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浙江沿海中部一座年輕美麗的濱海城市,中國股份制經濟的發祥地。2006年6月29日,臺州市召開首屆慈善大會。在那里,我們又看到了臺州慈善新的輝煌的亮點。
市委書記對慈善會長的一席話
2007年6月28日,我隨范寶俊會長、趙治輝榮譽副會長等到達浙江臺州時已經是傍晚了。范會長一行從瑞士回國后,馬不停蹄地趕到臺州為的是參加定于29日上午召開的臺州的市慈善大會。
當晚,臺州市委書記張鴻明、慈善會長林希才等臺州各方面的領導都來看望范會長一行。一晚上的熱烈交談。交談中,我注意那位干練的、年富力強的市委書記看慈善會長林希才時眼睛里總會閃出一種極富情感的光亮。我聽見這位市委書記對林希才會長說:“真應該好好謝謝您,您把咱們臺州的慈善工作搞得這樣好……”我又聽見書記對范會長他們說,說他多次對市委、市政府干部談到這位慈善會長,說我們的同志都應向林希才學習,說我們的干部如果都能像這位老同志那樣懷著深厚的感情關心群眾,想方設法為群眾辦實事、好事,用最真摯的感情啟發大家的愛心、慈善之心,我們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一定會做得更好。
已經年過七旬的林會長說他應該退出這個崗位了。市委書記說,你可不能退,只要身體可以,你就再干幾年。林會長說,應該讓年輕一些的同志干。書記說,培養年輕人是應該的。不過只要你身體可以就多帶帶年輕的慈善工作者。
我靜靜地聽,心底一股暖流不時往上涌動。
一個地區的一把手表揚當地的慈善會長,這在全國應該并不鮮見。在此之前我就聽說,張高麗同志任山東書記時,曾專門寫信表揚、感謝省慈善會會長謝玉堂。但是,直接看到、聽到市委書記表揚、感謝當地慈善會會長,對我來說還是第一次。我很感慨,當時就想,首先這個慈善會長確實做得很好。臺州慈善會的工作對臺州人民安定諧和的生活、臺州社會的發展的確起到了人人看得見、摸得著的作用。正像臺州市委副書記周國輝同志講的:“在我們臺州,全社會的慈善意識逐步增強,各行各業參與慈善活動的熱情不斷高漲,慈善文化氛圍進一步形成,慈善事業逐步融入到臺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另外,也能看出這個市委書記了解慈善、關注慈善,重視慈善在一個地區全盤工作中的作用,是一個關心百姓的有心人。臺州有這樣的慈善會長是百姓的福分,臺州有這樣的市委書記更是百姓的福分。
好啊!這真是一件值得記住、值得宣揚的大好事。
企業當場捐款超過兩億
5月29日的臺州市慈善大會上,舉行了一個隆重而簡樸的捐贈儀式。企業家紛紛舉牌登臺,慈善會長林希才站在主席臺前接受捐款。我看林會長一個連一個地接受捐款,真有點應接不暇了。但他一直笑著,一直不停地說著:“謝謝,謝謝!”。當時坐在主席臺上的中華慈善總會范寶俊會長默默給他統計著,說林會長那段時間里說的“謝謝”有一百二三十句之多。當時當場捐款的企業有62家,基本上都是當地的民營企業,好像也有幾位是在外地,例如在上海經營的臺州企業家。
一共捐了多少呢?好家伙,超過了兩億元!
