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唇腭裂是在胚胎時期形成的先天性生理缺陷。我國新生兒患唇腭裂比例為1.8‰。而江西廣大農村特別是偏遠鄉村,經濟條件、衛生條件較差,孕婦營養和保健難以得到保障,全省新生兒患唇腭裂的比率比國家平均水平要高,約為1.97‰。按照1.97‰的比率推斷,江西平均每年約有1200名新生兒童患唇腭裂癥。患唇腭裂癥的兒童因面部破損、發聲困難,社會交往易受歧視,多伴有自卑心理,對正常的學習和交流影響很大,為其今后工作、生活帶來不少的困難。
帶來微笑的人
“微笑列車”是王嘉廉先生于1999年在美國注冊的非盈利性慈善組織,宗旨是為世界各地的貧困唇腭裂患者免費實施矯治手術。微笑列車進入中國以來,與中華慈善總會組織合作,由中華慈善總會及各級慈善組織在全國實施。截至2006年底,微笑列車已經完成101000例唇腭裂矯治手術。是迄今為止,我國慈善醫療救助史上最大的項目之一。江西省慈善總會自2001年開始實施“微笑列車”活動以來,共為4700名貧困唇腭裂患者實施了矯治手術。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無論是從患者的報名、審核貧困證明,還是辦理入院手續、麻醉醫療保險等,均嚴格按照“微笑列車”的操作要求,同時要求各定點醫院都成立了院領導和有關科室主任組成的手術領導小組,嚴格把好檢查關,篩選病員關,從嚴掌握手術適應癥,全省沒有出現一例意外事故,做到了安全第一、保證了手術質量,受到廣大貧困唇腭裂患者的熱烈歡迎,實實在在地為江西貧困唇腭裂患者辦了件大好事。
萬欽生是江西省慈善總會副會長,多年來,無論是開展慈善項目還是募集救助資金,總想著為這些貧困患兒多解決些困難。當江西阿穎金山藥食品有限公司設——“阿穎健康好寶寶慈善基金”時,他當即決定將募集的奶粉、米粉等嬰兒食品送給得到微笑列車幫助唇腭裂患兒;當二十一世紀出版社捐贈大批圖書時,他又從中挑選、布置,在江西省人民醫院住院部中設立了一個“慈善愛心小書屋”, 使患兒住院期間的生活能過得豐富多彩;每年六一節時,他總是帶著社會各界的關愛來到醫院,看望正在住院的貧困患兒,為他們送上節日的禮物,和他們一起聯歡,孩子們都親切叫他萬爺爺。
制造微笑的人
江西省人民醫院是江西承擔“微笑列車”慈善救助項目的定點醫院,從項目實施至今,共完成免費唇腭裂整形手術約2000多例,沒有發生任何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由于“微笑列車”是一個慈善項目,慈善總會資助的醫療費用遠不能支付一個孩子的手術費用,要承擔這個項目,就意味著醫院必須從收入中拿來一部分來幫助這些唇腭裂患兒。全國人大代表、省人民醫院院長易敬林為此表示:“省人民醫院作為公立醫院應該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為這些困難的家庭、患病的孩子做些事情。既然國外的愛心人士能出錢幫助他們,我們就更應該盡全力來開展這項活動。”為了給貧困患兒營造一個愛心世界,給每一位孩子帶來完美的微笑,省人民醫院整形頜面外科任李小林帶領醫療組白天奮戰在手術室,術后又立即組織力量進行了手術后的最后復查;晚上還安排了專家醫師親自值班守護,以保證每一個患兒的安全。
每當看到有的貧困家庭食宿費都難以解決、有的孩子突然因病而無法手術時,他總是自掏腰包給予他們及時的幫助,給患者送來奶粉、衣物等生活必須品幫助他們解決食宿費用。醫院也總是盡可能的減免醫藥費用。一些年齡大、經濟又非常困難的患者說:“如果沒有微笑列車,我這輩子都不可能有今天,是慈善總會還有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今后,我要用慈善和愛回報社會”。
綻放微笑的人
江西第一位搭上“微笑列車”的是贛州市寧都縣黃坡鎮一位18歲姑娘廖芳芳。2001年4月,“微笑列車”項目部前來考察,評估組組長王光和教授當場確定她為受“微笑列車”資助的第一人。幾年來,她工作順利,收入也不錯,每年都會打電話向醫生問好。
來自革命老區井岡山的況某四代單傳,兒子生下來卻是個兔唇,當省人民醫院的張教授給孩子修補好缺口后,這位憨厚的山村漢子激動得不知說什么好;
于都縣的何悟同學因唇腭裂,性情變得很孤僻,在得知可以到贛州免費做矯治手術時,家里竟然湊不出往返的路費和住院的食宿費用,在當地民政部門和慈善慈善機構的幫助下,他平生第一次出遠門來到贛州市搭乘“微笑列車”,手術后,贛南慈善會還積極為他牽線搭橋,尋找到一名私營企業主長期資助他上學。從此他的心情好了,學習成績也進步了;
新建縣的小健健因為先天性唇腭裂,自小就被父親拋棄。在接受江西省電視臺采訪時,健健的母親哭著說,對孩子的病自己一直很內疚,“微笑列車”給了自已一個補償孩子的機會,也給了孩子重新生活的一個機會;
14歲的小女孩李媛因患先天唇腭裂,十多年不能準確地叫一聲“媽媽”,一些頑皮的同學經常模仿她說話,小李媛躲在家里再也不肯回學校。醫院省人民醫院整形頜面外科主任李小林親自為她實施了手術,在醫院的精心護理下,小李媛出院了,大聲地說“我要上學”! “微笑列車”微笑一個人,快樂一大家,感動一大片,整個項目的社會效益得到最大化。
唇腭裂矯治手術給這些貧困患者帶來的不僅是生理上的修復,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慰藉:不再自卑,可以參加學習勞動,融入社會生活。對于“微笑列車”的資助和王嘉廉先生的善舉,廣大貧困患者無不奔走相告、交口稱贊。對這位幫助貧困的唇腭裂患者解除病痛美籍華人,他們只能用樸素的詞語來表達內心的激動,甚至還有人要在家里立個長生牌位為他祈福。在微笑列車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現身說法、口誦耳傳的傳播方式雖然落后,卻頗為有效。很多唇腭裂患者居住在邊遠山區,消息閉塞、信息不通,有相當一部人連鄉鎮都沒有去過,不知道有這么一項醫療救助活動。
微笑列車在贛鄱大地駛過的每個地方、撫慰的每個心靈,就如同播灑下了一粒粒愛的種子,他們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在全省各地生根發芽,愛心的傳播,笑容的綻放,讓我們這個世界充滿溫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