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間的信任是促進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人際關系的發展,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與外化的轉化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的基礎條件之一。但是,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間卻表現出信任缺失的狀態,從而導致信任危機。所以,本文從信任缺失的原因和表現等方面來闡述信任重建的必要性和措施。
[關鍵詞]主客體 信任缺失 信任重建
對信任問題的研究已經成為學術界研究的一個焦點,中西方學者從不同角度對信任提出不同的理解。帕森斯認為“信任就是一種內化的社會規范體系,而這些規范體系是建立在共同的價值基礎之上的”福山更是直接地認為信任產生于共同的價值觀念。信任是一種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即主體預期客體能滿足自己某種需要并將自己的需要托付于客體而形成的價值關系,是主體對客體“信”與“任”的統一。
一、信任缺失的含義及產生的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任缺失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由于主體缺乏對客體的基本信賴而產生的一種不平衡狀態,是在雙方間產生的反感情緒。它所產生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當代的中國社會正面臨著一個史無前例的轉型期 在這樣獨特轉型的過程中,內含著眾多特殊的矛盾和問題,具有獨特的復雜性,這種復雜性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很多不確定因素也暗藏其中。一系列的價值迷茫和危機,帶來人們價值觀的沖突、矛盾和斗爭,這些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和深刻的,也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信任缺失的一個原因。
對于教育者來說,由于受傳統的教一受觀念的影響,并沒有意識到與受教育者是平等的,或都是教育的主體的信念,仍然一味以灌輸為主,而不考慮受教育者的需求或是時代的需求,加上由于新的科技如網絡的普及,教育者對于新事物又不能結合創新,信息量跟不上受教育者的情況時有發生,肯定對受教育者就不能進行正面引導。而對于受教育者來說,具有了現代性主體性特征,雖然由于各方面的不成熟,但是對于社會、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他們不會僅僅再局限于傳統的理論束縛 這種看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與教育者的價值理念產生;中突,這就產生了不同的個體或群體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時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這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信任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主客體間信任缺失的具體表現
主客體間這種信任缺失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人際方面的雙向不信任,即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信任關系,主要是體現在作為主體的受教育者對作為客體的教育者的信任危機,即對教育者人格的較大程度上的不信任,必然也不可能對教育者所進行的教育信任,此外,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不信任,對受教育者的能力和品質不信任。
二是教育要素方面的不信任,即作為主體的教育者與作為主體的受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不信任關系,這些要素包括教育環境、教育內容、教育目的、教育手段等,這方面主要是體現在主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較大程度上的不信任。
三是認知方面的不信任,即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通過自己的理性判斷對教育客體進行評判,從而對客體產生信任的一種關系。這個方面主要是體現在主體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和目的較大程度的不信任。現今,許多人懷疑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否具有價值,這是普遍的事實。這必然也反映到受教育者身上,一些受教育者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價值
四是情感方面的不信任,即主體對客體發自內心的一種感情而產生的信任關系。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①由于受教育者對教育者較大程度上的不信任,因而不可能付出太多的情感依托。②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缺乏情感,表現在不喜歡上思想政治教育課。
三、信任重建的必要性和做法
首先建立受教育者對教育者的信任,這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信任關系的一個前提條件。
教育者豐富自身知識,優化自身素質。他本身應具備能夠取得受教育者信任的各方面的素養,包括政治素養、思想素養、道德素養、知識素養、心理素養、能力素養等。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對受教育者給予充分的信任。信任能促進信任,信任是一種互相的關系。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取得受教育者的信任,首先他要注重發揮“自己人”效應,本身給予教育對象從感情為出發點的信任。因為信任他人,更能激發他人的潛在的能力和激發他人參與合作的積極主動性。
其次要建立受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信任關系。
滿足受教育者的需要,對癥下藥,與時俱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屬性能否滿足受教育者的需要是受教育者信任的前提條件。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客觀真實性是受教育者信任的關鍵。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客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沒有內容就沒有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可靠性或信用度是客體影響信任關系的關鍵因素。客體要想獲得主體的信任,就必須有信用或有良好的信譽即可靠性。正如《論語·陽貨》中說:“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盡可能避免“假、大、空”的說教,必須實事求是,與受教育者生活實際相聯系,也要關注受教育者的現實生活,也就是要把精神鼓勵與物質利益相結合起來,去做好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要多樣化,富有吸引力,是取得受教育者信任的重要手段。事實表明,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總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引起人們的興趣而這種注意力和興趣的培養是取得信任的一個基本前提條件。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身內容極其豐富多彩 但豐富多彩的內容需要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正如馬克思主義認為形式與內容要辯證統一起來,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一樣。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總會暴露出一些問題,信任缺失僅僅是其中的表現之一,主客體之間的信任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當中起著積極的重要的作用,不能忽視,所以針對這個問題,要尋求一種優良的新型的信任關系,進行信任重建,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互相信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轉變受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觀看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創新,能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