以前,我們總說我們國家的企業家慈善意識薄弱,為慈善事業捐款的少,可近年來我們總能聽到企業為慈善捐款的好消息。過去,企業為慈善事業捐款的相對少,原因是多方面的;現在,很多地區的企業都能關注、支持慈善事業,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臺州的企業參與慈善、支持慈善的比例相對很高,捐款的數額也大。這不僅是這些年臺州的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還與這個地區慈善事業的發展、市委、市政府對慈善事業的重視有很大關系。在現場捐款的一個企業老板說,他的企業有計劃、有規定:每年利潤的10%用于對慈善事業的支持。他的企業利潤逐年增加,他們對慈善事業的貢獻也越來越大。近年來,他所在企業對慈善公益事業的捐助已超過4500萬元。他說他之所以能這樣做與臺州這個地區的慈善氛圍無不關系。臺州慈善會的各項工作和成效對他影響很大,他說是臺州慈善使他懂得:“一個企業家的最高境界是慈善家。慈心善舉不僅僅是一種付出、一種奉獻,也是對捐贈者的一種精神撫慰。受助者得到了幫助,我們自己也得到了心靈的凈化和愉悅的心情。”
在臺州,關心、支持慈善事業的不僅有這些企業家,臺州的各階層人士、臺州百姓參與慈善的熱情都十分高漲。臺州慈善會自2003年1月成立以來,各級慈善組織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募資經驗,創新募捐形式,開展了諸如創始基金、冠名救助基金、“慈善一日捐”、賑災募捐、義拍義賣、發放慈善卡、舉辦文藝演出或義演、放置慈善捐款箱等募捐活動,不斷拓寬募捐渠道,壯大慈善資金。截至2007年5月,全市各級慈善組織累計籌集慈善資金達6.7億元,其中市慈善總會累計募集慈善基金1.12億元。在實踐中,臺州的慈善組織逐步樹立起“經營慈善”的理念,運用準市場化策略,開展項目化募捐,市場化慈善勸募機制初步形成。在臺州還有一支超過萬人且正在擴大的義工隊伍,他們自覺為社會公益事業提供無償服務,已成為了臺州市慈善事業的一支生力軍。
在臺州這次慈善大會上,剛剛到任一天的市長陳鐵雄主持了會議。他高興地說,這是他來臺州做的第一件事,第一件使他永遠不會忘記的好事。臺州市委書記張鴻明作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對臺州市慈善事業的發展成就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會上,臺州市委、市政府對全市近年來一大批工作扎實、事跡突出、為慈善事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慈善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以及影響較大、成效顯著的慈善項目進行了通報表彰;臨海市委市政府、溫嶺市慈善總會、愛華集團、受助者代表分別作了大會發言,從不同角度展現了臺州市慈善事業的發展成就;臺州市委周國輝副書記作了講話,對臺州市慈善事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認真回顧,同時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提出了今后一段時期臺州慈善工作的目標和具體要求;浙江省慈善總會孫家賢會長在熱情洋溢的講話中指出:富于創新、腳踏實地的臺州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創造了臺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輝煌業績,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奉獻愛心、回報社會,推動了臺州慈善事業的不斷前進,使之走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他對為發展臺州慈善事業做出積極貢獻的臺州各級黨委和政府、社會各界以及全體慈善工作者表示感謝。同時,他希望全社會都來共同關注慈善事業的發展,齊心協力、同心同德,共同推進臺州慈善事業再上新臺階,為浙江、全國的慈善工作做貢獻,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奮斗。專程來臺州參加臺州慈善大會的中華慈善總會范寶俊會長在會上作了指導性講話。范會長在講話中對臺州慈善事業所取得的成績予以高度評價。他希望臺州上下以此次慈善大會的召開為契機,大力加強慈善文化建設,提高現代慈善理論研究水平,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出臺優惠政策,參與完善法律法規,積極調動民營企業家參與慈善事業的積極性;創新募捐方式,高水平實施慈善項目;加強慈善組織建設,提高慈善組織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臺州慈善事業在全面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臺州首屆慈善大會,臺州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慈善事業的意見》,市政府辦公室轉發了市民政局、市慈善總會《臺州市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2007—2010年)》。這無疑會對加快發展臺州市慈善事業,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不只是一個女孩兒的幸運
臺州慈善大會上,一個女孩兒的發言令大家十分感動。
那個漂亮沉穩的女孩兒叫唐美玲,是臺州一個鄉村農戶家的孩子。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她可愛的弟弟、父母的寶貝兒子10歲那年被尿毒癥奪去了生命。第二年,她的母親又遭遇車禍,家中一貧如洗、債臺高筑。不久,剛滿18歲的唐美嶺也不幸患上了尿毒癥,兩腎壞死。醫生診斷說,只有換腎臟才有生的希望,可換腎所需的醫藥費要三四十萬元哪!
