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耀一案什么時候宣判,目前還沒有任何消息。”12月28日,山東省檢察院公訴處處長鮑峰告訴筆者。
安徽省委原副書記、省政協副主席王昭耀涉嫌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由濟南市檢察院提起公訴,鮑峰擔任了該案首席公訴人。
“農家娃”出身的王昭耀,在副省級崗位上一干就是13年,終于坐上了安徽省“第三把交椅”。據檢察機關指控,王昭耀在16年的任職時間內,先后收受44人給予的賄賂共294次,合計704萬元,另有810萬余元巨額財產不能說明來源,兩罪涉案1514萬余元。法庭上,王昭耀全部認罪,并愿意“現身說法”,警示廣大黨員干部,爭做一名“從寬處理的典型”。
目前,王昭耀時常趴在鐵窗前痛哭流涕,想到自己大半生的酸甜苦辣,他感嘆世態炎涼。“我經不起金錢和女色的誘惑,以致被人拉下了水……”這是他發自內心的獨白。
就在2006年11月29日,位于濟南市市中區的該市中級法院戒備森嚴,這天所有進出人員和車輛都要經過警察認真檢查,警察排著整齊的隊形,在這看起來十分莊重的28層綜合辦公樓前后流動值勤。
上午8點30分,王昭耀涉嫌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在該院第二審判庭開始公開審理。
法庭陣勢強大
“今天來旁聽的人員,都與這一案件有關聯。”一位知情人告訴記者,“有中紀委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高級官員,有山東省高級法院和山東省檢察院的人員,再就是被告人王昭耀的親屬。”
旁聽席上,王昭耀的弟弟王昭斌和退伍回鄉的兒子特意從魯南梁山農村趕來。
審判長宣布帶被告人到庭,王昭耀被兩名警察從法庭的一個專用通道帶上法庭。王昭耀穿一件灰色西裝,沒打領帶,不足1.7米的個頭,滿頭黑發,沒戴手銬,臉色顯得有些蒼老和憔悴。
擔任審判長的劉長立,是濟南中院刑二庭庭長。2005年11月30日,濟南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任命劉長立為濟南中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刑二庭庭長。刑二庭是專門負責審理大要案的,原安徽省副省長王懷忠(已被判處死刑)、原山東省政協副主席潘廣田(被判處無期徒刑),都是由濟南中院刑二庭審理。
此案由濟南中院一審,按照法律規定,公訴機關應當是濟南市檢察院。但據了解,4名公訴人分別來自山東省檢察院、濟南市檢察院和濟南市高新區檢察院。他們是該省檢察機關公訴崗位的“精英”。首席公訴人鮑峰是山東省檢察院公訴處處長,曾榮獲山東省“十佳公訴人”。公訴席上除了4名檢察官外,還有一名助理檢察官,負責操作多媒體示證系統。多媒體示證是繼檢察機關自偵案件全程錄音錄像之后,最高檢確定的公訴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并出臺了《多媒體示證規則》,目的是提高出庭公訴的科技含量。由于王昭耀案是山東省檢察院近年來辦理的最高級別的職務犯罪案件,該院領導對起訴工作十分重視。
宣讀起訴書用了一小時
法庭準備就緒,鮑峰站立著,以洪亮的聲音宣讀“起訴書”。
“起訴書”全文約有1.6萬余字,長達40頁,鮑峰宣讀了整整一個小時。“起訴書”指控,在16年的時間內(1990年至2005年),王昭耀利用擔任中共安徽省阜陽地委書記、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副書記、安徽省政協副主席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44人(單位)給予的財物共計294次,合計704萬元,構成受賄罪;另有810萬余元的財產明顯超過合法收入,不能說明合法來源,構成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
