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能力
江澤民同志曾指出:“迎接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堅持創新,勇于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隨著素質教育的研究和實踐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應“立足自主,著眼創新”,應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有意識地進行創新教育。
一、創設民主氛圍,激發創新
寬松的環境是培養創新思維的基礎。美國創造力研究專家托蘭斯認為,創造力的發展必須在自由而忍俊不禁的氣氛中才能進行。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就是盡量減少對學生行為和思維的無謂限制,讓其有自由馳騁、自由表現的機會。教學中,我提倡你錯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補充,沒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見的可以爭論,不明白的問題可以發問,對老師的教法可以提意見。這樣,學生才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權力。
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誠于嘉許,寬于稱道”的態度,充當向導、顧問和伙伴的角色,把愛心,微笑、激勵成功和信任帶入課堂,在足夠的寬松的教學環境中,使學生的創造力以得以充分發揮。
二、鼓勵質疑問難,勇于創新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發現創新的基礎。創新意識源自質疑,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沖動。提問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觸角,是創新意識的具體表現。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啟發、誘導學生多思考,多質疑,以疑啟思,提高思維的變通性,應充分運用“變式”,對同一問題、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維產生矛盾,意見紛呈,使學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氣氛中。教師的點撥應盡可能將已知信息沿著不同的途徑朝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訓練學生的思維變通性,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開啟求異思維,促進創新
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異想天開”是未來發展的先導,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現實。語文教學中,注意開發學生的求異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甚至展開爭論,不能滿足一個答案,教會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求得多種結論或答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求異中創新。
四、啟發創造想象,自主創新
豐富的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想象功能,找準想象的切入點,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時代的要求,語文教學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新素材,把創新教育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的每一環節,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的開發與培養。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牡丹區何樓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