這對唐美玲一家真如晴天霹靂,家里連最低生活的標準都難以保證,怎么會拿出給她治病的錢呢?
她痛哭著,她不想死,巴望著有人能挽救她年輕的生命。
唐美玲的希望沒有落空,慈善的援助之手伸向了她。這個援手可不是一兩只,臺州40多個單位、一千余人都向這個不幸的女孩兒伸出了溫暖的援手。為唐美玲捐款的有她的鄉親、有不辭勞苦,日夜奔波的村干部,有與她素不相識的企業職工、機關干部,還有許多在校的學生。這些學生拿出自己的玩具、圖書、衣服,在廣場義賣,為唐美玲募捐。這動人的一幕,激起了無數市民的愛心。
唐美玲在杭州做手術時,臺州市慈善會又派專人送5萬元到醫院,補助醫藥費的不足,并決定每年定期補助唐美玲3千元,作為她服藥的費用。唐美玲治療的費用已超過了50萬元。這個曾經頻臨死亡的人,終于重獲新生。看得出來,這個懂事的女孩兒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命,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她表示:一定好好做人,努力上進,盡自己的力量,回報社會、回報一切好心人。
唐美玲是幸運的。現在,我們多數的慈善公益組織和政府的相關部門還沒有能力對這類須付昂貴醫藥費的大病提供如此多的慈善救助。正是因為唐美玲生在了臺州,正因為有了臺州慈善唐美玲才有了這份難得的幸運。
應該說,這不只是唐美玲一個人的幸運。在臺州得到慈善救助的困難群體、困難家庭和個人是很多的,他們都是很幸運的。
臺州市慈善會成立5年來,各級慈善組織通過實施“慈善醫療救助中心”、“圓夢助學行動”、“白內障復明工程”、“助孤工程”、“安居工程”、“慈善年夜飯”、“電視機扶貧”以及大陳島“墾荒隊員困難基金”、“慈善超市”等一系列的有效載體,廣泛開展各類扶貧濟困救助活動。5年來,全市共撥出救助款物1.22億元,17.8萬人次得到救助。在救助形式上,實現了從傳統的“輸血型”救助逐步到“造血型”救助的轉變,如為農村特困戶贈送生產資料到上門開展業務技能培訓,從根本上解決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
在開展正常性的救助工作中,臺州各級慈善機構還結合各地實際,運用創新思維,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救助項目,受到了各地群眾的歡迎。
在椒江大陳島,生活著一批來自溫臺等地的老墾荒隊員。當年,為了響應團中央的號召,他們滿腔熱血告別故土來這里墾荒牧漁,感動了包括胡耀邦總書記在內的一代人。為讓貧困的老人們能夠安度晚年,椒江區募集90萬元資金,專門用于老人們的困難補助,受到了海內外輿論的廣泛好評。
在黃巖西部山區,近年來接連而來的臺風,讓700多戶災民無家可歸。為了讓廣大倒房戶早日住上新房子,黃巖慈善總會積極參與政府的“安遷工程”,廣泛動員,四處化緣,共為災民募集資金380余萬元,預計今年年底,所有倒房戶都可住上新房子。
在路橋,為解決困難群眾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區里在臺州市率先設立了慈善救助中心,并為800多名特困對象和外來民工發放醫療救助卡,深受各界好評。
在臨海,早在去年年底,該市繼開辦慈善超市后,又成立“慈善捐贈救助物資服務中心”,至今已接收社會各界捐贈物品5000多件,加上上面拔付的,已發放了近6000件,2000多戶困難群眾因此受惠。
在溫嶺,系列助孤活動搞得有聲有色。為讓孤兒有一個溫暖的家,溫嶺市上下如今正找選址,籌資金,抓緊籌建“慈善兒童之家”。目前這件溫嶺市政府承諾的為民必辦的十件實事之一,很快就可美夢成真。
在玉環,低保戶看電視難引起了慈善人的關注。很快,向低保家庭贈送電視機成為玉環縣政府為民必辦的10件實事之一。自2006年以來,如今千臺電視機送進了低保戶的家庭,使海島困難戶也能享受到現代文明帶給他們的歡樂。此外,該縣的賑災救難工作,也是各地爭相效仿的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