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創業教育在理想信念教育、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和團隊協作精神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創業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價值
[課題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高職學院構建和諧校園研究與實踐”研究成果(課題號XJKO6CZC050)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將創業教育納入到自己的視野之中,發揮它內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對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是有益的。本文僅就創業教育在理想信念教育、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和團隊協作精神教育方面的價值進行論述。
一、創業教育的理想信念教育價值
在人們的理想期望中,離不開對創業的追求。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創業往往有“經世濟民”的期望。高等教育,不能沒有“創立基業”或“經世濟民”的創業教育。將創業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視域,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理想教育的現實性、針對性和活力,這是因為創業教育具有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價值。
首先,創業教育是一種適應現實社會變革的理想信念教育。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我國的就業制度從以往“統分統配”向“自主擇業”轉變。結合理想信念教育的創業教育,有助于促進大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人才市場的競爭,以科學的態度進行職業選擇或職業設計,通過展示良好的綜合素質去獲得就業的機會,從而堅定大學生“未來更美好”的信念和信心。在國家為經濟社會的進步而大力倡導創新和創業的時代,教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理想,無疑是順應了全社會的共同追求目標,同時也為學生的人生理想大廈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次,創業教育是一種具有目標導向的理想信念教育。
創業教育鼓勵大學生在自己所喜歡的事業上“經世濟民”,并根據自己的特點設計創業人生。如果說理想是建立在現實可能性的基礎之上的人生追求目標,那么創業目標就是人生理想的外在形式。大學生在正視現實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創業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在適當的時候投身創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特長與能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個過程就是追逐人生理想的過程。創業目標猶如高懸于理想之路的導向明燈,有效地控制與理想目標相悖的行為沖動,同時激發創業主體的聰明才智和拼搏活力,并保持行為的持久性,成為大學生克服困難和挫折,向著既定目標前進的精神動力。
再次,創業教育是一種注重示范啟迪的理想信念教育。
創業教育比較注重實踐示范教育的作用,常常通過創業成功人士的創業報告、創業成功事例的分析講解,以及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創業考察和市場調查等活動,引導大學生把實現自我價值與服務人民、貢獻社會的理想統一起來,激發大學生創立基業的強烈欲望,同時堅定自己在改革開放時代不斷成長的信心和對學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信任。
二、創業教育的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價值
我們認為只要幫助學生理解創業活動的特點,這一教育價值就會存在。創業是一種追求增值效果的、復雜的艱苦的生產活動。創業必須以提供產品或服務作為活動的直接結果,這一結果必須是有用的或者說是有使用價值的,即是說創業必須增值,沒有增值過程的創業活動沒有意義,也不可能存活。創業活動需要創業者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體力勞動和物化勞動。對創業企業家來說,艱苦奮斗永遠是一種人格特質,一種可貴的精神財富。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實際上也是一種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這種教育對創業型人才的成長尤為重要。
利用創業教育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可以有多種形式,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各種成功創業的資源。如組織高質量的成功創業報告會,創新論壇、企業家課堂等活動,用專家、學者,企業家的艱苦創業經驗和典型事跡,激勵、鼓舞廣大學生艱苦創業的熱情,增強大學生創業的信心和決心。使他們了解艱苦創業精神,認識任何艱苦的工作和行業都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可缺少的部分。
此外,高校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創業實踐基地或者通過成立“大學生創業中心”,在老師的指導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由大學生自主經營小型項目直接進入市場,或鼓勵大學生自主經營學校的服務項目來提高大學生創業的實際能力,或通過組織學生打工、社會兼職等形式,或在校園內外開展勤工儉學活動,增強大學生的競爭意識,鍛煉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積累更多的創業經驗,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
三、創業教育的團隊協作精神教育價值
現代社會是一個注重相互交流、相互協作的社會,無論從事什么有價值的社會實踐,離開團隊協作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為了適應既競爭又合作的社會,必須要培養大學生的競爭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如何在競爭環境里有效地進行團隊協作精神教育,也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我們認為,開展創業教育,并將它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為了使創業教育具有團隊協作精神教育的價值,首先要讓大學生認識到團隊協作精神在創業活動中的作用。創業活動的主體可以是創業個體,也可能是創業團隊。孤軍奮戰的創業者可以謀生,但不一定能夠快速成長。只有創業團隊的創建,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發展。
以任務為導向,擁有共同的奮斗目標和以互補技能進行有效交流與合作,是團隊的本質特征。創業團隊的形成,可能需要外部的組織力量,而維系創業團隊的存在與活動的協合則更需要內部的凝聚力。個體需要得到滿足后所產生的團隊成員之間的“心理契約”,是確保團隊協合的一種倫理機制。所謂心理契約,是指個人將有所奉獻與組織欲望有所獲取之間,以及組織將針對個人期望收獲所提供的一種配合。由團隊與成員共同建立的心理契約,是團隊減少協調費用、提高管理效率、激發人力資源潛力和實現團隊不斷創新的重要思想保證。
除了心理契約之外,形成團隊的“共同愿景”也至關重要。所謂創業團隊的共同愿景,簡單的說法是“我們的創業要實現什么?”。在創業團隊共同愿景的建立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是重要的。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團隊成員之間就共同價值觀和某些原則達成共識。
創業是認識活動與非認識活動(情緒、動機)綜合作用的過程,為創業而組建的團隊應該是高層次創業性人才所構成的具有“共同愿景”的團隊,即使是專家、學者,如果對團隊的創業目標毫無興趣,沒有強烈的與時俱進、開拓創業的精神,不能主動地、滿懷熱情地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運用于團隊的創業活動之中,那么團隊就會失去“靈魂”,就會形同虛設而毫無效率。
值得指出的事,我們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并不要求大學生在學校里就著手組織創業團隊。學校創業教育不是企業家速成教育,它的基本價值取向在于發展學生的創業素質,為創業社會提供具有創業意識和創業潛能的人才。對團隊協作精神的理解,對“心理契約”和“共同愿景”基本機制的認同,對日后開展創業活動是有幫助的。創業教育所具有的團隊協作精神教育價值,或許就體現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