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語文 知識 情感 細節
語文是一門人文內涵極為豐富的學科。我們的學生往往上了很多年語文課了,還不知如何閱讀文章,更談不上品味文章的美。課堂上對文章的肢解讓學生只會配合老師而不知自己深入思考文章本身。語文課程標準中說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也就是“知識和情感共生”“語言與精神同構共生”。下面我就以《亡人逸事》中知識與情感的把握為例,淺談一下學生如何自主主動的學語文。
一、知識——“細節”中處處含情
語文不是思想品德課,也不是歷史課,語文具有工具性,但是工具是被人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個情感態度問題。
《亡人逸事》這課,最突出的一個知識點就是——細節。教師應該先明確什么是細節。細節描寫是文學作品中寫人、敘事、繪景、記言的最小組成單位,它與重大場面描寫相對。文學作品中的細節描寫,有肖像細節、行動細節,語言細節、心理細節、場面和景物細節等。細節須真實、典型、新穎,其作用有“以小見大”,即從小處看到大的意義:“生動傳神”,即搜求一般人不注意處,把它寫出來,起到傳神寫照的作用。
二、情感——思念與愧悔中的細節
細節之處解讀了,還要問這篇文章總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作者是懷著怎樣的感情寫的,主人公又是怎樣的思想感受。如此一問,答案隨即產生:斯人已逝,當作者帶著一種愧疚與不安來懷念逝者的時候,我們似乎看到了作者仿佛要穿越時光找回從前的雙眼,蒼老的目光里沉淀的滿是歲月積累的真情,這里沒有“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浪漫,沒有“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式的恭敬,也沒有“貧賤之妻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清高自守,這里只有一種帶著些酸楚、些許溫暖的回憶。
三、其他文學作品中的細節與情感
金岳霖先生講課中捉虱子的細節體現了他的天真與孩子氣,葛郎臺臨終抓鍍金十字架的細節體現了他瘋狂占有金子的本性,還可以在詩詞中找細節,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鹿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金圣嘆說過:一花、一瓣,一毛、一鱗、一焰,“其間皆有極微”。在文學作品中,細節是作品真實性的一種體現。回顧我們看到的幾篇詩文,這里使細節真實起來的其實是一種情,一種發自肺腑的真情,也正因如此,它們才具有了令人感動的特質。
四、讓“知識與情感”進入生活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體會了細節如此人情,學生就可以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人,運用細節描寫的手法對其進行介紹,要寫得富有感染力。教師在指導學生細節描寫時,應要求他們注意(1)真實,符合生活的邏輯;(2)符合人物的個性,(3)精心錘煉詞語;(4)巧妙運用修辭。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一個思想、情感和感受的世界。”用自己感興趣的方法去讀去感悟更能激發學生讀的興趣,更能讓學生的心融入到文章中去,進而去感受語言文字的美,讓學生真正熱愛語文。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