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施創新教育,培養新型人才是賦予高職院校的重大使命,也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目標。本文就高職院校實施創新教育的背景、現狀、意義、原則及基本思路作了簡要探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 創新 創新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主要培養技術型應用人才,因此教育過程中體現創新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實施創新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辦出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才能真正培養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
一、創新教育的內涵及高職院校實施創新教育的意義
所謂創新,即拋開舊的,創造新的。也就是以超常或反常規的眼界、方法去觀察、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程序,或重新組合已有的知識、技術、經驗,獲取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思維成果,從而實現人的主體創造能力。創新是當今時代精神的核心,是知識經濟的生命和源泉,然而,無論是知識創新還是技術創新,都離不開教育對它的支持。因此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創新教育已成為教育界必須面對的新課題。所謂創新教育是指在學校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和創新人格的培養和教育,這四個方面構成了創新教育的主要內容。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為要點,以培養創新人才為價值取向的教育。作為21世紀教育發展的模式,它的根本任務是進行知識創新、人才創新和教育創新,其核心是人才創新,培養創造型人才。通過人才創新滿足知識社會對創造型人才的需求,通過知識創新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國家創新能力,通過教育創新推動高等教育改革并形成新的教育模式。這就是實施創新教育的根本意義。
創新教育作為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在現代大學教育中已引起了許多國家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的重視,他們都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體系和目標,把培養創造性人才作為國家興亡的關鍵所在。可見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造性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它不僅是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世界大學教育目前的發展方向和最高目標。
二、高職院校實施創新教育的舉措探究
1.樹立創新教育理念
實施創新教育,必須以樹立創新教育觀念為先導,以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培養創新人才為核心目標,改革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育模式,構建創新教育體系,全面推進教育創新,包括教育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管理機制創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創新、評價機制創新等。要將創新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落實到每個教學環節。
2.建立創新教育運行機制
現在多數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偏窄,專業課和實習教學方法比較簡單,所培養的人才多缺乏創新意識,難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促進個性發展,極不利于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建立創新教育運行機制至關重要。學校可開設“創造學系列課程或講座”,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與創新教育有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懂得什么是創造性思維及如何養成這種思維習慣等。學校要搭起舞臺,提供必要的場地和物質保障。
3.構建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要實踐創新教育,必須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樹立多元人才觀,采取多樣化的培養方式,因材施教,為創新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及條件。可以實施“平臺+模塊”為結構特點的課程體系。按一級學科和學生的共性發展要求構建公共課程基礎平臺,按二級學科構建學科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程平臺,按專業方向設置專業課程模塊,加強基礎、拓寬口徑,增強適應性,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實施第二課堂培養計劃,將第二課堂開展的思想教育活動、科技創新活動、文化體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納入創新人才培養體系,設立課外素質能力學分,使課內培養與課外培養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4.加強創新教育學科建設
為更好地形成學生的創新觀念,更快提高他們的創新素質,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之需,高職院校學生入學后,就應設法開設創新教育的學科作為各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讓學生系統地接受創新理論,深刻領會整個人類歷史就是一部創新史,整個人類科學知識的形成、發展都是創新思想的體現,創新勞動的累積:向學生介紹人類歷史上典型的創新事例,向學生展望創新在未來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從而使創新思想在學生的意識中根深蒂固,并成為推動學生進取的動力,外化為學習其他各學科的方法。
5.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創新素質
高職院校教師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導,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必須要有一支創新型師資隊伍。教師首先要擁有廣博、精湛的專業知識和不斷進取的精神。知識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教師知識面要廣,專業知識要精湛,不但熟悉自己所教本門學科最基礎的知識,還要弄清楚該學科的最新動態、最新進展、最新成果及其相關學科。創新思維是以獨特、新穎性為目標的思維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風格,不照本宣科,不搞傳統的注入式、滿堂灌教學,要善于啟迪、誘導,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塑造學生的創新品格。
6.加強實踐教學和實踐活動
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之一,就是注重實踐教學。“實踐出真知”,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實踐,實踐是創新之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不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操作能力,而應該通過實踐教學檢驗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教學的形式應是靈活多樣的,實驗操作是實踐教學,實習實訓是實踐教學,而課堂教學中的案例教學、專題討論、綜合作業等都應看作是實踐教學的組成部分。同時,還應積極組織開展一些其他類型的實踐活動,如科技創新活動、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等,把學生推向科研、服務和社會生產的第一線,這些都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7.營造高職院校校園創新環境與創新氛圍
學校創新環境的建設是創新人才培養的必要條件,要把學校創新環境的建設放在學校工作的中心地位。一方面要加大創新教育環境建設的投入。基地可以本校的教育資源為基礎,如實驗室、實習工廠,電教樓、圖書館等,適當配置現代化、高科技的技術裝備;也可利用校外非教育資源,如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等建設一批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通過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結合培養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