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美容護理不再僅限于外在美,而更多的要求內在美、健康美?,F在對美容的定義已從原來的“美化容貌”擴展到“維持人的整體形態美”,美容發展的趨勢也從以前的“外在美化”轉變為“整體的調理美容”,強調“由內而外的保養”、“一種整體的健康、和諧狀態”。從業者不僅是提供專業技術的服務者,更是具有合理知識結構和較強綜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尤其體現在心理素質和理論水平上。美容是一個發現美、創造美和傳播美的事業,而如何創造易被大眾接受又代表時尚和健康的美,就要求從業者在美容護理中能合理地運用審美心理,培養正確的審美能力,能與顧客保持恰當的審美心理距離和正確的審美情感。
1 正確認識審美心理
1.1 理解審美、審美心理距離和審美情感的內涵是進行正確審美的前提
1.1.1 審美是指人通過感官對審美對象產生的內心體驗與感受,并從中獲取精神享受和啟迪。它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積累起來的審美情感、認識和能力的總和。只有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有效結合,才能構成現實的審美關系。
1.1.2 審美心理距離是指在審美活動中,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在思想、觀念、情感上產生的間隔、差異乃至對立。而往往這種心理距離的產生又是由主客體問在時問、空間上的距離導致的。在美容護理中,全無時空距離、心理距離的現象是不存在的。
1.1.3 審美情感是人對客體審美特征是否符合自己生理、心理需要而產生的獨特的、帶有本質性、恒常性又有變易性的主觀體驗和態度。它不是對事物特征的直接反映,也不是直接來自需要,而是以客體作為激活因素,以自己的物質、精神需要為中介,是對需要滿足與否的主觀體驗和態度。
1.2 對審美心理距離的把握常存在三種誤區
1.2.1 距離太近:是指個體的審美狀態完全理想化,審美情感已全部投射到審美對象中去,分不清客觀對象和自我,自然也就無法再次回復并形成理性的審美判斷了。具體而言,他只能感覺到客體美的存在,容易被動地被審美對象所左右,不能正確地認識審美對象和自己的關系,從而無法對這種美加以審識和評價。
體現在美容護理工作中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完全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進行護理。當美容師在為自己的親人或是好朋友服務時,會過分考慮顧客的要求,而且希望得到好效果的愿望比對一般的顧客強烈。因此,美容師往往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和采取行為,而放棄自己的審美原則或分不清是對自己審美還是對他人審美,從而不能形成正確的審美判斷和審美評價,也就不能產生好的美容護理效果。另一種情況是完全自我化和理想化,即美容師在為顧客設計方案時,只是根據自己的想象和愛好、或是一時的沖動、時尚的流行趨勢,而沒有從美學和審美的角度出發,沒有仔細地分析顧客的自身特點。由此所形成的審美結果,不一定能為顧客所接受或是產生適合顧客的一種美的感受和體現??梢赃@樣說,這種審美活動是失敗的,所進行的美容護理活動也是低效率和低質量的。
1.2.2 距離太遠:表現在主體的審美情感不能完全、有效地投射到審美對象中去,個體在對事物進行審美靜觀時,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而對事物的本質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具體而言,就是個體情感對美的特質不能完全吸收并升華,只能形成一種單純的“純藝術論”的觀點,完全脫離了客觀現實,把現實的美孤立于社會道德觀念之外,形不成審美判斷體系。
1.2.3 沒有距離:就是個體在個人情感處于喜、怒、哀、樂的極端時,無法把審美情感投射到客觀審美對象中去,既看不到審美對象的表象,也發現不了其內在本質,自然也就形不成審美判斷和審美觀點了。與其說前兩者的審美活動無效,不如說這種情況連審美的結構都未構成,因為審美主體并未加入到審美活動中來,她無法對客體的美做出正確的評價。
在護理工作中也會出現這種情況。當美容師因個人或家庭問題而出現情緒波動時,她常常會將不良的情緒帶到美容護理工作中,忽略顧客對美的要求和顧客自身的特點,也無法用正確的審美原則和恰當的審美情感來進行審美活動,對顧客身上流露出的無論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美都不能予以發現、挖掘或是進行再創造,與顧客之間根本就不存在審美的心理距離,從而使審美活動無法繼續進行,護理活動沒有成效,最終會導致顧客的不滿或流失。
