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是現在教育界面臨的主要任務,而且分組合作學習則是一條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數學課如何進行討論學習,是目前值得數學教師認真思索的一個問題。本文作者就數學課如何運用分組討論這種教學模式,進行了認真探討。
[關鍵詞]教學模式 分組討論 創新能力
一、理論依據
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每個學生的每個方面,使學生全面發展。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必須突出學生主體化,變“講堂”為“學堂”,變傳統灌輸式為學生探究式。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讓每個學生主動活潑發展,才能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和提高,新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這一精神實質。
二、實施過程
1對教師的要求。a,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中讓學生圍繞問題積極思考,多給其自由展示的機會,使他們處于積極的創造性狀態。主動動腦、動口、動手,其中教師的任務就是多給學生提供廣闊的天地,啟發其不同的思維,必要時給與點撥和引導,不做限制其發展的任何預制“圈套”:b教學所提問題要有引導性,適度推遲判斷,不提倡先給出定義、定理等結論,而是圍繞需要探索的內容進行針對性的問題設計。使之于學生原有認知結構建立起實質性聯系,調動學生參與問題解決的熱情。c訓練學生的聯想多重性,引導學生對典型問題進行多方聯想,廣泛遷移,加強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大大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
2 編組方法。混合學習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進行分組。有些教師認為這樣分在組,可能會浪費學習成績好的同學的時間,而成績差的學生則可能產生自卑感。然而實際研究結果表明,這樣分組,不僅差生能得到其他同學的幫助,好學生也可以從爭論思維中得到啟發,增加他們的認知理解水平。
3角色分工。每個小組的四名同學分別為一、二,三、四辯手,不同辯手擔任以下角色:一辯手負責提出小組的主要結論和答案,二辯手負責檢查過程和結論,三辯手負責協調小組內、小組間與教師的協調,四辯手負責重述結論和答案。
4評價方法。a隨機提問:即隨機提問小組中的新成員,根據他的表現評價小組活動的質量,由于是隨機提問,每個組員都代表小組來展示活動成果,如果不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就可能在被提問時難以應答。使整個小組得到不好的評價。b個別測試:教師在檢查時讓每個學生獨立完成測試,并且綜合每個學生的測驗成績來評價小組的活動。這兩種評價方法體現個人價值和利用群體壓力。依據這兩條原則,可以設計更多的小組活動規則來提高小組成員的個人責任感。
實踐表明,在數學課上的討論課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而且可以強化團隊合作精神。小組成員少,可以使性格內向的學生有展示才華的機會,而小組的熱烈討論,有利于整體水平的提高。對于數學課的教學模式,我個人認為百變不離其宗,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目的,教學方式可以進行各種變化,哪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都可以采用,因為變化模式的目的是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服務的。
(作者單位:山東省鄆城縣肖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