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巧妙運用學具,為學生搭起學習的平臺,使其思維在實踐中真正“活”起來呢?筆者就此做了如下探索:利用學具的誘惑,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思維動機;利用學具的活動,促使學生主動探究,激活學生思維;利用學具的靈活,誘發學生的求異思維與創新;利用學具的直觀,加深理解數量關系,發展學生思維;利用學具的生活情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關鍵詞]數學教學 學具 多元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抽象的數學結論,更應注意學生的多元思維訓練,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探討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而在認識過程中很難從教師的講授和得出的結論中獲得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思維品質。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具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的作用。學具的直觀性、操作性,可變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啟迪思維,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抽象概念、科學地分析數學算理,從而去獲取知識、驗證知識、運用知識,使學生各方面素質和諧發展。如何利用學具為學生搭起學習的平臺,使其思維放飛,在實踐中學習數學、體驗數學,從而去創造數學、應用數學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關于使用學具發展學生的思維的做法。
一、利用學具的趣味性,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思維動機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產生的一種內驅力,他推動人們去探索新的知識,不斷提高能力。學生一旦對某一事物感興趣,就會產生一種尋求知識、探求真理的精神力量,甚至可以達到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地步。因此,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利用學具形成的多樣性和畫面新穎的趣味性,精心設計喜聞樂見的情景,從而使學生一開課就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的創造欲望,充分挖掘他們的智力潛能。
例如,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時,一上課我便高興地對小朋友們說 “今天我請來了你們最喜歡的小花貓和大家一起上課,好嗎?”孩子們都興奮的說“好”!“那就從你們的學具袋中拿出小花貓的鐘表盤,我們看看這只小花貓一雙靈活的眼睛好象挺聰明的,它的左手拿著鐘表盤要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你們愿意和他進行比賽,看誰學的又快又好嗎?”教師問。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愿意!”一張色彩鮮明美麗的小花貓表盤很快地把學生帶入探究新知識的境地。這樣利用學具創設情景,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地思維動機。
二、利用學具的活動性,吸引學生主動探究,激活學生思維
小學生的特點是:有求知欲,但注意力不夠持久:愛動,但精力不夠集中。利用學具,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還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供學具,讓學生動腦筋、想辦法,可以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努力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操作學具,人人動手,讓學生主體地位得到落實。同時,學具的操作有時又是一種外部的物質化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學生在動中學、在動中思、在動中發現、在動中歸納,能引起和促進學生把外顯的動作與內隱的思維活動緊密聯系起來。學生借助手的活動能夠實現和反映其內部的思維活動,讓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他們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觀念都能得到相應的加強和和諧發展。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發現新知識的過程,是一種主體的創造過程。因此,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具的可活動性,調動學生主體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不斷激活學生的創造思維,去完成新知識的建構。
三、利用學具的靈活性,誘發學生的求異思維與創新
數學課堂是一個動態的、立體的、開放的活動過程。學生利用學具自主操作時,不受集體思維趨向的限制,可以根據自己的所思所想靈活操作,這樣就可以把學生的內部心理的智力活動充分體現出來,使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多元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思維特點處理好形象與思維的關系,通過學具的靈活操作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在感知認識的基礎上發展思維,這樣課堂才能充滿靈性,才能誘發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四、利用學具的直觀,加深理解數量關系,發展學生思維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聯系起兩方面的作用: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創造的、聰明的工具,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這精辟的論述,闡明了操作與思維之間的養辨證關系,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的,對于他們來說,思維離不開形象和動作。學生在操作中通過動眼、動手,動口,動腦,使外部的操作活動與內部的智力活動緊密結合,有力地推動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五、利用學具的生活情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景,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且又應用于生活。要通過學具的使用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來源,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才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
總之,數學教學中使用學具,對學生的思維發展大有裨益。我們不斷探索學具的使用規律,創造性的使用學具,為學生真正搭起思維放飛的舞臺,使學生在實踐中“動”起來,接受“活”的教育,進行“活”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