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科技類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運用Logistic(邏輯斯蒂)回歸模型對關聯交易盈余管理的原因和特征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連續三年沒有增發新股和配股的上市公司,其再籌資動機強烈;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及其關聯方占用上市公司大量資金;上市公司關聯擔保現象嚴重;大股東及其關聯方不僅通過非主營業務管理盈余,而且還通過主營業務管理盈余。
關鍵詞: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盈余管理;Logistic
在我國通過關聯交易進行盈余管理已成為上市公司的首選方法。關聯交易盈余管理有其合理的一面,它對于降低交易費用,優化資本結構和內部資源配置,提高資產的盈利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更多的是其有害的一面。所以,研究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盈余管理問題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 研究假設
我國上市公司大都是通過由集團公司剝離一塊優質資產,成立一家股份公司上市的。集團公司為了最終使上市公司成為其持續不斷的“提款機”,在公司上市之前,大股東總是想方設法幫助其上市,在其配股與發行新股階段又不惜一切代價幫助其配股與發行新股。為達到上市、配股和增發新股的目的,上市公司就會在大股東的支持或配合下,借助關聯交易盈余管理調整凈資產收益率,改善公司的經營業績,合法合規地“騙”得上市、配股和增發新股的資格。蔣義宏、魏剛對上市公司的ROE分布進行研究。研究的結果也驗證了他們的猜測:上市公司對ROE進行操縱目的是為了滿足配股的條件。陳小悅、肖星等研究了配股權與上市公司利潤操縱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股票市場上A股上市公司的最重要的指標——凈資產收益率(ROE)的分布呈現出明顯的10%現象。回歸分析的結果表明ROE在10%~12%的公司存在明顯的調高利潤的盈余管理行為,而ROE在5%~9%和12%以上的公司沒有明顯的盈余管理的傾向。據此提出假設1。
H1:具有關聯交易盈余管理行為的上市公司,一般近三年均未取得配股和增發新股的資格,具有強烈的融資需求。我國公司治理結構中突出的問題是國有股的“一股獨大”現象,盡管我國的國有股減持計劃已部分降低了國有股在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中的份額,但國家股和法人股仍占絕對多數。正是由于國有股占有絕對的控股地位,才使得關聯交易盈余管理行為,幾乎不受任何阻礙。我國上市公司大都脫胎于原國有企業,所以其股權也相對比較集中。據此提出假設2。
H2:具有關聯交易盈余管理行為的上市公司股權相對集中。肖虹研究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關聯方交易盈余管理行為。研究結果顯示: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越集中,資金被控股股東占用越多,則越有可能與控股股東進行關聯方交易盈余管理。從近年來的一些會計舞弊案例也可以發現,上市公司的資金被大股東及其關聯企業通過各種途徑占用。據此提出假設3。
H3:大股東及其關聯企業占用上市公司大量資金。孫錚、王躍堂研究了資源配置與盈利操縱問題。研究結果表明,虧損樣本、微利樣本、剛達線樣本與正常樣本盈余管理的特征有著明顯差異,但大都是通過管理非營業性項目的損益來實現。肖虹研究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關聯方交易盈余管理行為。研究結果表明,關聯交易盈余管理也主要是通過非主營業務項目的管理而實現的。由于通過關聯交易可以很容易調整非主營業務的會計盈余,所以通過非主營業務管理盈余是上市公司的主要盈余管理方式。據此提出假設4。
H4:具有關聯交易盈余管理行為的上市公司主要是通過非主營業務管理盈余的。上市公司的關聯擔保實質是以上市公司自身的無形資產—企業信譽形成的或有負債。一旦被擔保人無法償還或故意不償還到期債務,該或有負債就轉化為上市公司的實際負債。上市公司信譽一般比較高,大股東往往要求上市公司為其貸款提供信用擔保或抵押擔保,有時也會要求其為母公司的下屬企業擔保。上市公司為其大股東或關聯企業擔保越多,其受大股東控制的程度就越高;其受大股東控制程度越高,大股東就會變本加厲地要求上市公司為其提供擔保,這樣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近幾年披露的擔保案例來看,上市公司關聯擔保現象嚴重。據此提出假設5。
H5:具有關聯交易盈余管理行為的上市公司關聯擔保現象嚴重。
二、 研究設計
1. 樣本選擇。2004年5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設立中小企業板,因而研究科技類企業的關聯交易盈余管理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本文以科技類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共取得樣本公司35家。為了控制資產規模因素對某些假設驗證的影響,本文同時以與研究樣本公司同年度資產規模相當而被出具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的上市公司為選取標準獲取控制樣本上市公司35家。
