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理論課教學中,相互聯接的細節構成了教學的全過程。是不是關注細節,能不能抓好細節,直接決定著理論課教學的質量和成敗,抓細節就是抓質量。
[關鍵詞]理論課教學 細節 質量 提高
細節,指的是“細小的環節或情節”。在理論課教學中,相互聯接的細節構成了教學的全過程,貫穿于教學的備課、講課。作業、輔導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中。能不能抓好細節,直接決定著理論課教學的質量和成敗。
一、理論課教學必須自始至終抓細節
1.確立“抓細節就是抓質量”的理念,關鍵是要認清局部與全局的辨證關系。全局是事物的整體及其發展的全過程,局部則是全局的構成要素和存在基礎:沒有全局,自然就無所謂局部,但是沒有局部,也同樣無法組成事物。理論課教學的所有細節,都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一個細小單元或環節,如果不悉心抓好每一個細節,整堂課或整門課的教學質量便無從談起。
2.抓細節必須貫穿始終。一個教師打造一二個精彩的教學細節并不難,難的是始終如一地堅持打造好每堂課的每一個細節。教學質量的好壞就建立在始終堅持一絲不茍抓教學細節這個基礎之上的。理論課教學細節,在內容上存在于教學的每一個知識點。所以,我們的理論課教學應當自始至終毫不松懈地打造每一個細節,不能跟著感覺走,更不能搞形式主義,只是打造一二個精彩細節“作秀”,嘩眾取寵。
二、精心打造教學細節的空間
一是教材空間。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依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殊性,依照理論聯系實際的要求,對教材內容做合乎實際的取舍梳理。在梳理的過程中,既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深入的學習與研究,又要對教學對象的基礎和理解接受能力做到胸中有數。這個對教材內容進行梳理的過程,就是教學細節的靜態選擇過程。
二是教學過程的隨機空間。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個教與學對立統一的互動過程,這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并不是完全按照事先做出的預案運行的。課堂上教與學雙向互動碰撞出的火花,能夠創造出一個最佳教育時機。并且,這個細節稍縱即逝,讓人始料不及。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動態過程中去悉心把握,就教學活動漸次引向深入。這個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時機的把握和捕捉過程,就是教學細節的動態選擇過程。
三是文本語言向課堂語言創造性轉化的空間。要把教材所負載的科學理論轉化為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科學素養,教師也必須對教材的語言進行再創造,這種再創造主要體現為兩個過程①教材的書面語言向口頭語言的轉化過程:②教材的理論化、邏輯化語言染上生動性和感染力的附著過程。這樣兩個過程的統一,是理論課教學語言細節的創造過程。
四是教學輔助手段和教學資料運用的空間。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一堂課除了語言講授以外,往往還需要借助于板書、掛圖、多媒體以及其他教學輔助手段,來強化教學效果和營造適宜的教學氛圍。這種圍繞一定教學目的采用有效的輔助手段來強化教學效果和營造適宜教學氛圍的過程,就是教學情景細節的創造過程。
三、努力抓好教學過程中的細節
1.抓好備課過程中對細節的設置。細節是實現教學目的和任務,推進和深化教學的必經之路。講授一堂課要實現什么樣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學內容各知識點的講授時間如何分配,在講授過程中運用什么方法,學生會從哪些方面提出哪些問題,如何回答這些問題,以及要不要進行提問或課堂討論,所有這些都要事先做出細致的預案,對一系列教學細節做出具體安排。
2.抓好施教過程中對課堂講授藝術的細膩把握和嫻熟運用。教學細節是教師展現專業知識、人文素養,教學藝術、教學風格、人格魅力、聰明才智和審美情趣的平臺,是教師實現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載體。在理論課教學中,打造好細節也具有異乎尋常的重要意義。細節決定品味,細節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深度。沒有細節的精彩,就沒有教學的深化和教學的藝術。
3.抓好施教過程中對細節的隨機捕捉。如果說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對細節的預先設置是否得當,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整體素質及其對教學活動的預見,在施教過程中對細節的隨機捕捉狀況則取決于教師的教育機智。所謂教育機智,指教師擅于根據情況變化創造性地進行教育的才能。它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①在教學工作中有高度的靈活性,能隨機應變,擅于敏捷、果斷地處理問題i②有高度的智慧,能巧妙、精確、發人深省地給人以引導、啟示和教育。教師的教育機智是其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結合學習教育科學理論逐步形成的,是其經驗、才識、智慧和隨機創造的結晶。
4.抓好施教過程中對自身言語和舉動的嚴格約束。“示范性”是教師勞動一個最顯著的特點,他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處在學生眾目睽睽的監督之下,稍有不慎或偶有失誤都會給教學帶來消極后果。所以,高度的職業責任感、崇高的師德、嚴謹的教風和良好的教態,一句話,“人類靈魂工程師”的高大形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馬卡連柯說:”從口袋里掏出揉皺了的臟手帕的教師,已經失去了當教師的資格了。最好還是請他走到角落里,在那里去擤鼻涕,叫誰也不要看見他“。因此,作為一個合格優秀的教師,應始終堅持從細微處著手,嚴格約束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應做到管住自己的嘴——與教學無關的話一句不說:管住自己的手——精心設計板書,特別是不能用手去擦拭黑板上寫錯的字:管住自己的形象——面對學生應該始終衣冠整齊,精神抖擻。
5.抓好施教過程中學生學的細節。在教學這個矛盾統一體中,教師處在主導地位,學生處在主體地位,失去其中任何一方,另一方也同時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如果只注重教師教的細節而忽略了學生學的細節,那么教師教的細節既沒有價值判斷的主體,自然也不存在價值判斷的標準。所以,學生學的細節在理論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要抓好施教過程中學生學的細節,除了在教學細節的預案設置中給予充分重視、做出適當安排外,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上教與學的雙向動態交流中,善于把握契機捕捉細節,使學生的思維始終圍繞教學的目標運行,課堂始終保持濃烈的專業氣氛。一方面教師要能夠通過精湛的教學藝術和精心設置的教學細節,在課堂上營造“循循善誘,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的教學情景,另一方面要能夠做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始終保持高度的洞察力,并通過教學信息反饋及時進行調整。正如一教育學家指出的那樣:”對于一個有觀察力的教師來說,學生的歡樂、興奮、驚奇、疑惑、恐懼,受窘和其他內心活動最細微的表現,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一個教師如果對這些表現熟視無睹,他就很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綜上所述,只要在理論課教學中重視細節,抓好細節,教學質量就一定能穩步提高。
(作者單位:河南省焦作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