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是,也存在少數學生行為失范,集體意識淡薄等問題。因此,針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要采取相應措施已促進大學生思想的提高。
[關鍵詞]新時期 新問題 新途徑
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這與高校長期堅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不可分。但是,大學生群體中也存在少數學生行為失范,集體意識淡薄,少數學生黨員組織觀念不強,甚至出現長期游離于組織之外的現象。這就說明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環節。
一、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式落后
首先,高校對具有現時代回應性的深層次理論研究不足,無法對大學生關心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熱點問題給予及時、準確的回答,說服力不強,這就使得部分大學生對一些原則性問題產生模糊的認識。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方式極為落后,不能很好地適應多學科交叉的學科體系發展趨勢,不能真正貼近大學生的實際生活。
再次,目前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建設,課程建設跟不上時代要求,哲學社會科學的教材體系不健全,不能緊密聯系時代發展和形勢轉變。至今沒有出版齊全反映時代特點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材、時事政治教育課資料,教學存在許多問題。
(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體制效率欠佳
一是管理隊伍的不穩定。高校普遍缺乏一支專門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水平工作的教師隊伍,現有隊伍的主體構成大部分是兼職人員,而且每個人的業務工作量大,精力不濟,教育效果差。二是運行機制不穩定,分工不明確,缺乏多角度的工作思路,不能形成工作合力,有些行政領導干部忽視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學校各級部門與班主任隊伍之間尚缺乏高效運作的協調機制,有許多專業教師教學與育人脫節。
另外,校園文化建設活動開展不夠豐富。校園文化的有限性和青年學生旺盛的文化需求形成強烈反差,校園活動常年不斷,但高品位、高質量的活動不多。同時,校園保障機制不健全,硬、軟件建設落后。目前,高校各種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無法滿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學生工作經費支持長期存在較大缺口,沒有形成有效的針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激勵與保障機制,領導對包括輔導員在內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重視不夠,管理體制不健全,隊伍人員的政治地位、職稱評定、經濟待遇等都不同程度存在問題,這些都不能很好地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加之隊伍自身水平參差不齊,面對迅速發展的新形勢及由此產生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政工干部隊伍駕御能力欠缺。
二、完善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一)促進教育管理主體和行為的規范性
首先,確立全員育人的管理理念,建設結構合理的強有力的工作隊伍。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核心是全員育人,因為不同的工作層面和工作過程的承擔者是高校的教師隊伍和黨政領導及工作人員,所以,高校要樹立全員育人的管理理念,并且按照全員育人的目標要求,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的工作隊伍。針對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要采取相應措施健全和完善學校政工隊伍制度。
其次,要豐富與完善相關管理工作制度。在管理工作運行過程中,學校要根據實際工作的需求,不斷完善管理工作制度。明確學生工作實行黨政聯合的領導體制,注重形成黨政工作合力,尤其在解決大學生焦點、難點和共性突出等方面的問題時黨政領導干部要齊抓共管,對學生的成長過程進行全面系統的指導。
第三,隊伍主體分工要明確,確保各項管理體制工作制度得以協調運轉。不同主體的兼職教育者根據不同工作性質及自身的工作優勢,承擔對學生的不同層面教育任務,使學校各項管理工作制度真正落到實處,協調運轉。行政領導干部的任務是將國家建設事業、科教事業及人才成長觀念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活動結合起來,將教學科研的客觀規律與培養合格人才、學習及實踐方法、大學生良好班風與學風建設活動結合起來,黨的領導干部任務是要圍繞學校教育事業發展中心工作,重點開展黨的大政方針、思想品德和遵紀守法的教育活動:班主任的任務是既要組織好班級層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又要關注個體教育活動開展,在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二)提升教育管理內容的針對性
首先,注重內容的綜合性、針對性與教學之間的互動性。學校并針對當前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轉型,將社會科學多學科研究成果集成的綜合性講座與學校學科群發展前沿學術講座相結合,采用多種形式,在不同層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達到學習宣傳黨的大政方針、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書育人等多重目標。要以講座、多媒體資料播放等為主要形式,舉辦理論性和交叉性的學習活動。高校要有針對性地設計社會實踐活動,重視實踐育人,并積極探索“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工作思路,即把走出校外參與社會實踐和引進校外教育資源開展活動結合起來,如開展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科普、教育、文化、救助等方面對服務當地進行調研和幫扶,要組織一些與科研單位、大學和有較高聲譽的研究院所的事業發展理念與文化建設的交流,為學生呈獻豐富多彩的綜合教育活動。
其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學校宜配合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開展內容多元的校園文化建設,積極倡導大學教育理念的學習與實踐活動,貫穿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學校黨委要把文化長廊、宣傳櫥窗和學校主頁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針對大學生就大師風采,大學教育理念探索、綜合素質教育、文藝體育等方面制定圖文并茂的宣傳專板;還可以組織專人和學生記者團對校院內的先進個人進行專題報道i及時報道學生關心和參與的重大活動,同時還要積極開展各類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如烈士墓前勵志、建設班級主頁、成立各科學習興趣小組、舉辦中秋賽詩會、組織人文講座觀摩、校訓征文等。
第三,建立和諧的管理工作體系。和諧的管理工作體系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前提,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的保證。建立和諧的管理工作體系需要實現基礎性和諧和匹配性和諧。基礎性和諧重點要解決德育首位的問題。把德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立足德育工作的實際,高起點、全方位地構建起政府、高校、家庭、社會高度統一、協調的德育網絡,建立健全全社會大力支持、各負其責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切實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匹配性和諧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大主體之間合力匹配以及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的匹配,實現教育目標和諧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