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學生 思維能力 創造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是教師教學的五項原則和重要任務。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承擔起發展學生思維能力,而且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重任。
學生的思維,因先天遺傳和后天環境、教育、自我努力諸多因素的影響,而有很大差異。有的學生思維能力很強,有的思維能力很差,有的思維能力一般。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是創造型人才的重要標志。較強的思維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教育培養的結果。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有計劃地教給學生必需的思維方法,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發展其創造性思維能力。在培養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和創造積極性
要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教師必須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使學生知道學習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積極性。
二、用唯物辯證法指導思維活動
唯物辯證法是正確的思維路線,是科學的思維方法和世界觀。唯物辯證法要求我們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按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如實的思考問題,為我們的思維活動指明了方向。按唯物辯證法進行思維,可以防止思維的主觀性,表面性和片面性,防止唯心主義和機械唯物主義的影響。
三、提高元認知能力,教給學生思維策略
元認知能力是思維策略的核心,沒有元認知能力就談不上思維策略對思維活動的監控。教師必須設法向學生講授有關思維策略和元認知的知識,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學會學習。運用思維策略也必須掌握大量的思維方法。
四、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和創造方法
傳統的教學過程只注意傳授知識而忽視學習方法或思維方法的傳授。這種方法只能培養出“高分低能”的學生。為了培養創造型人才,教師必須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注意掌握知識的過程,傳授理解知識,應用知識的思維方法和發明創造的方法,有計劃地進行思維訓練。
五、不斷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
讓學生掌握思維和創造的知識。知識與思維關系密切,思維的過程就是運用知識、操作知識的過程。已有的知識既是過去思維操作的產品,也是當前思維操作的原材料,又是新知識的生長點。在強調思維訓練重要性的同時,絕不能忽視邏輯知識的創造知識的傳授。學生懂得了邏輯知識和創造理論,就可以使思維的程序符合邏輯規律,使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活躍起來。
六、提高學生的言語能力
思維與言語能力密切相關。學生掌握的詞匯量越大,言語活動越有條理,思維就越開闊越深入。因此提高言語能力是提高思維能力的重要條件。語文課的教學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切實掌握言語這個思維工具,更好地發展思維能力。
七、要使學生了解自己的思維品質
要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必須使學生了解自己思維品質的特點,了解自己在思維廣度、深度、獨立性、目的性和靈活性等方面的優缺點,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使自己的思維能力不斷發展。
八、組織創造性活動,讓學生大膽創造
培養創造型人才是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根本目的。為此,我們要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要有計劃地組織“小發明”等創造性課外活動讓學生大膽創造,讓學生在發明創造實踐中提高創造能力。
(作者單位:河北省大城縣東辛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