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圍繞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明確科研定位,通過創建科研環境、培育科研力量和開拓科研市場三方面的具體實踐,探討提升高職高專院校教師科研綜合素質和促進產學研結合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高專 科研定位 產學研結合
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人才、發展科學技術和服務社會的使命。“產學研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科研是高職高專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產學結合的內在動力,在推進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模式中起著不可忽視的融合與推進作用。然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產、學、研的結合并不容易,我們通過承擔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職高專教育中科研與教學的互動研究”,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現撰寫此文,供大家參考。
一、不斷創新科研環境
我校先從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做起,明確現階段科研工作的重點不在于迅速產生經濟效益,而在于促進產學研一體化、擴大社會影響,以提高教師的科研積極性上,此舉為科研工作起步,奠定了比較好的基礎。
1.加強政策引導
學校科研處制定明確的科研發展規劃和合理的科研評價體系,例如不以縱向課題及其發表的論文數量作為衡量教師科研水平的唯一標準,而是將科技開發,科技服務等橫向課題業績也作為教師評獎評優、職稱晉升的參考指標,從而有效地激勵了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參與科技服務的積極性,達到了提高教師實踐技能的目的。
學校還成立了相關專業的研究所,設立科研崗,讓有專長的研究人員從事專門研究工作,從而充分發揮一些科研能力強,在科研上有濃厚興趣,有潛力的教師的科研能動性,如經管系成立了經濟研究所,開展水利工程績效評價的橫向科技服務。
2.完善科研服務
在科研項目服務上,學校及時為教師提供行業動態和各類申報信息,通報地方科技服務信息,幫助教師聯系項目,指導教師課題立項。
在科研項目管理上,學校除了制定科研經費管理制度、不斷改善科研條件、逐年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外,還加強課題過程管理,通過書面匯報、中期考核等方式進行檢查,全面掌握項目實施進展,并明確科研成果歸屬,及時組織成果鑒定和報獎,提升成果檔次和水平。
3.鼓勵教學改革
學生的創新能力體現在學生的繼續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上。我校屬于老的高專院校,的比較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但作為高職院校,必須與時俱進,加強現代前沿知識的學習,有明確的教學導向和措施,來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型”。為此,學校積極鼓勵教師直接以生產任務作為教學實踐環節的課題,每個課題的重復利用不能超過三年。要求教師實踐環節的題目“真課題真做”、“真課題假做”;動員學生參與教師的教學實踐環節,以課題的更新,強化學生素質的提高。
二、大力培育科研能力
我校通過人才建設、科研專題培訓、崗位考核等措施大力培育教師的科研能力。
1.引進和派出并進,跳躍式增強科研能力
針對原有教師學歷層次不高、實踐能力有限等問題,我校積極引進高學歷、高技能人才,發揮他們的學術帶頭作用:對在校教師,鼓勵他們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參加培訓進修,攻讀高一級學歷學位;與此同時,學校還制定相應政策,為教師搞好科研服好務,規定教師參加工程實踐期間,除按同類人員享受工資、福利外,學校還發放一定的工作津貼。教師參加工程實踐的經歷,作為其轉正定級和推薦職稱晉升的必備條件之一等。這一系列的措施,大大調動了教師進行科研的積極性,使我校的科研能力實現了跳躍式提高。
2.培訓和指導并舉,漸進式培育科研力量
學校有計劃的培養各學科的帶頭人和科研骨干,積極為他們創造外出學習、進修、考察等機會,并設立專項或配套培養基金,促進科研人才脫穎而出。目前我校有一名教師為“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資助對象,兩名教師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省青年教師資助對象9名,并培養了一批校級骨干教師。
學校設立了校科研基金,積極鼓勵青年教師參與科研;設立了青年教師培養配套資金,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制定了青年教師導師制度,以充分發揮了校內學科帶頭人的傳幫帶作用。
3.評價和考核并重,波動式推進科研動力
為了加強科研意識,構建合理的激勵獎懲機制,使教師養成科研習慣,我校推行了新的人事崗位考核制度。在崗位聘任考核中,教師科研成果被量化,各崗位對科研成果的質和量做出硬性規定,科技服務、論文、教材、科研成果獎勵等科研成果折合為科研分值,并以各崗位必須達到的科研分值作為教師工作量考核的內容之一。
三、積極開拓科研市場
高職高專院校的科研優勢在于直接服務于生產第一線,與中、小企業的現實需求聯系緊密,便于開展應用性研究。我校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著力創建校內校外實訓基地
我校把實訓基地分成三個層次:核心層(校內實訓基地,校辦企業),基本層(簽約實習實訓企業)和擴大層(臨時性實習實訓基地)。學校通過創辦勘測設計所和工程咨詢公司,每年可承擔生產任務數十項,為學生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課題的不斷更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大力開展職業技術培訓工作
高職高專院校作為面向生產、培養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主陣地,具有開展技術培訓得天獨厚的優勢。依托地方經濟和行業,創辦培訓機構,為企業職工的技能培養服務,不僅是高職高專院校的內在任務之一,也為開展科研工作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相當部分受訓人員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可以轉化為教師的科研課題。
3.努力展開行業企業合作服務
依據服務于行業、產業、地方經濟的辦學理念,我校的科研工作依托行業,為市縣水利行業提供科技服務,并通過派出骨干教師作為企業科研機構的兼職人員、直接將企業的科研機構設在校內開展實質性合作等多種途徑,積極與中、小企業展開合作,從科研生產第一線的實踐中找項目、找課題,不僅對提高產、學、研一體化極為有利,也逐步提高了學校的科技服務知名度,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近三年來,我校的科研實力明顯提升,不僅打開了科研市場,開展了行業的科技服務,學校也依托行業優勢,整合科研力量,爭取到了一些較大的項目,產生了良好的行業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到明顯好轉,有效減輕了高校擴招和就業壓力帶來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