因此,當審美心理距離出現不恰當時,美容師審美情感的投入就會出現偏差;而審美情感的投射不恰當時,審美心理距離也會出現差距。這兩種情況導致的結果都是使審美活動無法繼續進行,美容護理工作出現低水平、低效率和低質量。因此,美容師在審美活動中一定要與顧客之間保持恰當的審美心理距離和投入正確的審美情感,避免出現心理距離的誤區和違反審美原則的情感。
2 合理運用審美心理
2.1 在正常的審美狀態下,審美心理距離和審美情感兩者應是有機的統一:在整個審美過程中,審美心理距離和審美情感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但同時又互相制約。個體的審美情感的投射往往取決于審美心理距離。不同的審美心理距離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情感,而審美情感反過來又有助于審美心理距離的調節。眾所周知,個體在對客體進行審美靜觀時,看到的先是其表象;要想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就必須透過已有的表象再進行客觀理性的分析;而要得到客觀、真實的結果,這就必須把握好個體與客體之間的距離,只有這樣才能在整個過程中獲得一個完整的審美經驗一對客體藝術的、科學的、自然的觀點。否則,審美就會中斷,審美情感就無法投放進去。
2.2 保持最佳的審美心理距離,是個體審美情感投入的一個必要前提:它是在主、客體間插入一段距離,使某一現象或事件得以超出個人需要和目的的范圍,營造出更廣闊的創作空間,也是對客體的美進行再加工和再創造的重要條件。而正確審美情感的投射,又能調節出適宜的審美心理距離,是保持其恰當的重要保證。在審美活動中,審美情感既要正確而有效地投射在客體身上,又要從客體身上獲得合理而恰當的情感反饋,因而審美活動的雙方都處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有利于審美效果的提高。
2.3 真正的審美心理距離應是保持在主、客體間的一種“跨而不入”的狀態:這既有利于對事物客觀表象的認識,把個體審美情感有機的投射進去,感受到審美對象美的“真”和“善”的存在。同時又有利于審美情感再次回復到個體,形成相應的審美判斷。還能反過來進一步調節個體的審美心理距離,使之更加趨于合理。
這一點運用在美容護理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美容師在護理顧客的過程中,既能觀察到顧客外在特征和內在本質,又能對其投射適當的審美情感和保持恰當的審美心理距離,同時又兼顧顧客對美的需求、美的時代性、自我對美的認識和美容的專業理論與技術。這樣,才能讓美容師在分析顧客的基礎上,利用所獲得的反饋信息,結合自己對美的感受和領悟能力,不斷地進行美的發現、加工、創造和傳播,從而為顧客創造出適應時代、適宜地點、適合文化背景以及適合個體的美。
2.4 正確的審美心理距離和審美情感產生的方法:對于美容師來說,如何才能在審美活動中產生正確的審美情感和保持恰當的審美距離呢?在藝術欣賞中,由于藝術品是定型了的物化形態,而欣賞者并非在時間和空間上共同存在,因此存在著欣賞者和客觀事物問的時、空差距,這無疑將導致審美的問隔:不同個體、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等。而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就是個體審美情感跨時空的投射性。在審美活動中,主體對客體的情感不能只停留在同一時間或同一空間上,應是跨越時間和空間來進行綜合地分析、判斷。而且這種“移情”體現了情感的“反施”和“再造”功能。
總之,“審美心理距離是一種客觀存在,但是人卻可以發揮自身的能動性,來保持、擴大、縮小或消除這種距離?!倍鴮徝狼楦姓钦{節這種距離的一個重要手段。對不符合自己審美情感的審美對象,可通過審美情感轉移、同化、順應作用來調節自己的心理結構以適應審美對象,縮短心理距離;反之對符合自己的審美對象,則可通過自身審美情感,理智地拉大審美心理距離,以求達到最佳的審美效果,從而創造出適合時代潮流、大眾需求的美的藝術品。美容師在護理工作中,也要遵循以上原則,適時地調節好自己與顧客之間的審美心理距離,
恰當地投射和回復審美情感,保持一個平和的審美心態,即不過于理想化,也不過于實際化。美容師應從自身出發,增強對美的再認識,提高審美心理素質和審美能力,不斷更新美容護理技巧和技能,善于把審美的理論運用于具體的美容工作中,用理論去結合實踐、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發展和完善理論。只有這樣,才能使美容護理工作的質量不斷得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得到改善,以適應美容事業小斷發展的需要,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審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