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行的教育評價功能被扭曲,激揚生命的功能被弱化,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呼喚回歸生命,讓學生在富有生命意蘊中成長;體育教學中缺乏生命意識,導致教學中對生命鈍化,體育教學應關注學生成長需要,提升課堂教學內涵;通過對體育課堂教學中生命異化的成因分析,提出構建生命體育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成長需要 教學內涵 生命異化 生命體育
一、研究目的
課堂教學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是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的體育課堂教學,過于重視運動知識、運動技能的傳授,導致學生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被遮蔽。為此,需要了解和把握作為教育基礎上的生命的特征,深刻反思當前體育課堂教學,以促進師生生命的健康發展。在促進人生命成長的價值取向指導下,當前的學校體育教學要加強對學生“成長需要”的關注與研究,喚醒、滿足并提升學生成長的需要是當前學校體育教學可以實踐的一條道路。
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一些國家開始明確提出生命教育和敬畏生命的道德教育,美國的杰·唐納-華特士1968年開始第一個倡導和踐行生命教育的思想。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學者感到教育應當尊重生命,關愛生命,從生命的視覺來研究課堂教學,葉讕教授1997年在《教育研究》上發表《讓課堂煥發出生命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文章從生命的層次、用動態生成的觀念重新認識課堂教學,構建新的教學觀。“生命課堂”是2003年王鑒在《教育理論與實踐》發表的《課堂重建:從“知識課堂”到“生命課堂”》中正式提出。上海2004年開始制定并出臺《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在已有的有關“生命課堂”的研究中,人們大都只關注了學生的生命,往往忽略了課堂中的生命是由師生構成的生命共同體,很少對課堂生命異化現象及原因進行深刻分析的研究,很少對建構生命課堂提出具體可行策略的探討。在新課程改革推進過程中,體育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應看到壓抑學生的個性和缺乏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教學仍然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就是忽視教育的生命基礎。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生活的舞臺,它質量如何將直接影響到師生的生命質量,明晰生命課堂的含義,審視當前體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種種生命異化現象,提出構建生命體育課堂的策略,為體育教學提供借鑒。
二、體育課堂中生命異化的現狀
1.生命意義的遮蔽。近代以來,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極大豐富,知識失去了其本真意義,知識成為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忽視對人心靈的關懷和呵護,在現實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為了更好地獲得運動技術,運動技能而存在,教師為了使運動技術、運動技能更好地被學生掌握而存在,只有當學生獲得大量運動技術、技能的時候,師生的價值才得以充分體現,體育課堂教學沒有去挖掘知識本身所蘊涵的生命智慧,也遺忘了知識對人及生命本身的價值。
2.生命情感的漠視。生命情感即個體對自我生命的肯定、珍愛,對生命意義欣悅,以及對他者生命及至整個生命世界的關懷。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命歷程和情感體驗。因而生命情感的化育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問題,同時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應該為培養師生豐富的生命情感奠基。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組織形式、教學過程、教學目標、教學評價等一系列的標準化都與師生的生命體驗和感受無緣,因而使課堂教學中的情感陶冶完全缺席。
3.精神世界的荒蕪。課堂作為師生現實生活的時空,理應讓他們能在其中充分展露生命情態,展現生命活力。“知識本位”的課堂生活被簡單地等同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活動,完全忽視了課堂上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師生重要的生命歷程。體育教學以訓練為目的,人的理智認識被分割,其他方面被忽視。一方面,眾多與生命體驗無關的運動知識和運動技能的訓練不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困惑和疑難:另一方面,以人的理性宣稱的科學反而桎梏了大多數人的理性。這兩種脫離的結果終將導致師生生命創造美好生活能力的喪失和內在精神生活的枯萎。
三、現行體育課堂生命異化的成因
1.價值取向偏差。教育的價值取向偏向社會本位和知識本位,人的價值和地位經常被忽視,人的生命被遮蔽和遺忘。體育課堂教學追求的是傳授盡可能多的間接經驗,顧不上對情感的關懷,教育本身的意蘊也隨之消失。體育課堂教學中生命隱退,透出的只會是疲倦、乏味、無奈,造成的是對生命的壓抑和對生命活力的壓制。
2.傳統霸權學科的影響。在師生眼里,傳統的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等課程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點,而像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只能在此俯首稱臣。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廣大師生的生命活力,在這種強壓之下,學生只得收斂起他們的童真,遠離嬉鬧和歡笑,整天淹沒在題海訓練之中。
3.傳統教學觀的桎梏。傳統教學觀以哲學認識論為基礎,視教學為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容易造成單一的主體觀、片面的教學目標、教學與生活的斷裂等,應運而生的將是以教師、教材為中心,以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為重要任務的“知識課堂”。
