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陰囊Paget病的臨床特點、診斷及整形外科治療。方法:術前24例患者均經病理證實為陰囊Paget病,術中據冰凍切片結果指導擴大切除范圍+同側腹股溝淋巴結清掃+鄰位旋轉皮瓣修復缺損。結果:24例患者切緣陽性者6例,淋巴結轉移3例。傷口愈合良好,局部形態及功能滿意,隨訪20例3個月~4年,局部復發4例,腦轉移1例。結論:陰囊Paget病早期診斷非常重要,術中擴大切除范圍,在根治病灶的同時采用整形外科方法修復會陰部Paget病的皮損,既能完好地修復大面積的皮損,又能恢復其外形及功能。
[關鍵詞]陰囊;Paget病;診斷;整形外科
[中圖分類號]R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07)06-0797-03
Paget病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皮膚癌性疾病,多發生于女性乳房,而陰囊Paget病是一種少見的皮膚惡性腫瘤。臨床上易誤診為陰囊皮膚慢性濕疹或皮炎,治療不徹底容易復發。2003年1月~2006年10月,我們共治療陰囊Paget病患者24例。采取術前病理確診,加用旋轉皮瓣等整形外科方法修復缺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臨床資料
本組24例患者,年齡47~79歲,平均為66.9歲,病程1~20年。皮損面積:1.8cm×1.5cm~20cm ×15cm,多界限清楚。病變開始為陰囊紅斑、浸潤伴瘙癢,初診為陰囊濕疹,對癥治療不見好轉或好轉后很快復發,皮損面積逐漸增大、糜爛并出現滲液,皮膚增厚,1例繼發感染,表面有惡臭分泌物。活檢病理確診為Paget病,住院治療。皮損部位發生在陰囊者18例,累及陰莖者5例,同時累及陰莖和腹股溝者1例。
2 手術方法
術前24例均病理證實為陰囊Paget病。術中擴大切除距病灶邊緣皮膚范圍2~4.5cm,深達深筋膜層,全部行冰凍病理檢查,所有患者同時行患側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病灶切除后創面較大,我們采用陰股溝皮瓣、陰囊皮瓣、局部旋轉皮瓣進行創面修復。
3 結果
所有病例術后病理檢查均為陰囊Paget病。切緣陽性者6例,淋巴結轉移3例。傷口愈合良好,術后患者陰囊創面處出現輕度水腫。除1例病變較大者陰莖稍有變形,余23例患者陰囊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形態和收縮功能。腹股溝淋巴結轉移或有組織學殘留病變者,術后行放射治療。術后隨訪3個月~4年,隨訪患者20例,局部復發4例,腦轉移1例。典型病例照片見圖1~3。
4 討論
本病好發于50歲以上老年人,臨床表現為陰囊皮膚紅斑、粗糙、脫屑、瘙癢、滲出、糜爛、結痂、局部增厚如桔皮樣,稱為Paget病或炎性癌,臨床上極易誤診為陰囊皮膚慢性濕疹或皮炎。本組患者都曾長期按慢性濕疹、皮炎等治療,最長時間達20年。故為了避免漏診,應對治療6~8周沒有好轉的陰囊皮膚濕疹樣改變的老年男性,應常規活檢以早期診斷,年輕患者也不容忽視。Paget病發展緩慢,腹股溝淋巴結是常見的轉移途徑,但臨床上有較少病例向深層浸潤、累及陰囊內容物或出現腹股溝淋巴結轉移。通過對24例陰囊Paget病的診治我們有如下的體會:
4.1 手術切除范圍:傳統的手術方法是在距病灶外緣2cm的正常皮膚處切除病灶,其復發率高。王志等。認為對病灶較小、界限清楚的可采用傳統手術方法,而病灶大、界限欠清的則應根據術中快速冰凍切片活檢的結果來決定切除范圍。我們的經驗是切除病變的范圍不應以肉眼所見病灶大小為依據,其中1例病變最小約五分硬幣大小,第一次切除病變外2cm范圍,冰凍回報切緣陽性,反復三次冰凍檢查,切除病變外約4cm外范圍切緣顯陰性。由此可見,術中冰凍切片檢查非常重要,如果有條件,據冰凍結果確定切除范圍,對減少復發和轉移具有重要意義。
4.2 治療方法:由于本病對放療、化療均不敏感,早期手術切除病灶是本病的首選療法。我們按照整形外科原則不僅將病灶完全切除,同時能達到恢復其局部的形態及功能,顯著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病變切除后缺損較大,采用陰股溝皮瓣、陰囊皮瓣、局部周圍旋轉皮瓣修復創面為佳,轉移時張力小,易成活,且色澤及感覺功能與病灶處相近。但皮瓣厚度應適當修薄,以免修復后外形臃腫,影響局部形態。此外陰莖體部皮損的修復,一般不采用植皮,因為皮片容易攣縮,其彈性、移動性及感覺功能均較差,故主張用皮瓣修復,其中陰囊皮瓣修復較好,其皮瓣薄、彈性大、移動性好,皮源多,且色澤與陰莖皮膚相同,緊鄰陰莖,操作便利,術后外形較好。
4.3 關于對腹股溝淋巴結的處理:國外學者有建議只要病理提示有表皮或皮膚附屬器浸潤,即使沒有淋巴結受侵的證據,也要做淺層和深層腹股溝淋巴結、髂血管淋巴結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另有建議沒有淋巴結受侵可暫緩行淋巴結清掃術,密切隨訪。國內多數學者認為預防性淋巴結清掃臨床價值不大,術后并發癥較多,對患者又是一個巨大的創傷。我們認為陰囊Paget病病程進展緩慢,腹股溝淋巴結是常見的轉移途徑,在行腫瘤擴大切除的同時行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非常有必要。如同乳腺癌根治,腋窩淋巴結清掃術的意義相似,切斷腫瘤最早的轉移途徑。本組24例患者全部行患側淋巴結清掃術,術后除少數患者出現暫時性的水腫外,并沒有出現其他明顯的并發癥。對于已有腹股溝淋巴結轉移者,其預后較差,5年的生存率較低,我們認為行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足已,沒有必要再行髂血管淋巴結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那樣既對患者創傷較大,又對其預后沒有幫助。對于腹股溝淋巴結有轉移的患者術后局部放射治療效果較好,近幾年均有報道。
陰囊Paget病的預后取決于病變浸潤的程度以及是否有淋巴結轉移。術后應密切隨訪,即使有局部復發,早期手術仍能提高生存率。對于患側腹股溝淋巴結的清掃對其預后的影響,以及患者是否需要進行預防性的放療我們正在做進一步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