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新課程 思想品德 教學反思
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改革實施,作為一線教師該具備什么素質呢?該作好哪些準備?將何去何從呢?為了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我們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在總結中不停地反思,在反思過程中不斷地通過實踐檢驗,從而看清前進的方向。
新頒布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強調用于開展學生課堂活動和相關實踐活動的時間不少于總課時的20%,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日常思品課教學中,如何體現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呢?我認為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課應該是能夠培養創新意識和學生實踐能力。為此,我把情景問題討論法運用到每節的思品課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反思:
反思一: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
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著“填鴨式”“滿堂灌”“一言堂”“說教式”的弊端。教師的一張嘴和一支粉筆包打天下,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新課程標準提出要變學生接受式的學習方式為學生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而情景問題討論的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了教學重心由教師教到學生學的轉變。這就要求我們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通過討論課,學生思維活躍,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
反思二:設計情景問題討論,應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思品課由于一些原理抽象難懂,使許多學生對思品課“敬而遠之”。長此以往,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無從談起。要改變這種教學狀況,一種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方式是設計情景問題的討論。如我把“理解與寬容”這個內容設計成幾個環節:我思我行,小品表演、情景體驗、換位認知。因為這些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在實際的情景問題討論中展開豐富的想像,它打破了“一言堂”,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反思三:情景問題討論,應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討論課不能只說不做,設計情景問題時,盡量把討論與實踐相結合。比如我在設計“理解與寬容”時,設計了一個實踐問題《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要求學生選擇幾個需要理解的對象進行溝通,并且做好記錄。以往的政治課教學只重課堂,課外的社會實踐幾乎是空白。設計實踐問題,使學生能面向社會,可以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另外,也可以根據內容設計撰寫小論文、開展調查、收集資料等,這些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反思四:情景問題討論,應當把握好度,做到收放自如。
做為教師,應當明確自己的角色——就是當好引導者,特別是在課堂討論的時候,有些話題學生很感興趣,說得很多,甚至說偏了,這個時候教師應當及時地去引導。
通過討論還涌現了一大批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提出問題的學生。總之,在思品課教學中,通過設計情景問題的討論,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地位轉變成主動的學習地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開放的教學模式中放飛思想,學以致用,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得到提高。面對新課程標準,教師也面臨新的挑戰,要在實踐中多反思,多總結,特別是要提高情景設計的能力和課堂的隨機互動能力。
(作者單位:河北省邢臺任縣辛店鎮辛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