2. 變量選擇。本文的因變量Y為“收到審計意見報告類型”:如果上市公司屬于研究樣本組,即為“收到關聯交易非標準審計意見報告”,則為1;反之為0。自變量包括:(1)上市公司前三年再籌資情況,用ZCZ表示;如果該公司連續三年均未增發新股和配股,則ZCZ=0,反之ZCZ=1;(2)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及凈利潤增長率用ZY表示,若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為負而凈利潤增長率為正則ZY=1;反之為0;(3)上市公司關聯擔保情況,用DB表示;如果存在關聯擔保,則DB=1,反之DB=O;(4)上市公司大股東及其關聯方占用上市公司“其他應收款”的比例,用QT表示;(5)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指標,即赫爾芬德指數H,它等于上市公司前10位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詳見表1)
三、 研究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分別用Likelihood Ratio方法、Score方法、Wald方法進行顯著性檢驗,三種檢驗的P值都小于0.05,所以模型是顯著的。
從表3可以看出,虛擬變量ZCZ(上市公司前三年再籌資情況)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并且其OR遠大于1,表明實行關聯交易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一般近三年均未取得配股和增發新股的資格,具有強烈的融資需求;驗證了假設1。虛擬變量DB(上市公司關聯擔保情況)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并且其OR遠小于1,表明實行關聯交易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關聯擔保現象嚴重,驗證了假設5。變量QT(上市公司大股東及其關聯方占用上市公司“其他應收款”的比例)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表明上市公司大股東及其關聯企業占用上市公司大量資金,驗證了假設3。變量H(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指標)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原因可能在于實行的國有股減持,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的持股比例確實有所下降,但由于大股東及其仍然占用上市公司大量資金,說明大股東仍有實際控制權。虛擬變量ZY(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及凈利潤增長率)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上市公司不僅僅通過非主營業務進行關聯交易盈余管理,還通過主營業務進行,這是由于近兩年上市公司通過非主營業務管理盈余,已引起了各方的注意,中國證監會已要求按凈利潤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兩者較低的計算凈資產收益率,并要求披露分別按主營業務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計算的凈資產收益率。上市公司通過非主營業務管理盈余受到了很大限制,所以開始轉向主營業務。


四、 結論與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發現,我國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盈余管理的直接原因是現行法律法規存在的一些漏洞,為其通過關聯交易進行盈余管理找到了一些“合法合規”的依據,從這種意義上說,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進行盈余管理是在合法外衣掩護下進行的不合情合理的交易。因而,應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關聯交易監管體系,把通過關聯交易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限定在合理的范圍內。我國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盈余管理的深層次原因是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缺陷和上市制度的缺陷。從實證分析結果可以看出,上市公司進行關聯交易盈余管理主要目的是為了籌資,由于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上市制度的缺陷,大股東可以通過關聯交易幫助上市公司增發新股和配股,甚至幫助其避免被摘牌,但其最終目的在于為了能長期從上市公司獲利,不僅包括占用上市公司大量資金,還包括讓上市公司為其貸款提供信用擔保和抵押擔保。因而,應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上市的相關制度,從源頭上遏制關聯交易盈余管理行為。另外,也應完善關聯交易披露制度,提高關聯交易的透明度。
參考文獻:
1.封思賢.獨立董事制度對關聯交易影響的實證研究.商業經濟與管理,2005,(3):54-60.
2.王力軍.金字塔控制、關聯交易與公司價值.證券市場導刊,2005,(2):18-24.
3.朱國民,張人驥,趙春光.關聯交易與公司價值.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5,(6):32-38.
基金項目:該文系江蘇省教育廳2006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指導項目“上市公司收益質量分析與評價”(項目編號:06SJD630017)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趙智全,江蘇技術師范學院經管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王懷棟,會計學碩士,中國注冊會計師,江蘇技術師范學院經管學院講師。
收稿日期:2007-04-11。