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網絡本身的特點,以致網絡社會中的他律是相對缺失的,因此,網絡和網絡行為,特別是作為網絡人的高職學生,更需要提高網絡自律,培養和提高網絡自律道德水平。
[關鍵詞]高職學生 自律道德 教育
面對紛繁復雜的20世紀的中國畫,學界劃分類型、梳理脈絡的方式比較多。在1986年,張少俠、李小山合著的《中國現代繪畫史》中,將近代和現代重要的畫家分為“延續型”、“開拓型”。而前者是以徐悲鴻、齊海栗為代表的,后者則是以齊白石、陳師曾,潘天壽為代表。齊白石又是“開拓型”中的一個典型,由于他不同于一般文人畫家的出身和成長道路,傳統沒有對他形成一種負擔,創作的成份最多,給人感覺總是鮮活而有趣的,與眾不同。而他的這個與眾不同的“趣”對于現代繪畫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開拓了一片新的藝術天地。
“趣”是人類精神生活的一種追求,是對于生命的一種感知,一種審美感覺上的自足,在中國畫論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美術范疇。
那么何為“趣”?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疾也”。古意為“取”(如“取舍”)、“赴”(如“趣利”)、“快”(如“趣行”)等等。用今天的話來講,“趣”即好玩、有味道,有意思、惹人發笑、耐人尋味的意思。
中國繪畫一直十分關注作品的趣味性。無論是哪個畫種,若畫中無“趣”,則不能稱之為一幅佳作。齊白石的“趣”是源于生活中,他曾說過“我決不畫我沒有見過的東西。”齊白石筆下一個個鮮活有趣的形象并非是憑空捏造,而是從生活中來,同時齊白石的豐富的藝術生涯給他創造了“趣”的可能性。齊白石的繪畫早年學的是工筆,40歲后離家出游五次,開闊了心胸眼界,對徐渭、八大山人、石濤、吳昌碩等人的水墨大寫意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曾誠懇的說“青藤,雪個,大滌子之畫能橫涂縱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于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也。”他雖然對傳統虔誠到如此地步,但在他具體學畫時卻不行,在他57歲時接受陳師曾指點決心變法,在自記中寫到“獲觀黃癭瓢畫冊,始知余畫猶過于形似,無超凡之趣,決定大決。人欲罵之,余勿聽也,人欲譽之,余勿喜也?!辈懴铝恕皰叱哺窨傠y能,十載關門始變更。至把精神苦拋擲,功夫深淺心自明?!钡脑娋洹凝R白石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繪畫在視覺上單純而簡樸,其含義卻深刻而直白,有趣。從而使他的作品與同時代的畫家相比更加有特色。他的藝術成就在于:“將文人傳統與民間傳統、文人修養與農民氣質自然而然的結合起來。”用民間傳統彌補了文人畫傳統的不足,給整個民族繪畫注入了活力。正是因為如此,使得各種不同層次的人們都由衷的喜歡齊白石的繪畫。
“趣”出現在不同的情景中,意義是不相同的。如清代王昱說:“位置落墨時能于不畫煞處忽轉出別意來,每多奇趣。正如摩詰所云’近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是也?!贝颂幍摹叭ぁ敝傅氖钦路ú季?,在繪畫中還有其他方面的不同的“趣”,如作品中筆墨有趣、形象有趣,色彩有趣等等。齊白石作品中除了筆墨、形象、色彩有趣外,他的詩、書、印也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并取得很高的成績,而他又將這幾個方面的長處巧妙地統一在繪畫的形式格局中,從而使他的繪畫達到了文人繪畫前所未有的高峰。因此,在他的繪畫作品中的“趣”也是多方面的,具體表現在形象、章法、筆墨色彩、題詩、印文、書法等畫面的諸多因素中。
畫面中的形象是畫中實體的組成部分,中國畫在形象上的要求是提倡不拘于形似甚至“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形象的刻畫要為對象傳達神、趣,逸諸多因素,在藝術處理上表現為,敢于大膽取舍,抓住與對象本質特征關系、最為直接的結構特點,進行適當的藝術夸張、變形,或使用一些各式化,裝飾化的手法。齊白石的繪畫形像上是一種“憨拙之趣”。他認為“古人作畫,不似之似,天趣自然,因日神品”。他所追求的是一種天然之趣,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齊白石通過夸張的手法來強化某種“趣”,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如他所作的《天真圖》中,他通過夸大孩子的頭部,強化了兒童的特征,從而使畫面中的兒童更加天真可愛。再如《挖耳圖》中一位老翁坐在床榻上用手挖耳,腿隨意的搭拉著,通過對他面部表情夸張而怪異的描繪,使得這位挖耳老翁的神情逼真而可愛有趣,表達了一種生活中的情趣。在齊白石8 5歲時作的一幅畫,畫面上畫的是一只老鼠咬著另一只老鼠的尾巴的趣事,這幅畫使他本人都忍俊不禁,覺得“可一笑”,他的這幅畫主要是通過畫面主體的動態來表達“趣”。同時齊白石也會借助畫面上的小道具來表現一種意想不到而又合情合理的詼諧幽默的“趣”。如他的《達摩》立軸圖,畫面中達摩正在靜參佛理。按理來說,氣氛應該是嚴肅的,但齊白石卻使用了一個小道具打破了這份肅靜的氣氛在達摩坐的蒲團上畫了一只達摩脫下的鞋。從而使這幅畫的氣氛頓時生動有趣。
