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閱讀自學 地理教學 教學效果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常常存在這樣一些情況,例如 學生回答問題與課文內容、觀點、術語相脫節:學生觀察、分析、想象膚淺,難以深入,在討論問題時,啟而不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自學習慣
首先,讓學生了解閱讀自學的重要意義,使他們認識到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對獲取知識、增強能力、提高成績的作用。
其次,選擇適當的閱讀自學方法,使學生要自學,會自學,使學生自學與教師講授緊密聯系。
再次,要善于總結。閱讀自學,教師應結合課本內容即時組織學生講座,肯定學生的自學成績,總結經驗,擴大自學成果。
二、指導學生掌握閱讀自學的方法
地理課的閱讀自學方法很多,以下幾種方法,筆者覺得對養成學生的自學習慣比較有利。
1.“語意式”閱讀法。“語意式”閱讀法適合于課文篇幅較長,但知識點不多,層次比較清楚的章節或段落,如高中地理下冊的一些章節。使用這種方法自學時,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讀,找出知識點、關鍵詞,排一排知識層次,再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歸納和概括,對看不懂的疑難問題作上標記。教師應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必要的講解。
2.“提綱式”閱讀法。對理論性強,閱讀理解難度較大,學生一時難以把握的章節,為降低難度,便于學生自學掌握,可采用“提綱式”閱讀法進行自學。
使用這種方法,教師應在課前就教材內容精心設計讀書提綱,理出主要知識點,為學生看書自學指出思路。讓學學生依據提綱,帶著問題去看書、讀圖,然后讓學生擺出各自的見解。
3.“習題式”閱讀法。所謂“習題式”閱讀法,就是教師根據大綱要求,把課本知識轉化為習題,讓學生帶著習題去看書自學,邊閱讀邊做習題。它適合于知識點較密集,重、難點較集中的教材章節。
4.“地圖式”閱讀法。地理和地圖的關系十分密切,“地圖式”閱讀法就是要求學生在自學地理知識的時候,充分重視地圖的作用,認真讀圖、解圖,理解記憶地圖,從地圖上獲取知識、信息,并能應用地圖說明地理問題,完成圖文轉換。
以上幾種閱讀自學地理課本的方法,適合于不同的教材內容和不同程度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靈活運用。
總之,建立自學和課堂教學相配套的教學模式,把閱讀自學作為地理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來抓,并反復堅持,不斷改進,就能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明縣沙窩鄉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