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農村建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有著極其重大意義。新農村的發展同時也離不開農民素質的提高。農村兒童是新農村建設的未來主力軍,如何加強和推進農村學前教育已經提到了農村工作的發展日程上。
[關鍵詞]新農村, 學前教育 發展探討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任務。2005年12月31日,中央下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又兩次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協調推進農村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推動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做出的戰略決策,是中國共產黨在深刻分析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學前教育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工程
中國要建立“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歸根結底都離不開農民素質的提高。新農村的“生產發展”需要鄉村教育提供新農村的人力支持:新農村農民的“生活富?!毙枰l村教育提高農民的就業增收能力;新農村的‘鄉風文明’需要鄉村教育幫助農民提高綜合素質,新農村的“村容整潔”需要鄉村教育幫助農民改變舊的生活習慣:新農村的“民主管理”需要鄉村教育提高農村干部群眾的法制觀念和民主意識。
1.新農村需要新型農民
我國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已成為建設新農村的主要障礙。有關資料表明,全國4.97億農村勞動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而小學及以下的占40%。全國92%的文盲、半文盲在農村。今年兩會代表呼吁社會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目前,我國進城的農民工1.5億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已達2290萬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將在未來幾年繼續呈較大規模的上升趨勢。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急需培養造就千千萬萬高素質的新型農民。這是新農村建設最本質、最核心的內容,也是最為迫切的要求。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是新農村建設和培養新型農民的重要渠道和基礎工程。
2.建設新農村,幼兒教育是關鍵
幼兒期是人的發展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階段,學前教育是人的真正教育的開始。中國有句俗語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大量研究表明:高質量的學前教育能夠促進幼兒認知社會,為兒童入學學習和今后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提高義務教育的效益,對于生長在經濟困難家庭的兒童來說,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包括托幼機構教育和家庭教育)更為重要。
3.重視學前教育,農村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學前教育在農村長期以來因各種主客觀原因而未能得到重視和發展,致使相當數量的鄉村兩級農村教育中,學前教育名存實亡。農村教育有許多落后的問題,但真正落后的莫過于學前教育問題。而學前教育中的幼兒教育正是娃娃們身心發展、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和群體環境教育的第一階段,是人的社會化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的教育對農村娃娃的未來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不可舍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不抓娃娃的農村教育只能永遠是先天不足的教育。
發展學前教育,對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高標準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提高國民整體素質,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縮短社會差距和經濟差異,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如何發展農村學前教育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目前農村學前教育的體制存在的問題日益暴露,越來越不適應新農村的發展。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辦園體制不鍵全,存在多頭管理,有的園隸屬于村委會管理,有的則屬鄉鎮管理體制,造成了責任不清,體制不明,管理不到位。二是辦園條件差,有的園設在小學里,沒有玩具沒有園舍,教學設備簡陋,安全保障設施不全,造成了幼兒教育小學化,違背了幼兒教學的規律。三是師資力量薄弱,大部分老師未經過專業培訓;老師待遇差,難于留下經過專業培訓的老師。
這些問題日益凸現,直接影響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也不利于新農村的建設。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提出了發展學前教育的思路。
學前教育要以幼兒園為主要形式,托幼機構數量不足的邊遠地區,經當地教育部門批準,可由鄉鎮中心托幼機構在有條件的小學附設幼兒班。
1.“政府統籌,辦管分離”
“政府統籌”是指政府充分發揮行政職能,統籌,協調,指導學前教育發展,提高學前教育水平。這里的政府指鄉,村、鎮行政組織,政府統籌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一是統籌規劃街道辦事處學前教育發展目標及方向;二是統籌調整全地方幼兒園布局;三是統籌管理幼兒教師的待遇和社會保障?!罢y籌”可以調整全區的幼兒園布局。通過考核對幼兒園進行統一評估打分,達不到市二類園標準的混合班進行撤并:有能力提高辦園水平的村,對幼兒園進行改建、擴建。通過合理布局調整,提高辦園的規模效益。
“辦管分離”主要是明確幼兒園的籌辦者與管理者的關系與職責?!稗k管分離”要明確幼兒園的籌辦者是村委會。管理者可以是街道辦事處,教委辦作為街道辦事處的教育職能部門,代替街道辦事處行使管理職權。
2.政策扶持,鼓勵民辦
對愿意到鄉鎮、農村去創辦幼兒園的投資者,要放開政策,及時予以審批,免費辦理各項手續;在劃撥土地、基建規費、評定等級,表彰先進等方面,無論是公辦的還是私立的幼兒園,都要一視同仁,盡可能地創造寬松的環境;對他們在創辦幼兒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要主動關心并給予無私的幫助,對辦得好的幼兒園,要及時給予總結,獎勵,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和表彰,努力形成公辦和民辦幼兒園或學前班共同發展的多元辦學格局。
3.落實幼兒教師待遇,穩定教師隊伍
學前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是一大批農村戶口的幼兒教師,她們的待遇能否落實,是穩定幼兒教師隊伍的關鍵。采取有效措施落實農村幼兒教師待遇,一是通過學習培訓轉為公辦幼兒教師。二是落實幼兒教師工資待遇,實行鄉鎮統籌工資制度。三是解決幼兒教師退休養老問題。
農村學前教育任重而道遠,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的扶持,才能真正解決農村學前教育的落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