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不再滿足于教師給出的現成結論或答案,不再滿足于人云亦云,會產生對于一個問題去探究多種答案的意識。從而使思維活躍起來,使學生在思維和探究過程中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
[關鍵詞]學生 問題意識 培養
在人們的認知活動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和理論問題,并由此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促使人們積極思維,認真探究,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于思維的這種心理品質,心理學上稱之為“問題意識”。在哈佛大學師生中流傳著這樣一句名言 “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說:“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爆F代心理學研究也表明: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是問題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思維。問題性思維品質能促使學生不斷發現問題,努力解決問題。在新課程改革的現實情況下,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意義
1.培養問題意識,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體性
主體性是現代教學的重要元素,而問題意識是衡量主體性的重要標尺。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不再滿足于教師給出的現成結論或答案,會產生對于一個問題去探究多種答案的意識。從而使思維活躍起來,打破定勢,使學生在思維和探究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
2.培養問題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發明創造是人類進步的靈魂,一切發明創造都始于問題的產生。只有能問,會問,才有創新的可能。強烈的問題意識,作為思維的動力,可以促使人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直至進行新的發現——創新。比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始于他在蘋果樹下的思索。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懂得:教學的結果不是消滅問題,而是在初步解決已有問題的基礎上引發更多,更新的問題,問題意識不僅能使教學無止境地進行下去,更重要得是它能把學生引向創新之路!
二、學生問題意識的現狀分析
1.沒有問題可問
學生過分依賴老師和課本,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習慣于教師給出現成的結論或答案。同時,學生的練習和測試也通常是建立在一個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的原則上,這種封閉式教學的結果必然使學生從不懷疑教師給出的結論。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差或缺乏思維能力,碰到問題時就不往下想了,或根本就沒有提出問題的意識。
2.不敢問
當前許多學生在課堂上不敢提問,主要是因為有心理顧慮。他們擔心:我這個問題是不是太簡單了?會不會被同學譏笑,被老師批評?或者又會想我的問題會不會老師答不出來,讓老師下不了臺……所有這些擔心,都禁錮著學生,使學生有問不敢提,久而久之,便使學生無疑可問。
3.沒有機會問 課堂上由于時間的緊迫,教師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所以大多數的教與學都由教師和部分優秀學生包辦代替,其他學生得不到發言提問的機會。
三、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措施
1.營造自由氛圍,使學生敢問
青少年思想活躍,求知欲旺盛,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就是問題意識的種子。然而,這顆種子能否萌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和氛圍。在現實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還是習慣于讓教師提出一個個問題,絲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問也不敢向教師提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沒有真正轉變教育觀念,對問題的培養意識重視不夠,一是怕影響自己的權威,二是怕打亂教學程序,學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課堂上便只剩下教師的聲音了,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沒有問題可問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也拉大了。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課堂上教師必須創設~種互相尊重,理解、和諧的學習氣氛,把微笑帶進課堂,用真誠的微笑,飽滿的精神,良好的情緒,不斷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學中要及時表揚,鼓勵學生的發問,即使學生提出一些很簡單的問題,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問題,教師都要給予鼓勵,尤其是學習上有些困難的學生。破除學生怕提問、怕老師和其他學生嘲笑的心理負擔,讓學生大膽地提問。
2.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想問
當前教學中,許多學生既不愿意回答老師的提問,也不愿意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和旺盛的求知欲,缺乏思考的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一種內在動力,它能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自覺努力地去探求,去發現。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采取多種教學方法,要善于打破教材條條框框的束縛,引入學生感興趣的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特別是聯系一些社會政治、經濟方面的熱點問題,以及發生在學生周圍和身邊的問題,使每堂課都有新異的信息,并通過圖畫、錄像、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來讓學生掌握,避免內容的枯燥和方式的呆板化。
3.交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使他們善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碑斍皩W生無疑可問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不能發現問題,總覺得沒有問題可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教會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方法。首先,要求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理解弄懂課本上的基本原理,這是學生基本的理論武器,是他們發現問題的基礎。其次,要求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要他們多關注新聞事件,多讀報刊雜志,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然后嘗試用課本上學的一些知識和原理來分析、解釋這些社會現象,看看課本所講與社會現實是否矛盾,為什么會不一致7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針對教材的課題、重要原理等內容有意識多問一些是什么7為什么7怎樣做7進而來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深刻性,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4.鼓勵學生帶著新問題走出課堂
傳統的教學是把問題在課堂上弄懂,走出課堂沒有問題了。其實,這是片面的教學觀。現代的教學理論認為,問題的解決并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不能滿足于學生已經掌握了多少個問題的答案,而是在獲得結論的同時,鼓勵學生自主地提出新的問題,帶著新問題走出課堂,并想辦法解決。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睂W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的。古人說得好“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蔽覀兘處熢诮虒W中須切實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問題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素質得以全面提高。
(作者單位:浙江省武義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