四、生命體育課堂的價值
“生命體育課堂”是指在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課堂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方式的選擇以及課堂教學過程的運作都應體現出對生命的關懷,關照生命的完整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關照師生生命的完整性,包括健康狀況,生活狀況以及可能的發展趨勢,以便調動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每一個都獲得整體生命的充分、和諧、完美的發展:尊重生命的獨特性,培養個性,把差異看成課堂教學煥發生命活力、形成和完善獨特個性的內在資源:善待生命的自主性,不只是把自主性依為達到教學目的的手段,把課堂還給師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涌動教學靈感,讓師生在自我不斷超越的過程中體驗到生命的力量與意義。
1學生成長的價值
(1)有助于學生主體性的真正實現。生命體育課堂強調學生是有個性的“人”,而不是裝載的“容器”,強調課堂是學生的生活空間,每一節課都是學生生命的有機組成部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課堂中。
(2)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養。生命體育課堂尊重人的生命,將有助于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中學習,培養學生質疑、探究精神,增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3)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和價值觀。生命體育課堂中,學生被作為有著鮮活生命力的個體進入課堂,有自己的真實情感和判斷能力,在和諧民主的氣氛中,通過師生平等的情感交流,把學生的內心感受全部引發,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教師發展的價值 (1)回歸教師主體性。生命體育課堂關注師生生命,把教師從權威的教育制度中解放出來,能夠使教師充分發揮其主體性,在教學中進行獨立創造。
(2)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師成為研究者必須有一個寬松的環境,生命課堂關懷教師生命,教師將站在自己的角度審視自己的工作,從而熱愛自己的工作,主動的改進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3教育革新的價值
(1)調動師生積極性,激發參與意識。生命體育課堂從生命的特性出發,強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師生是課程的實施者和參與者,是課程的實際解讀者,生命課堂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益和質量,消除師生對課改的抵制,激發參與意識。
(2)內化革新要求,保障課改推進。生命課堂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所倡導的課堂模式,它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他們的價值取向是一致的。課堂是課程實施的主陣地,課程價值觀的轉變必然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課堂價值觀,即課堂是一個以人的生命發展為歸依的場所,它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蘊藏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這種價值觀正是生命課堂的價值取向。因此,構建生命體育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五、構建生命體育課堂的策略
1整合多元的課堂教學目標。在體育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設計應根據:依據學生現有的水平制定共同的目標和個人目標:教學目標的確定,不僅有認識方面的,還要有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目標的體現,教師要依據自身的條件確立能夠達到的教學目標。
2感悟體育教學內容的人文意蘊。在以往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師生完整的生命活動被簡化為枯燥的認知活動,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單調乏味的課堂教學顯得死氣沉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課堂教學應改變過于是重視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在具體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應做到加強體育教學與生活世界的聯系: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體驗,加強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聯系:開動態生成的體育教學過程。
3展開動態生成的體育教學過程。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過程過分強調預設和封閉,每節課的內容、任務和進程都具體地甚至按時間順序分解在教案里。一方面它不可能按規定軌道行進,會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情景;另一方面,教師設想,計劃的教育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師生共同設計、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方法:采用活潑的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主動地學習提供機會;變換課堂教學空間形態。
4營造民主寬松的教學氣氛。融洽的師生關系體現著民主和平等,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識,相信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力,故在體育教學中樹立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由規訓走向教化;教師要寬容學生的與眾不同乃至錯誤;教師要有博大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