受賄部分是整個“起訴書”的重點內容。“起訴書”共40頁,受賄部分就占了近37頁,占整個起訴書的92.5%。
另外,王昭耀被扣押在案的財產共計1728.198651萬元。
“整個案卷共計48本,摞在一起有一米多高。單單看完這些卷宗,也需要三天時間。”一位公訴人對筆者說,“王昭耀案先由中紀委做調查,因為涉嫌犯罪,中紀委將案件移交給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又指定山東省檢察院管轄。”
據了解,最高人民檢察院之所以將王昭耀案交給山東省檢察院管轄,主要原因是山東在查辦高官腐敗方面積累了相當多的實戰經驗,有一支能打硬仗的反貪隊伍。自1995年查辦原泰安市委書記胡建學受賄案以來,無論是辦案數量和質量,山東都位于全國前列。
法庭調查僅兩小時
公訴人宣讀完起訴書后,法庭進入了調查階段。
第一個行賄人是陸某,陸在1990年至2000年的11年間,11次向王昭耀行賄7.9萬元。2001年5月,王懷忠案發后,王昭耀曾退給陸某2萬元。隨著王昭耀職務的升遷,陸某也由一名科級干部升遷為縣委書記。
對檢察機關的第一筆指控,審判長問王昭耀:“有無異議?”王昭耀回答:“沒有異議。”審判長又問律師有無異議?律師說:“沒有異議。”隨后,審判長讓公訴人出示證據。
公訴人通過多媒體示證系統向法庭出示了相關證據:王昭耀的口供,行賄人陸某的證詞,王昭耀妻子馮繼英的證詞等。公訴人很快就把陸某11次向王昭耀行賄的證據出示完畢。審判長再次發問王昭耀:對公訴人的舉證有無異議?王說,沒有異議。律師也表示無異議。這樣,關于第一個行賄人行賄11次、王昭耀受賄7.9萬元的法庭調查即告完畢。
44名行賄人,294次犯罪事實,法庭需要逐條調查,原計劃開庭時間需要兩天。但因為王昭耀對公訴人的所有指控,皆表示“沒有異議”,辯護律師也很少辯護,因此,只用了兩個小時,關于受賄罪的法庭調查就結束了。公訴人準備的視聽證據,由于被告人和辯護律師對指控沒有異議,也就沒有必要當庭播放了。
“沒有我們當初想像的那種控辯雙方的激戰場面。”山東一所高校法學院教授對筆者說,“對公訴人的指控,王昭耀只用4個字來回答,那就是‘沒有異議’。”
據辦案檢察官介紹,王昭耀長期在黨政部門的領導崗位上,認識問題、概括問題的能力非常強,辦案人員就給他講高級干部違法犯罪的判例,包括曾經是他的部下的王懷忠(原安徽省副省長),讓他明白一個道理,有時候,法律最后的處理結果完全看你的認罪態度。
據介紹,在704萬元的受賄數額中,有80%是王昭耀自己主動交代的。
人事安排“一句話的事”
在法庭調查階段,筆者統計了一下,16年來,共有44人向王昭耀行賄294次,共計700多萬元。其中,有30人行賄的目的是為買官,行賄數額共計315萬余元。
這些行賄有三個特點:一是時間跨度長,最長的有16年,短的也有5年;二是行賄時間主要選擇在“兩節”期間(中秋節和春節),或者王昭耀出差和在黨校學習期間;三是行賄款主要由王昭耀的妻子馮繼英接受,然后將行賄人的請托告訴王昭耀。
從王昭耀的工作履歷上來看,1993年他就離開阜陽到省里任職,但他卻一直插手阜陽的人事安排,特別是在擔任省委副書記期間。在法庭上,王昭耀多次說:關于人事安排,其實就是一句話的事,舉手之勞,打個電話或者開會時打個招呼就成事了。
這些人行賄后大都達到了目的,目前有人還在位子上,也有人受到了處理。安徽有個地級市的市長,就在王昭耀案開庭前幾天,迫于行賄壓力,已經辭職。
侯某自1995年結識了王昭耀后,每年的“兩節”(春節和中秋節)都要給王昭耀送禮,至2005年,行賄24次,合計30多萬元。侯某的仕途一路綠燈,由縣級市常務副市長到地級市的常委。
