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數學課堂 教學
新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是在“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即創造性使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的整個環節充滿生機與活力。下面從學生主體、教學引領等方面探討如何在新課改背景下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一、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
課堂教學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即要明白學生是教的活動對象,是學的活動主體,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體現者。
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足夠地思考探索和交流的時間,參與閱讀題意、形成概念、尋找思路、證明定理、攻克難關等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二、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引領作用的體現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數學概念的形成、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要在教師的有效引領下,使學生在課堂上感受數學問題發現的樂趣,形成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具體表現為
1創設情境。課堂教學的成效如何,關鍵在于能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因此開始上課時就要創設有興趣的情境,有意識的引領學生的思路,使學生在疑惑中去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去發現,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接受、理解,記憶所學的知識。這樣學生把注意力很快集中到了要講授的新知識上,課堂氣氛很活躍,一節課始終緊跟課堂節奏。
2課堂提問。課堂提問是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領學生正確理解、掌握知識,從而達到能力培養目的的重要手段。這就要求教師對要提問的問題精心設計,對提問對象進行精心安排,依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有梯度,有層次的提出問題,對回答偏差的進行點撥,亮點的進行肯定,引導和促進學生自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切忌片面性,尤其不要忽視學困生:提問要貫穿于復習、新授、練習等整個課堂教學的始終。同時,還應創造機會讓學生提問,這樣有利于師生間的互動,無形中提升了學生分析能力。
3選擇題型。課堂教學離不開例題,《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要“以學生有所體驗的和容易理解的現實問題為素材”,使學生的學習處在思維活躍的主動探索活動之中,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如學習“列方程組解應用題”時,選取與校園安全緊密相關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的興趣,又如學習“平均數、眾數、中位數”時,讓學生當應聘員工選擇公司,或當老板制定方案,來理解三者的區別與聯系。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程設計由“給出知識”轉向“引導活動”,倡導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合作討論,體現數學再發現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怎樣處理教材才能體現新理念,怎樣組織教學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正是我們數學教師應該努力探索的問題。讓我們數學同仁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河北省衡水市武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