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學數學 數學教育 創新教育
以學生為本,是新式教育的核心內容。如何向學生正確灌輸良好的學習觀念,是擺在廣大中學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教育同樣離不開創新。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需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學習自由和學習興趣的。能夠使學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來自課堂之外的干擾和約束,需要教師通過恰當的教學組織形式,積極創設數學教學模式,激勵和支持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發現問題,從另一個角度提出疑問,從而更加有效的討論解決問題,就是說要培養學生敢于向固有答案挑戰的精神和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在于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路,倡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更多的智慧發揮空間。一個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如何指導則決定了學生向什么方向發展。所以,數學課堂教學一定要為學生創造一種自由、平等、和諧、充滿民主和關懷氣氛的競爭平臺,使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認知探索個體,有著更加豐富的思維想象空間,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與被學的過程中來,從而化被動為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師生互動,相互影響,相互交流,相互提高。
教學是一項充滿智慧的勞動,必須除一切雜念,方能誨教于人。教師不是上帝,并不能給學生想要的東西,但教師應當知道自己的學生想要什么,從而引導他們如何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恐怕是作為教師的最大意義吧。理論是空泛的,但行動是具體的,教師的行動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認識和判斷能力,這便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人與人之間的影響力不可小視。因此強調自由和諧的教學環境,是關系到教與學能否順利實現有機轉化的重要因素。
在共同教學的一般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在和學生共同探討與共同學習的過程,也是共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高自身能力的過程。良好的數學教學課堂,應該是師生和學生之間多邊活動的有效合作過程。
教師要以啟迪智慧為思想,嘗試運用發現法、探究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運用變式教學,發揮引導作用,創造性的運用提問技巧,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教學過程成為一種有利于學生產生強烈求知欲和探索欲的全過程。同時,教師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相互探討、爭論,交流思維方法,相互啟迪,產生共鳴,使學生的思維由發散而集中,由集中而發散,以達到張馳皆宜,運用自如。
以下是筆者在教學中的一點體會,謹供參考:
1.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好勝心理,培養獨立創新的興趣;針對不同的群體開展不同的教學形式,使教師和學生的距離達到最佳狀態。
2.借助其它器材和工具,給學生最大的自由相象空間,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帶給自己的快樂,從而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3.利用學生的求知和好奇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4.以數學界的名人為榜樣,激勵學生向他們學習,為學生樹立一個標桿,讓向上游攀登的信念植根在學生的心中。
(作者單位:河北省邢臺市任縣辛店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