫可以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和攜氧能力,從而改善缺血細胞血流量提高缺氧組織對氧和葡萄糖的利用率,促進大腦循環、代謝,改善記憶功能,銀杏內酯特異性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小板的活化與聚集,降低血液黏度。雙嘧達莫抑制血小板第一相聚集和第二相聚集,雙重阻斷血小板的聚集,抑制中性粒細胞的趨化和聚集,增加缺血區的血流灌注,減少缺血面積,抑制血栓形成,以利于阻塞的血管再通。銀杏黃酮甙與銀杏內酯可清除自由基,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拮抗內皮素,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癥與過敏反應,從而保護腦組織,改善腦缺血。白果內酯直接保護神經細胞,抑制自由基誘導的神經細胞凋亡,加強神經傳導,加快神經遞質更新。本臨床治療對比觀察證實,銀杏達莫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的治療起效快,療程短,療效顯著(P<0.01),用藥是安全的,無明顯不良反應,療效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全國第4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病人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2.
[2]王筠默.銀杏的藥理研究[J].中草藥,1999,29(2):9-10.
(收稿日期:2007-08-20 修回日期:2007-10-09)
(編輯:梁明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