縱觀這些買官者,都是多次行賄王昭耀,許多人也是多次收益,官位一步步提升。買官與賣官之間,形成了一個較為固定的利益群體。
在安徽,許多人都知道王昭耀樂于插手人事安排,但他卻不分管組織人事工作。在為別人“做嫁衣”的同時,王昭耀也沒有忘記“自己人”:妻子的大弟楊楓,不到5年時間,從碭山師范學校一名化學教師,當上了淮南市氣象局局長。隨后,楊楓仕途一馬平川,先后出任安徽省氣象局副局長、宣城市行署掛職副專員、宣城市副市長,2004年2月成為宣城市市委副書記。2006年8月,楊楓因受賄罪獲刑十年;妻子的二弟楊哲信,由一名貨車司機當上了碭山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然后一躍成為宿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2006年6月,楊哲信獲刑十五年。
有媒體在報道時稱,王昭耀的“權力家族”在十多年時間里發展成為“安徽第一權力家族”。其實,馮繼英是楊家的養女,王昭耀之所以“重點提拔”楊家兩兄弟,主要是“為了報恩”。
在買官賣官中,有一種新的動向,就是民企老板出資為一些官員買官。安徽省某房地產公司老板常某,4次行賄王昭耀23.5萬元,目的是為朋友朱某晉升某市市長。某公司老總孫某,行賄王昭耀6萬元,目的是為朋友王某謀求職務。
阜陽中院三任院長都曾行賄
在向王昭耀行賄的44人當中,有三個人的身份比較特殊,他們就是阜陽市中級法院連續三任院長:尚軍、劉家義、張自民。目前這三人皆因涉嫌受賄犯罪,分別在安徽省的安慶市、滁州市、六安市接受審判。
阜陽中院三任院長向王昭耀行賄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王昭耀曾任阜陽地委書記;另一方面,王昭耀曾經是省里分管政法工作的副書記。
“起訴書”指控,王昭耀在擔任安徽省委副書記期間,尚軍為安排兒子到安徽省公安廳工作,行賄2萬元。尚軍是在安徽省衛生廳副廳長的職位上落馬的,此前曾擔任阜陽市委副書記、阜陽市副市長、阜陽中院院長,檢察機關指控尚軍涉嫌受賄90多萬元、巨額財產來源不明90多萬元。
此前,有媒體報道說,王昭耀與尚軍曾是“情人”關系;也有媒體辟謠說,王昭耀與尚軍不是“情人”關系。對此,法庭調查沒有涉及。但王昭耀在最后陳述時說:“我經不住金錢和美色的誘惑……”這就表明,是金錢和美色使王昭耀從一名省部級高官變為階下囚,并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1998年10月至2001年9月,劉家義分3次向王昭耀行賄8萬元,目的是繼續留在阜陽中級法院院長的位子上。
“起訴書”還指控,1997年至2001年,張自民分4次將4萬元現金送給王昭耀。張自民在阜陽中院當了多年副院長,一直難以“扶正”。收到錢后,王昭耀曾承諾讓張自民擔任安徽省體委主任,因為位子一時還騰不出來,事情擱置了兩年,到2004年劉家義辭職,張自民就順理成章“扶正”。與王昭耀一樣,張自民也是貧苦出身,曾當過4年民辦教師,后來考上大學才跳出農門,步入政界。
目前,張自民因涉嫌受賄80多萬元、巨額財產來源不明100多萬元,正在接受審判。
對以上指控,不僅王昭耀“沒有異議”,阜陽中院三任院長也分別作了證詞。
民企老板行賄趨之若鶩
縱觀公訴人的指控,王昭耀受賄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是買官賣官,二是為民營企業解困,收受老板的賄賂。
44名行賄人當中,行賄數額最多的是一家民營企業老板,行賄55萬元;行賄數額最少的是1萬元。44名行賄人平均每人行賄16萬元。
44名行賄人中,有13人行賄的目的是為企業謀取利益,占行賄人總數的30%,而行賄數額則達到387.7萬元,占整個受賄數額的55%。
