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吵架時,丈夫一氣之下隨手寫下了一份“分居協議”,但夫妻雙方一并沒有分居,妻子也沒簽字認可。數年后,夫妻訴訟離婚,那么,丈夫還要為自己單方寫下的“分居協議”“簽單”嗎?
夫妻斗氣:丈夫單方寫下“分居協議”
現年52歲的黃秋生,是江蘇省泰州市供電公司的一名職工。1978年,黃秋生經媒人撮合,與長自己一歲的李梨嬌談起了戀愛。黃秋生英俊瀟灑,李梨嬌清純可人,兩人很快就墜入愛河,并于1979年12月舉行了結婚儀式,但兩人后來一直未領取結婚證。
1981年,黃秋生兄弟就祖遺房產進行析產,黃秋生分得街面上七架梁三間房屋。此后,李梨嬌與黃秋生將該房拆除并在原地新建了主平房及輔助用房。后來,黃秋生取得了主平房及輔助用房的所有權證。
婚后前幾年,黃秋生與李梨嬌的感情還不錯,夫妻恩恩愛愛,兒子聰明伶俐,家庭和和睦睦,生活過得幸福和美滿。可是,李梨嬌后來聽說丈夫與其他女人有染,雙方便產生了矛盾,夫妻關系日漸淡化。不幸的是,2004年2月,李梨嬌經上海長海醫院診斷為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系統性紅斑狼瘡。患病中李梨嬌多么渴望丈夫能陪伴在自己的身邊,可是,讓李梨嬌失望的是,丈夫常常是深更半夜才回家,有時甚至夜不歸宿,對兒子、對自己過問得很少,夫妻關系急劇惡化。
2004年5月,黃秋生再次深夜才歸,李梨嬌便和黃秋生發生口角,繼而發生爭吵。爭吵中,黃秋生一氣之下,寫了一份“分居協議”摔給李梨嬌。“分居協議”表明:雙方自愿分居,家中一切均歸李梨嬌一人所有,同時黃秋生每月給付李梨嬌生活費500元,黃秋生的一切均由自己負責。李梨嬌拿起“分居協議”,對黃秋生說:“這可是你自己寫的,到時你不要后悔。”
財產爭奪:“分居協議”效力成為焦點
李梨嬌身體本來就不好,想想自己雖有心改善夫妻關系,可兩年來的努力還是付之東流,夫妻二人仍在吵吵鬧鬧中煎熬著,這讓她備受精神痛苦。身心俱疲的李梨嬌經過痛苦抉擇后,決定結束與黃秋生不幸的婚姻。因身體原因,李梨嬌已沒有了固定職業,對以后的生活,她感到一臉的茫然,這時,她突然想起了兩年前黃秋生寫給自己的一份“分居協議”,便從抽屜的角落中找了出來。拿著“分居協議”,想著以后的生活總算有了些保障,李梨嬌心中便踏實了許多。2006年4月24日,李梨嬌來到泰州市高港區人民法院,起訴要求離婚,并要求按“分居協議”處理夫妻共同財產。
法庭上,李梨嬌哭訴了自己的不幸婚姻。她說:“黃秋生和其他女人有不正當關系,特別在本人生病后更是變本加厲。起初,黃秋生對家庭、兒子尚能負責,我也就忍辱負重。但2000年以后,黃秋生卻公然和一外地女人在本地租房同居,對我和兒子的生活不聞不問。經我及家人多次勸說,黃秋生就是執迷不悟,反而經常毆打我。”
對于李梨嬌起訴要求離婚,黃秋生表示了同意。但對于李梨嬌要求自己按“分居協議”處理共同財產時,感到很冤。他說:“房產證上的房屋有自己母親的一份,并非僅僅是夫妻的共同財產,因為該房是在老房基礎上翻建的,老房是自己父親的遺產,該遺產雖分給自己,但分家時自己母親不知情。”對于為何寫下“分居協議”,黃秋生更是懊悔不已。他說:“是自己在維護家庭的情況下違心寫的,寫了分居協議后,自己實際上還對家里進行了裝修,再說分居協議與離婚協議并非一個概念。”訴訟中,黃秋生還提出,李梨嬌在2005年前將銀行存款全部取出,并將40多萬元存款轉移到其姐姐的名下,該款應依法分割。
一諾千金:丈夫為沖動行為“簽單”
高港法院經審理后認為,夫妻關系的存續是以感情為基礎的。李梨嬌起訴要求離婚,黃秋生書面表示同意,應予準許。對財產的分割,黃秋生在分居協議中已有承諾,該分居協議應視為對夫妻財產所有權的約定。結合黃秋生在分居協議中的承諾、李梨嬌的身體狀況,產權證上登記的主平房及輔助用房、院落均歸李梨嬌所有。
