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學學習 學習興趣 培養和激發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廣大數學教師必須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對于學習興趣的培養應當滲透到每個教學環節,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下面就興趣的培養和激發來談談我近幾年在教學中的體會。
一、愛護學生,融洽師生感情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由于任教課時少,師生交流機會不多,很容易在學生中形成固板、嚴勵的印象,如果學生感覺老師很可怕,就很難喜歡他上的課,因此,數學教師在平時要多找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有可能的話,經常與學生進行一些集體活動,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親和力,這樣學生才能喜歡這位教師,進而喜歡數學這門課程。特別是在小學高年級,常常會產生一些后進生,對他們的態度,教師尤其不能動輒訓斥,應該循循善誘,特別注意愛護他們的自尊心,要經常運用表揚、獎勵的手段鼓勵學生。這樣才能使他們從怕上數學課直至愛上數學課,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新知識教學之初,創設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五年級“數的乘除”這一單元,在教“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向學生介紹說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只看數的個位,那能被3整除的數也看個位行嗎,然后驗證發現3的倍數的個位數各種情況都有,顯然不能再用看個位的方法來判斷。接著再告訴學生老師有一個判斷的“法寶”,隨便哪位同學站起來說一個任意數也能迅速判斷出能否被3整除,可請同學說出大一點的數考考老師,看是否有效。老師這么一說,同學爭先恐后出題考老師,老師立即報出答案,并請同學加于檢驗,結果準確無誤,這時教師再把話鋒一轉,進入新課,同學們一定會興趣盎然地進入新知的學習。
三、加強直觀,引導動手操作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具、投影儀等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能使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學到的知識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例如:在低年級運用教具學習“湊十法”,通過擺小棒等操作,學生容易領會新知識,學起來也富有興趣。很顯然,在教學中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引導動手操作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練習多樣,重視實踐活動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多樣化的練習,是幫學生掌握知識,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習興趣,發展邏輯思維的有效途徑。在數學練習中要采用多樣的題型,使練習內容靈活多樣,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課外實踐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樣能培養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例如 學了平均數問題后,可以解決歌唱比賽的評分問題:學了體積知識后,可以引導學生探究不規則固體的體積(如石塊、鐵釘等l:學了比例尺后,可利用地圖算算家鄉到旅游勝地的實際距離,學了比例應用題,可利用標桿、陽光影子求旗桿、樓房的高度等等。通過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不但能鞏固書本知識,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數學教師應當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和激發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好數學,才能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貴州省習水縣寨壩鎮條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