安徽省界首市某塑料制品廠,是1992年成立的一家民營企業,當時,王昭耀擔任阜陽地委書記。“那時,王昭耀是全省最年輕的地委書記,思路比較開闊,當時在各種會議上提出了要大力發展民營企業的構想。”一位知情人說,“因為民營企業發展初期,遇到的難題比較多,王昭耀帶頭幫民企解困,但后來卻被這些民企老板拉下水。”
從王昭耀受賄時間上來看,1996年前后是一個高峰期。此時,正值阜陽撤區建市,加上阜陽鐵路樞紐動工,阜陽正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時,有一個叫賀文俊的阜陽人進入王昭耀的視野,賀就是后來被人稱作“使阜陽政界動蕩不安的人”,除了王昭耀之外,他先后還把王懷忠、肖作新(原阜陽市市長)、劉家義、劉廣聚(原阜陽市人民銀行行長)等多人拉下水。
賀文俊原來是阜陽的一名個體戶,看到不少人靠關系低價拿到地皮,轉手之間大發橫財,就決定想辦法接近王昭耀。1996年6月,賀文俊為了獲得阜陽市中心120畝土地的使用權,6次向王昭耀行賄38萬元。后來通過運作,賀文俊將600萬元獲得的土地使用權,以1215萬元的價格出讓給阜陽市建行。
支農項目成搖錢樹
王昭耀長期分管農業,一些歸附農口的企業自然少不了讓王昭耀幫忙。其中比較有特色的是“支農周轉金”和“國家級農業產品龍頭企業評定”。
“支農周轉金”是政府為了扶持農業和農業相關產業,財政拿錢,供企業使用,不收利息,只要本金,期限有一年、三年、五年不等。這樣的好事,對許多企業來說,自然求之不得。1997年初,時任安徽省政府分管農業副省長的王昭耀帶領省財政廳廳長匡炳文等6人去澳大利亞考察農業產業化,因為此前阜陽市達裕實業總公司總經理牛玉亮已經送給王昭耀7萬元,所以牛自然成了考察團成員之一。考察回來后,安徽省從財政部爭取了支農周轉金2億元,牛玉亮提出需要1500萬元周轉金,在王昭耀和財政廳長匡炳文的運作下,牛玉亮如愿以償。為此,王昭耀共計收受牛玉亮6次賄賂,共計41萬元。而匡炳文也不是白忙活,2006年9月5日,安徽省淮北市中級法院一審判處匡炳文有期徒刑十五年,法院認定,匡收受賄賂96萬元、美元5.1萬元。
據了解,這些支農周轉金發放容易回收難,有的長期不予歸還。有的資金,通過運作,或減或免,最后都不了了之。
“國家級農業產品龍頭企業評定”也是王昭耀手中的一個砝碼。安徽某涉農企業董事長吳某,為公司參加“國家級農業產品龍頭企業評定”,三次向王昭耀行賄20萬元;安徽某集團公司董事長楊某,為下屬單位參加“國家級農業產品龍頭企業評定”,行賄王昭耀20萬元;安徽某禽業公司,兩次行賄20萬元,被評定為“國家級農業產品龍頭企業”。
為什么許多企業要花錢參評“國家級農業產品龍頭企業”?原來,國家有政策,特別是在財政、信貸、稅收等方面,都有具體的支持龍頭企業的措施。譬如,有關資金項目要向龍頭企業傾斜,龍頭企業申報綠色食品認證時優先受理并減免費用,每年都有財政安排的扶持龍頭企業專項資金。
巨額財產來源“記不清了”
當法庭調查到810萬元的巨額財產來源時,王昭耀說:我確實記不清了,因為,錢財都由妻子馮繼英掌管。
據了解,當王懷忠案發后,王昭耀和妻子馮繼英,開始商量對策:一是把錢退給行賄者。但不是全退,而是行賄5萬元,只退2萬元;二是轉移財產。他們買了一個保險柜,放在一個朋友家里,鑰匙自己帶著。另外,把資產放在親屬名下,并在北京等地購買房產。
“時間跨度16年,記不清是可能的。”辯護律師說。
辯護律師李京生提出了幾點辯護意見:一是王昭耀給人題詞,收了1萬元,應當是潤筆費,不是受賄;二是王昭耀岳母過生日,有人送1萬元,應當屬于禮金;三是有人送錢后,沒有具體的請托事項,事后王昭耀也沒給辦事,也沒承諾辦什么事,不應定為受賄。
律師認為,王昭耀有檢舉揭發他人違法犯罪行為,有從輕、減輕處罰的情節。
法庭休庭時,濟南中院一位法官分析說,鑒于王昭耀案件的具體情況,王昭耀極有可能被從寬判處,因為據稱80%的犯罪是王昭耀主動交代的。