黃秋生辯稱李梨嬌在2005年前將銀行存款全部取出,并將40多萬元存款轉移到其姐的名下而要求分割此財產,對此黃秋生未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且在分居協議中也表明放棄家中一切,因此對黃秋生的該主張不予采納。
2006年7月12日,高港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決準予李梨嬌與黃秋生離婚;房產證上登記的主平房、輔助用房、院落均歸李梨嬌所有。
一審宣判后,黃秋生不服,向泰州中院提起上訴。在上訴中,黃秋生提出自己從未承諾放棄房屋所有權。至于單方寫的“分居協議”,該協議李梨嬌并沒有簽字,事后雙方也未實際分居,而是共同生活,并共同對房屋進行了裝修。“分居協議”不是“離婚協議”,不能作為離婚判決的依據。原有銀行存款43萬余元,均以李梨嬌名義存入。李梨嬌私自取走存款,轉存于其姐的名下,申請對該事實予以調查,而原審法院未予采納,造成本案重大事實不清。對此,黃秋生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審判決,依法改判或發回重審。
李梨嬌答辯稱:“分居協議”是黃秋生自己所寫,從內容看是一種承諾,本人接受協議,并提交法庭,表示同意協議內容,說明對個人財產及夫妻共有財產已有約定。造成婚姻關系解除的過錯在于黃秋生,綜合本人身患疾病現在又沒有工作的情況,原審將共有房屋全部判歸本人正確。
泰州中院經審理后認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對李梨嬌的離婚訴訟請求應予支持。
至于“分居協議”上雖沒有李梨嬌的簽名,但黃秋生在其中對財產的歸屬作出明確的意思表示,李梨嬌持有“分居協議”并予以接受,應當說雙方的意思表示一致。原審訴訟中,原審法院依據黃秋生的申請,依職權到相關銀行查詢了以李梨嬌為戶名的存款情況。經查詢,至離婚訴訟時,相關銀行中無以李梨嬌為戶名的存款,故不能認定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在銀行有存款。黃秋生訴稱李梨嬌私自取走存款,但未提供證據證明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在銀行有存款,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李梨嬌轉存事實的存在,加之黃秋生在“分居協議”中也明確表明放棄家中一切,因此原審法院對黃秋生的該主張事實不予采信并無不當。
2006年11月18日,泰州中院依據法律的規定,作出了“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
(文中人名系化名)
編輯:孫薇薇
法案說法
本案中的“分居協議”是黃秋生單方所寫,李梨嬌又沒有簽字認可,但黃生寫下的“分居協議”,是其對夫妻共同財產處理的意思的表示,這種意思表示雖說是黃秋生因一時沖動所為,但他是在沒有受到暴力、脅迫的況下作出的,應認定是黃秋生真實意思的表示。當然,這種意思表示此時還只是黃秋生的單方意思表示,對李梨嬌沒有約束力。但是,李梨嬌一旦接受、認可了該意思表示,黃秋生的單方意思表示就轉化為雙方共同一致的意思表示,對雙方均具有約束力。在法律上,接受、認可的方式不僅僅是簽字、蓋章,當事人的口頭表示或以自己的行動表示,都可以成為接受、認可的方式。本案中,李梨嬌對黃秋生的“分居協議”口頭上表示接受,并向法院提交了該協議,要求按照該協議處理夫妻共同財產時,李梨嬌的行為已表明其完全接受、認可了“分居協”,雙方都有了約束力。
夫妻在斗氣過程中往往頭腦不冷靜,有時為了爭一時之氣就提出離婚,想也不想就放棄自己的所有權,甚至還將其落于紙上。但要知道,這些沖動行為都是要承擔法律后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