好的章法構圖在中國繪畫中能給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增強畫面中“趣”的表現。齊白石就曾經說過:“竊意好學者無論詩文畫刻,始先必先學于古人或近代時賢。大入其室,然后必須自造門戶,另具自家派別,是謂名家?!币虼怂鞯漠嬁偸欠磸蜆嬎疾季至⒁?,不愿落入前人的俗套。齊白石善于運用線的節奏、組合方式的變化,去表現不同的畫面意境,具有“別具一格之趣”。在畫蝦的畫面中有意的運用線的排比造成運動節奏最是齊白石所擅長的。在山水畫中,齊白石雖然畫得不多,但“趣”的格調極高,尤其擅長用簡率的橫向縱向線條的排比,使整幅畫面產生一種仿佛其振似的波動節奏,如作品《山間》。
在構成方面,齊白石還運用極限的對比一一工寫結合來進行創作,這是齊白石的一大特色。他時常將粗筆水墨寫意的芭蕉、荷花之類與工細勾寫的草蟲放在一幅畫中,形成對比的情趣。用他自己的話來講就是:“工者如兒女之情致,粗砉如風云變幻?!?/p>
從元代開始,筆墨之“趣”便是獨立于繪畫的形象之外的審美欣賞價值而確立。中國繪畫中的抽象性、表現性的因素得到加強,筆墨本身便變得尤為重要,畫家通過筆墨本身抒發情懷,突出形象的趣味。筆墨便作為一種符號語言系統,它在造型與韻趣之間能兼顧,表現了中國繪畫中的一種復雜性的認識,使得感情的宣釋更為淋漓盡致。
齊白石繪畫非常講究筆墨。他的筆墨追求的是一種“單純之趣”,他先是吸收的徐渭。石濤、吳昌碩的用筆的真率隨意,但比他們更凝重從容,這也是他早年對八大用力較多的結果。但是他是一片純真的童心又與八大抑制中的冷峻憂郁是不同的,又使得他的筆墨氣息顯得天真爛漫。齊白石在用筆時,他曾說過:“作畫用筆不可太停勻,太停勻就見不出疾徐頓挫的趣味。”因此他的用筆運墨中的筆墨的變化趣味盎然。他的寫意畫中的金石味特重。用筆老辣雄強,又得粗細、輕重、疾徐、頓挫之微妙變化,藝術性極高,用墨極其講究濃淡、枯潤,掌握恰到好處,隨心所欲,他的《蝦圖》等大量作品便是筆墨之“趣”的最好體現,畫面的效果生動自然,活靈活現,使人回味無窮。
在20世紀中期相對狹義的“中國畫”概念中,色彩的大膽運用只有在工筆畫中得以體現,而在寫意畫大多數都是以墨為主加以淡彩。色彩的趣味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實現。在這期間,吳昌碩邁了第一步,齊白石在色彩上受到了吳昌碩等人的影響,兼之又吸收了民間藝術色彩的特點,他的用色顯出一種“鮮活之趣”。他所畫的寫意大都是色彩熱烈、鮮活動人。齊白石在畫花卉時,通常是將墨葉、紅花翠羽或是將墨葉、紅瓢蟲畫于一畫,使飽滿的墨與彩互相呼應,顯得十分的渾厚鮮潤。如他的作品《西風吹艷上秋階》、《牡丹圖》等等。
詩詞作為畫面的組成部分是從元代開始的。畫家將詩題到畫面上,作為畫面的一個組成部分,使之相輔相成。從此開始,我們國人也開始對于畫面詩的“趣”的追求。齊白石的詩率直、耐人尋味,追尋的是種“坦率之趣”。本來他有“少不能詩孰使窮”之感,經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幾年來作畫,一畫必一詩,故詩之隨意一如畫也。竟也進入脫口成詩的境界。如他為《不倒翁》題詩云:“烏紗白扇儼如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汝忽然來打破,通身何處有心肝?!庇衷}蟹詩云:“令人思有酒,憐汝本無腸?!弊屓藦闹蓄I略到畫家特有的譏諷之意詩與畫相印襯,更使作品別添一股魅力。同時齊白石還擅長于運用諧音來發生畫趣。如《清平福來圖》畫中畫了一老者高舉青色的瓶子,迎接高空飛來的蝙蝠,畫上題“清平福來”,“清平”與“青瓶”諧音,“?!迸c“蝙”諧音,美妙無比。
齊白石的書印也是趣味盎然、極好的。他的書法的學館閣體到學保紹基體,后來又學爨龍顏碑,三公石碑,加上對金農體的仿模,后來逐步增強了書法的力度、厚度和金石味,最后形成他自己獨有的含有傾斜筆致、“雄健之趣”行草書體。他的印文先學丁敬、黃易,后傾心于趙之謙,并得漢印古意,單刀直沖,純任自然,形成了大疏大密、“豪放之趣”的風格。有“趣”的印文如“癡思長繩系日”,“老為兒曹作馬牛”,“何人重布衣”等等,無一不令人喜愛。他的書法印文與畫面相結合別有一番趣味,
“趣”其實是一種智慧之流,袁中道曾說過:“凡慧則流。流極而趣生焉。天下之趣,未有不自慧生也,山之玲瓏而多姿態,水之漣漪而多姿,花之生動而多致。此皆天地見一種慧黠之氣所成,故倍為人所珍玩?!?《劉玄度集句詩序》)大自然尚有慧黠之氣,人的機趣、靈趣就顯示出更多的聰慧?!叭ぁ钡谋姸啾憩F形式,體現了中國人對人生的積極,健康向上、樂觀的態度,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大眾的審美意向。
生活每天都在向我們展開,但不是每個人甚至也并不是每個畫家都能體會到它的別樣的“趣”,它需要一些條件。而齊白石他能夠感悟到這別樣的“趣”,因為他明白趣味是對于生命的徹悟和留戀,生命時時刻刻都在進展和創化,趣味也就要時時刻刻進展和創化。所以齊白石成功了,成為受人矚目的頗有影響的一代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