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層教學,是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與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先后達到大綱的要求。
[關鍵詞]初中語文 分層遞進教學 實踐與思考
一、分層遞進教學模式的提出及意義:
分層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與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先后達到大綱的要求。
分層教學就是承認學生的層次差別,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教學,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教師的輔導下愉快地學習,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同時,教師鼓勵競爭,及時表揚和調整目標要求,這符合學生的好勝心理,更進一步引導學生的內動力。一方面,教師重點輔導了中下生,為他們學習掃清障礙,不盲目批評學生,有利于促進成績稍差的學生積極向上:另一方面,教師適當引導學習較好的學生,為他們進一步探索知識指明方向,有利于他們不斷進取。因此,分層教學適應于各層次學生學習心理,使每個學生都樂學、會學,善學,感受到“個個有特長,人人成大材”的成才愉悅。
二、課題的研究的理論依據
1.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形成性評價和掌握學習的策略”。該理論主張每位教師都能幫助所有學生更好地學習,將具體的教學目標作為學習的導向,使整個教學活動始終處于教學目標下。同時,不否認學生間的差異,將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和個別教學三者實現最佳的結合,為我們明確教學目標,確立科學的學生觀、教學觀提供了依據。
2.分層遞進教學的理論。該理論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差異出發,提出“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學生的差異是一種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對于形成多層次的教學質量觀和指導教學實踐起到積極的作用。
3.學習論、教育人本論、學生主體論等。
三、初中語文分層遞進教學研究的目標、內容:
(一)研究的目標
從教學理念出發,在新課程試行的今天,試圖通過本課題研究達成如下目標:
1.能用普通話準確認讀漢字、書寫端正正確。
2.具有一定的我國古典詩文的積累。
3.能根據一定的情境,正確得體地進行漢語言交際。
4.能閱讀一般的政治、文藝、科技讀物。
5.能寫一般的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常見的應用文,并具有一定的文字修改能力。
6.不僅要具有一定的讀寫聽說的能力,更應具備較強的創造能力。
(二)研究的內容
1.以語文閱讀訓練為主,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有統計資料表明,中考閱讀題的比重在逐年增長,在注意全面考查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閱讀和寫作能力的考查占突出地位。
閱讀材料的選擇兼顧各種文體。記敘、議論、說明以及實用文,至少同時出現兩種以上的文體,且注意材料的文化價值取向,表現民族優秀道德傳統和文化傳統的讀物、反映高新科技知識和社會發展的讀物及優秀文學作品,都是閱讀的首選材料。注意因體設題,能較好反映閱讀的本質。
閱讀材料以課外為主,以課內為次,這使閱讀能力的考查有了廣闊的天地,課文只是例子,能力要向課外遷移,這個道理不容置疑。
開放性的試題已步入閱讀測試領域,所謂“開放”是指解題思路的多元化和試題答案的多元化,不追求一種解題思路和唯一答案,注重肯定學生的創見,使答案的界定有一個合理的自由度,鼓勵創造思維和創新意識。
鑒賞、比較閱讀的興趣,除積累性、理解性閱讀外,出現了靈活多樣的鑒賞性和比較性閱讀,包括課內文章之間及課內與課外文章之間,同文體不同題材及同題材不同文體之間比較或鑒賞。
鑒于以上中考閱讀題的發展趨勢,有必要對它進行目標分層即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認知能力合理地確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并將層次意識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與此同時,在尊重學生民主的基礎上,以隱性分層的形式將學生分為A、B、C三類,并建立異質學習組,分別賦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遵循“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在教學中貫徹實施。
2.作文教學實施分層遞進,努力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1)分層遞進作文教學的科學依據
學生的知識基礎是有差異的,如果忽視或無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性,按同一要求,同一尺度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統一的作文教學,就可能使一部分學生因為作業過于輕松而抑制了個性發展,另一部分學生則難以甚至不能按時按質完成所布置的作文。分層遞進作文教學,就是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作文教學。
(2)分層遞進作文教學的主要內容
①學生的分層。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將全班學生分成高、中、低三個層次,教師不僅要心中有數,而且應記錄在案,但不宜向學生公開,否則有可能助長“高層”學生的傲氣,挫傷“低層”學生的自尊心,增加他們的心理壓力。
②訓練的分層。作文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它不僅包括對寫作知識的把握,寫作技巧的運用,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等方面,還包括對事物的觀察能力,而且它是獨立的、帶有創造性的復雜勞動。作文的單項訓練,如描寫某個景物,刻畫一個人物的外貌等都要對層次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
③評價的分層。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實施分層遞進作文教學,一般以縱向對比的自我評價方法作為評價學生的手段。
四、實施者的困惑:
1.在備課時,為如何給目標定性,將它分得所謂分明(A、B、c三層一清二楚),有些甚至無法細分,即使勉強分出,也不知是否恰當。因此,對ABC三層學生提問,應有不同的設計提問。
2.為數不少的學生不夠重視“分層遞進”,更有甚者竟然自愿昂首闊步地進入本不屬于自己的低層次學習,令人可笑又可悲。
3.由于沒有經驗,案例、辦法可遵循,如何評價實施的效果,這也是實施者感到困惑的地方。
4.課題經費無法得到落實。
5.在課題建檔方面,由于實施的時間上、密度上、內容上不夠廣泛,很難有一整套如數據,目標,評價體系等的具體落實,故建檔方面可以說是處于空檔位置。
五、結論
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分層遞進的教學方法,能通過目標分層,讓每一個學生激起參與的興趣,通過訓練分層,讓每一個學生獲得參與的機會:通過評價分層,讓每一個學生體驗參與的樂趣。它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中心,以學生的主體參與為途徑,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目標,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參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同等的參與和發展機會,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學生的主體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健康蓬勃地發展。這種實際效果在實施中體現得不夠充分。
(作者單位:浙江省洞頭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