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護理干預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6-0749-02中圖分類號:R 587.2047文獻標識碼:B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R)是糖尿病在眼部的主要并發癥,病變以視網膜反復出血為特點,對視力影響極大,是世界范圍內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據統計,有半數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發生視網膜病變,其發生與糖尿病病程長短、發病年齡、遺傳因素、糖尿病控制情況密切相關,病程越長、DR發病率越高[1]。因此,及時采取科學的護理干預,促使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有效地控制血糖,對并發癥的預防和康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 本組62例選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間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療的DR患者,男33例,女29例,年齡40~66歲,病程4~20年,其中有23例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診斷標準按1985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DR診斷標準按1984年全國眼科學術會議所通過的統一分期試行標準。
2.結果 62例患者實施了科學的護理干預后,60例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尿糖陰性,眼底病變控制良好,其中23例合并高血壓患者血壓穩定。另外2例患者因家庭經濟困難而放棄治療。我們對已好轉出院的60例患者進行了2~3年的隨訪,除1例患者因高血壓不穩定而再發視網膜出血外,其余病例眼底病變無進展,無一例致盲。
護理干預方法
1.心理護理 糖尿病是慢性終生性疾病,而DR是糖尿病的眼部并發癥。隨著疾病的發展,視力的低下將給患者的生活、工作、家庭帶來負面影響,加之治療時間漫長,治療費用大,疾病易反復等均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尤其是對失明的恐懼,往往使其感到焦慮不安、悲觀失望,從而導致血壓不穩定,血糖升高,進而加重眼底出血使病情加重。因此,護士應對患者充滿愛心,給予情感支持,同時根據患者的性格、文化程度等進行有效溝通,做到針對性、綜合性、全面性的心理指導,消除其焦慮、悲觀等不良心理,使其樹立信心,正視病情,保持樂觀情緒,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能力,積極配合治療。
2.健康教育 田麗偉[2]等認為,健康教育的重點是讓病人懂得控制飲食及血糖的重要性,使血糖穩定在一定的范圍內才能使本病的治療取得滿意效果,同時要讓病人懂得糖尿病的危害性,以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根據住院患者的性格和文化程度,我們對其采取個別和集體的健康教育方式,詳細講解DR的發生、發展及治療方法和預后,強調均衡飲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有效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使患者掌握相關的自我保健知識和方法,從而達到預防和延緩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的目的。
3.飲食與運動指導 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是防治糖尿病三大療法。飲食治療是各類型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療措施,合理的飲食可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擔,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飲食原則應做到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并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性別計算1日總熱量。熱量分布各1/3或1/5、2/5、2/5,碳水化合物占60%~70%,蛋白質占20%~30%,脂肪占15%~20%[3]。對肥胖者給予低熱量飲食,以控制體重,消瘦者則應提高飲食的總熱量,使體重達到正常標準。忌食甜飲料、點心、油炸食物等,可多食蔬菜、優質蛋白、高纖維素的食物,禁煙酒。適當的體育鍛煉是DR的必要輔助康復治療手段,這對于維持熱量平衡和正常體重,增加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和有效發揮藥物的降糖作用具有積極的作用[4]。通常在餐后1~2 h運動為宜,2次/日,1 h/次,以有氧運動為主,如打太極拳、慢跑、騎自行車等。在運動過程中須注意防止低血糖反應,避免在胰島素作用的高峰期和清晨空腹運動。
4.合理用藥 合理用藥是控制血糖的關鍵,特別是對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更為重要。對口服降糖藥物治療患者,囑其不可隨便減量或增量。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應根據病情輕重及個體差異用藥,并向其說明使用胰島素的目的、必要性、種類、作用及副作用,教會患者胰島素抽吸法、注射量和時間的掌握,注意注射部位的選擇及注射技巧等,同時教會患者觀察胰島素的不良反應。對視力或有手功能障礙者應指導其家屬進行。強調更換注射部位的必要性,注射后出現低血糖反應的處理措施等均予以具體指導,并做好記錄。
5.控制血壓 DR患者,如血壓過高可加速疾病的靜止期向急性出血期發展,故有高血壓者應積極降低血壓,使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以利于DR出血的吸收和防止再次出血。
6.自行測尿糖 尿糖測定對胰島素應用劑量有重要指導價值。因此,應向患者說明測定尿糖的意義和必要性,并指導其測定的方法,將測定結果記錄下來,以備參考。
7.出院指導 出院前發給患者眼科聯系卡,囑其每月復查眼底及視力。注意用眼衛生,避免熬夜及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以免眼部疲勞。教會患者眼底出血及視網膜脫離的自我識別方法和自我防護知識,指導患者用藥方法,血糖監測及科學飲食方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控制及防止DR的進一步發展。
糖尿病是慢性終生性疾病,因最終并發DR而給患者的健康及家庭造成很大的影響,同時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及早實施科學的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的遵醫率及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質量,降低DR的發生率,減少經濟開支,改善患者代謝控制,降低致盲力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桂芬,顏京雯.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全視網膜光凝后眼底血流動力學研究[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3,6(9):829.
[2]田麗偉,鄭慶華,劉素英.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病人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3,17(9B):1089.
[3]肖凌鳳. 糖尿病的飲食護理[J].中華實用醫學,2001,3(12):87.
[4]楊 耘,王秀芳,儲玉琴.影響胰島素療效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3):50-51.(收稿日期:2007-07-25 編輯:凌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