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教育進入中小學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所闡述的是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一些觀點。
[關鍵詞]信息技術 信息化發展 農村普及
從2001年起,教育部明確規定,要把信息技術課列入必修課。
當前,農村的一些學校相面臨著缺乏師資、硬件、軟件等方面的制約,如何在信息技術教育方面取得成效,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教育模式、提高課堂利用效率,是一個十分迫切要探討的問題。本文結合本人在信息技術教育方面的一些經驗,談一談農村學校如何解決走上信息技術教育之路的一些問題。
一、理念的更新是信息技術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
信息技術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體系,它與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不同,它的產生首先是科技的產物。同時,教育的教育理念必須是現代的。加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已經開始,要讓新的課程以及信息技術順利地進行下去,首要的是教育理念進行更新,使師生尤其是教師的教育理念適應現代教育和青少年健康發展的要求。因此,要正確認識任務驅動中“任務”的特定含義,使用中要堅持科學、適度、適當的原則,避免濫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務的情境性、有意義性、可操作性:任務大小要適當、要求應具體,各任務之間還要相互聯系,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組成一個任務鏈,以便學生踏著任務的階梯去建構知識。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年齡特點或是能力特點),教師將知識從學術形態轉化為更適用于實際教學的教育形態,從而使得學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這不是對教材的不尊重,而是在教材基礎上的一種創新使用。
二、領導的支持是信息技術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
要讓火車跑得快,需要火車頭來帶。領導重視與否是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學校應重視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工作,充分認識到推進信息化建設是改變傳統工作方式、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促進職能轉變的重要手段,是服務于科研、服務于研究所、推動知識創新工程順利開展的重要措施。確保信息化工作有領導、有組織、有計劃、有落實、有威效。
三、物質的投入是信息技術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
對于信息技術課程而言,必要的基礎設施、基本設備是課程實施的物質基礎。要配備能滿足教學需要的計算機房、多媒體教室等設施,配備數量合理,配置適當的計算機和相應的外部設備(打印機、投影儀、掃描儀等),具備上網條件。在規劃和建設信息基礎設施,購置設備時,要遵循“合理投入,充分利用、避免浪費、量力而行”的原則,對投入進行全面規劃,還要結合本地或本校的發展水平和特色,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和“盲目攀比”等現象。
四、信息技術教育更應是信息技術素養的提升
信息素養不僅指諸如信息獲取、信息檢索、信息表達和信息交流等信息技能,而且包括獨立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在信息社會中合理生活和學習的責任,以及將信息技能用于信息問題解決和進行創新性思維的綜合信息能力。
營造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及能力的前提。學校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學習信息技術的良好環境:一方面,要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從校園的整體規劃到圖書館、計算機房和多媒體教室的建設,都應考慮到信息環境和信息文化氛圍的營造;另一方面,要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出發點,設計與學生學習和生活相適應的信息文化環境。例如,學生可以通過在網絡上分組討論、交流進行協同學習,以培養他們合作共事的能力,學生可以使用電子郵件、聊天室等網絡工具與教師進行交流與討論,實現網上輔導和答疑;學生可以利用文件傳輸資料庫下載資料,利用電子表格和數據庫統計數據,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等。
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及能力的關鍵,加強在職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是提高教師信息素養水平的主要措施。應使教師具有強烈的信息意識,對信息、信息社會和教育信息化有正確的理解;對信息有較強的敏感度,認識到獲取信息資源對教學與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能準確,高效地解讀信息和批判性地評價信息;能有效地吸收,存儲,快速提取和發送信息;能對相關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創造性地使用信息解決問題;具有較強的信息道德意識和信息安全意識等。
五、信息技術必須與學科整合才有生命的活力
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是指在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教師改革教學模式的工具,為課程提供資源,創設教學環境,使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資源及課程實施等因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和諧互動的整體。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整合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高質量地實現學科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創造性地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交流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主動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處理、發布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同時,通過整合使學生信息素養及能力的培養顯性或隱性地貫穿于學校的各科教學之中。
六、信息技術教育必須與網絡教學相結合
Internet是個大課堂,從Internet獲取知識,是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一種很重要的手段。網上的新聞、教育、科技、文化,娛樂等方面的內容正是學生很想了解的。在Internet上,學生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查找資料,而且這些信息都是比較詳實,比較全面的,這對擴大同學們的視野、豐富同學們的知識面是非常有好處的:網上的BBS論壇、留言本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與他人交流溝通的新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可以學會如何與他人交往,學會向他人尋求幫助,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網絡知識競賽,組織個人網站的評比,可以發展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現在的Internet上,有很多的教育類網站,非常便于同學們補充課堂知識和自學,如K12教育資源網,中學學科網等等。針對現在的學生一旦上網,很喜歡上聊天室,玩游戲這一現象,要求我們教師要加強引導和管理。
信息技術教育既是教育現代化的具體內容,又是推動教育現代化的手段和途徑。在實踐中我們深刻認識到,在農村中學,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善于解決問題,只有進一步提高認識,確立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地位,才能使農村信息技術教育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