最后陳述“做坦白從寬的典型”
下午2點30分,審判長讓王昭耀作最后陳述。
王昭耀站起來,一口氣講了足有半小時,他雖手里沒拿講稿,但思維清晰,一氣呵成,一副痛心疾首的神態。說到傷心處,他有些泣不成聲。王昭耀的最后陳述,可以說是法庭的一個小“高潮”。
王昭耀出生在山東省梁山縣小路口鎮后門王村。他是家中老大,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當年為供養王昭耀上學,父母賣掉了家里的三問房屋,父親一人闖了關東,母親在家既要種地,又要照顧三個孩子。有一次,村食堂發了一個糧食做的窩頭,母親舍不得吃,留著給從縣城上學回家的大兒子吃,自己吃樹皮和草根。說到這里,王昭耀聲音哽咽,并流下了眼淚。
1963年初秋,王昭耀考入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水利工程系。從學校駐地到頤和園景區,坐公共汽車只需5分錢,但他從來沒坐過,都是來回步行。大學5年,他從來沒有枕過枕頭,一塊青磚枕了5年。大學畢業后,王昭耀被分配到安徽碭山園藝場工作。
在碭山園藝場,王昭耀喂過豬,種過果樹,結婚生子,兩男兩女。為了照顧孩子,王昭耀的母親從山東老家來到碭山,這一來就是20年,把四個孩子養大成人后,母親才又回到梁山縣。
“現在,他父母都是80多歲的人了,租住的兩間破爛不堪的房子時常漏雨……”一位知情人告訴筆者,“對老家來說,王昭耀基本沒什么貢獻,他妹妹是普通農民,妹妹的兩個孩子常年在外地打工;弟弟王昭斌雖年過半百,但至今還在一家企業干臨時工”。
雖然對老家沒多大貢獻,但后門王村的鄉親們對王昭耀的印象還不錯。“每次回家,他總是在村外就下車,一直走回家,對鄉親很客氣……”后門王村支書老王介紹說。后門王村距離梁山縣城23公里,村民有1400多人,都姓王,村民經濟來源主要靠外出打工。王昭耀曾任省委副書記,是梁山縣方圓百里最大的官。2004年,上級要求村村通公路,王昭耀通過山東省有關部門,給村里協調了20萬元,這錢本來應該是全村老百姓分攤的。這也算是他對家鄉父老的最大貢獻了。
據王昭斌介紹,王昭耀在碭山當水利局局長、縣委書記期間,逢年過節,原工作單位園藝場走訪送蘋果,家里就把好的挑出來,讓王昭斌拿到市場上賣錢,以補貼家用。
讓王昭耀引以為自豪的是,他在任縣委書記時(1984年1月任宿縣縣委書記),是全省縣委書記中唯一的省委委員;任地委書記時(1987年5月任宿縣地委書記),是全省最年輕的地委書記。48歲那年當上副省長。1986年宿縣發生礦難,王昭耀任搶險總指揮,他帶領有關人員奮戰5天5夜,救上來37名礦工,被救礦工和親屬感動得長跪不起……1996年夏天,與廣大軍民攜手并肩,吃住在大堤,爭分奪秒與洪水奮戰,終于確保了長江大堤的安全……
“在安徽,王昭耀是一個外鄉人,又沒有什么背景,應該說是靠自己的打拼一步步上來的。”一位知情人說,“王昭耀分管的一些工作,在全國都能叫得響,譬如農村稅費改革、農村承包責任制。可以說,王昭耀對三農問題的研究和認識,還是比較到位的。”
王昭耀陳述說:“人一旦政治上失節,后果就會一發不可收拾。現在回過頭來想,要這么多錢干什么?我送給自己八個字:罪行嚴重,影響惡劣。”
“我在安徽工作了37年,走遍了淮河兩岸的山山水水、溝溝坎坎,田間地頭和農民的炕頭都曾留下了我的身影,我與江淮大地的父老鄉親相處中結下了深厚的友情……我的奮斗和拼搏,黨和人民給了我很高的榮譽和地位。”王昭耀感慨地說,“我辜負了家鄉父老的期望和重托,辜負了父母的養育之恩。痛定思痛,我醒悟得太晚了,我對不起江淮父老。時間不會倒流,我要徹底悔罪,并愿配合有關部門,以現身說法,警示黨員干部,做從寬處理的典型。”
下午3點15分,審判長宣布休庭,擇日宣判。
編輯: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