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發布《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省級優秀學生等五類考生今年高考具有加分資格和優惠錄取條件。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高招將全面、深入地推進“陽光工程”,將在全國普通高校招生中實行嚴格的新生學籍電子注冊制度。
與2006年高招工作規定相比,今年教育部明確要求有高中新課程畢業生的實驗省區要在考生電子檔案中提供應屆高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教育部確定的在2007年高招中具有加分資格和優惠錄取條件的考生主要包括五類考生。
省級優秀學生和各種獲獎者,加分不超過20分。這類考生包括評選獲得省級優秀學生稱號者;高中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者;高中獲得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省賽區一等獎或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者;高中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或“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或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一、二等獎者;高中在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者;高中參加重大國際體育比賽或全國性體育比賽取得前六名者;高中獲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且在報考當年通過省級招生委員會會同體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的測試并被認定的考生。
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以及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以及烈士子女等,加分不得超過20分。
自謀職業的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軍區(含)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分別可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10分和20分投檔。
退出部隊現役的考生,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殘疾軍人、因公犧牲軍人子女、一級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駐邊疆國境的縣(市)、沙漠區、國家確定的邊遠地區中的三類地區和軍隊確定的特、一、二類島嶼部隊現役軍人的子女報考高等學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殘疾人民警察、因公犧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級至四級殘疾人民警察子女報考高等學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同時散居在漢族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在與漢族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定向就業招生與非定向招生應同時進行投檔錄取。高等學校定向就業招生計劃在該校調檔分數線上不能完成的,可在該校調檔分數線下20分以內、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以上,由省級招辦補充投檔,學校根據考生定向志愿擇優錄取。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各高校要嚴格按照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和省級招生辦公室辦理的錄取手續對入學新生實行學籍電子注冊,以杜絕任何體制外招生。教育部要求各地深化招生錄取方式改革,改進志愿設計、錄取批次安排,努力增加二志愿高分考生錄取機會。
(本刊記者)
中國在4億青少年中全面普及奧林匹克教育
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效愚3月20日在上海宣布:北京奧組委決定為全國中小學校免費提供一套圖文并茂的知識掛圖。
這標志著在中國4億青少年中進行的奧林匹克教育進入到全面普及階段。
當天,蔣效愚與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上海市教委、上海市體育局的負責人向上海市的中小學生贈送了奧林匹克知識掛圖。
“奧林匹克知識掛圖”分為小學版和中學版,均為11張,內容包括“奧運會的目標和理念”“中國參加奧運會的歷史”“北京奧運會的口號、會徽和吉祥物”“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場館和吉祥物”“2008年北京殘奧會的會徽和吉祥物”“奧林匹克運動的標志”“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等。
蔣效愚表示,奧林匹克教育是籌辦奧運會,落實“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我國4億青少年中傳播奧林匹克知識,倡導奧林匹克精神,對提高廣大青少年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是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的一個歷史性突破贈送儀式在上海唯一一所15年制學校——上海建青實驗學校舉行。
此前,北京奧組委和教育部共同制定了《“北京2008”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計劃》,陸續啟動了“建設和命名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開展同心結交流”等活動,組織編寫了“北京奧運會中小學生知識讀本”。目前,北京奧組委已向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全國部分中小學學校贈送了11O萬冊《北京奧運會中學生讀本》和《北京奧運會小學生讀本》。
“奧運教育快車萬里行活動”也在當天同時啟動,活動將在全國多個城市宣傳奧運籌辦工作,贈送奧運讀物,展示當地奧林匹克教育成果。快車將從上海出發,途經賽區城市、部分邊遠地區和部分重點城市,終點是北京。
(本刊記者)
今年全國兩萬大學“三支一扶”重點招募農林、師范等專業畢業生
2007年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工作今天正式啟動,全國將招募2萬名左右高校畢業生,主要安排到鄉鎮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重點招募農村基層急需的農業、林業,水利、醫學、師范、經濟類專業畢業生,適當突出對較高學歷畢業生的招募。這是記者從今天中組部、人事部、教育部、財政部等八部門聯合召開的2007年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實施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的。
據悉,在今年的實施方案中,有一些新的規定比如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的醫學專業“三支一扶”大學生,工作第一年須到縣級以上醫院進行為期一年的就業見習,見習期滿,由當地衛生部門安排“三支一扶”大學生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三支一扶”大學生中的黨員、團員在服務期間,按照當地農村黨員、團員的標準繳納黨費、團費等。
據悉,2006年“三支一扶”計劃實施順利,成效顯著。全國共選拔23520名政治素質過硬,專業知識扎實、富有奉獻精神的“三支一扶”大學生到農村基層服務,“三支一扶”大學生深入基層,磨煉了意志,增長了才干,在廣大青年學生中進一步樹立起“到農村去、到基層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基層廣闊天地建功立業的積極導向。
(本刊記者)
教育部考試中心稱:高考作文未封殺網絡語言
近日有媒體報道說,2007年高考作文中,學生使用網絡語言將遭到封殺,會被扣分。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這一說法并不確切。
教育部考試中心有關人士表示,2007年普通高校全國統一語文大綱中,沒有明文規定高考作文不能使用網絡語言,而是要求作文語言通順,用詞貼切,文句有表現力。
部分語文教師認為,雖然考試大綱里沒有做出不能使用網絡語言的硬性規定,但還是盡量不要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網絡語言,這樣容易造成歧義。由于部分高考閱卷老師年齡偏大,對網絡語言并不熟悉,可能會影響對學生文章的理解。因此,在高考作文時使用網絡語言寫作,拿到高分的可能性較小。
首都師范大學附中語文教研組組長鄭曉龍教師多年參加高考閱卷,他說,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網絡語言寫作,拿到高分的可能性較小。像“頂”“狂頂”這樣的語言,很多年紀大的老師不上網的都看不懂,有些符號嚴格來講就不算語言,它只是語言表達的一種輔助形式。
(本刊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